——曾國藩家書
每日飯後走數千步,是養生家第一秘訣。
——曾國藩家書
養生之道,當於“眠、食”二字悉心體驗。食即平日飯菜,但食之甘美,即勝於珍藥矣。服亦不在多寢,但實得神凝夢甜,即處刻,亦足攝生矣。
——曾國藩日記
素食則氣不濁;獨宿則神不濁;默坐則心不濁;讀書則口不濁。
——曾國藩家書
養生以少惱怒為本。
——曾國藩家書
寡言養氣,寡視養神,寡欲養精。
——曾國藩日記
製怒與恭敬
“忿”、“欲”二字,聖賢亦有之,特能少忍須臾,便不傷生,可謂名言至論。
——曾國藩日記
養生家之法,莫大於懲忿、窒欲、少食、多動八字。
——曾國藩日記
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災星。
——曾國藩家書
人性本善,自為氣稟所拘,物欲所蔽,則本性日失,故須學焉而後複之。
——曾國藩家書
薄福之人過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禍。貫貧之人不安其貧,必有意外之憂。
——曾國藩家書
失意事來,治之以忍,方不為失意所苦。快心事來,處之以淡,方不為快心所惑。
——曾國藩家書
胸中不宜太苦,須活潑潑地養得一段生機,亦去惱怒之道也。既戒惱怒,又知節嗇,養生之道,已盡其在我者矣。
——曾國藩家書
主敬則身強。內而專靜純一,外而整齊嚴肅,敬之工夫也;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氣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篤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驗也。
——曾國藩家書
上下一於恭敬,則天地自位,萬物自育,氣無不和。
——曾國藩家書
寬心與率性
壽之長短,病之有無,一概聽其在天,不必多生妄想去計較他。
——曾國藩家書
藥雖有利,害亦隨之,不可輕服。
——曾國藩家書
養身之道,以“君逸臣勞”為要。省思慮、除煩惱,二者皆所以清心,“君逸”之謂也;行步常勤,筋骨常動,“臣勞”之謂也。
——曾國藩書信
凡沉屙在身,而人力可以自為主持者,約有二端:一曰以誌帥氣;一曰以靜製動。人之疲憊不振,由於氣弱。而誌之強者,氣亦為之稍變。如貪早睡則強起以興之,無聊賴則端坐以凝之,此以誌帥氣之說也。久病應怯,則時時有一畏死之見撞擾於胸中,即魂夢亦甚不安恬。須將生前之名,身後之事,與一切妄念,鏟除淨盡,自然有一種恬淡意味,而寂定之餘,真陽自生,此以靜製動之法也。
——曾國藩書信
一張一弛,循環以消息之,則學可進而體亦強矣。
——曾國藩家書
精神要常令有餘,於事則氣充而心不散漫。
——曾國藩日記
多躁者必無沉毅之識,多畏者必無踔越之見,多欲者必無慷慨之節,多言者必無質實之心,多勇者必無文學之雅。
——曾國藩家書
知足則樂,務貪必憂。
——曾國藩日記
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體素弱,過於保惜;智慧愈苦而愈明,不可因境遇偶拂,遽爾摧沮。
——曾國藩家書
治心,以“廣大”二字為藥;治身,以“不藥”二字為藥。
——曾國藩家書
凡富貴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學作聖賢,全由自己作主,不與天命相關涉。
——曾國藩日記
餘寸心坦坦蕩蕩,毫無疑怖。人誰不死,隻求臨終心無愧悔耳。
——曾國藩日記
人於平旦不寐時,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謂智矣。
——曾國藩家書
人之精神不可無所寄。
——曾國藩家書
為善者常受福,為利者常受禍,心安為福,心勞為禍。
——曾國藩家書
存心,則緝熙光明,如日之升;修容,則正位凝命,如鼎之鎮。內外交養,敬義夾持,何患無上達。
——曾國藩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