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渾厚,絕不發露,將來養得純熟,身體也健旺,子孫也受用。無慣習機械變詐,恐愈久而愈厚耳。

——曾國藩筆記

有惻隱之心者,必有羞惡。

——曾國藩日記

建非常之功勳,而疑謗交集,雖賢哲處此,亦不免於抑鬱牢騷。然蓋世之事業,既已成就,寸心究可自怡而自慰,悠悠疑忌之來,隻堪付之一笑。

——曾國藩書信

人之製性,當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壞之易。若不顧其泛濫,一傾而不可複也。

——曾國藩日記

知天之長,而吾所曆者短,則遇憂患橫逆之來,當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則遇榮利爭奪之境,當退讓守其雌。

——曾國藩日記

甜酸苦竦宜嚐遍,是非好惡總由人。出死入生寧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曾國藩家書

善觀人者觀己,善觀己者觀心。

——曾國藩筆記

由儉入奢,易於下水;由奢反儉,難於登天。

——曾國藩家書

善莫大於恕,德莫凶於妒。

——曾國藩家書

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

——曾國藩日記

慎獨則心安。故能慎獨,能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斷無行有不慊於心則餒之時。

——曾國藩日記

古之君子修己治家,必能心安身強,而後有振興之象;必使人悅神欽,而後有駢集之祥。

——曾國藩家書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氣,力戒自滿,毋為人所冷笑,乃有進步也。

——曾國藩家書

若非道義可得者,則不可輕易受金。

——曾國藩書信

無故而怨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感應之端,自然隨之。

——曾國藩書信

今日我處順境,預想他日也有處逆境之時,今日我以盛氣淩人,預想他日人亦以盛氣淩我之身,或淩我之子孫。常以恕字自惕,常留餘地處人,則荊棘少矣。

——曾國藩日記

凡遇牢騷欲發之時,須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氣,猛然內省,決然去之。不惟平心謙抑,可以早得科名,亦且養些和氣,可以消滅病患。

——曾國藩書信

盜虛名者,有不測之禍;負隱匿者,有不測之禍;懷忮心者,有不測之禍。

——曾國藩書信

養生與靜心

苟失其養,無物不消,況我之氣血親虧者乎!今惟有日日靜養,節嗜欲、慎飲食、寡思慮而已。

——曾國藩日記

靜坐克己,靜坐反思。

——曾國藩日記

君子多思不若養誌,多言不若守靜,多才不若蓄德。

——曾國藩筆記

靜則生明,動則多咎,自然之理也。

——曾國藩筆記

水道曲折,立岸者見而操舟者迷。棋勢勝負,對奕者惑而傍觀者審。非智有明暗,蓋靜可以觀動也。人能不為利害所汩,則事物至前,如數一二,故君子養心以靜也。

——曾國藩筆記

誠能主一,養得心靜氣恬。

——曾國藩日記

心以收劍而細,氣以收斂而靜。

——曾國藩家書

總要靜養,使精神常裕,方可說工夫也。

——曾國藩日記

節欲與運動

養生之法,約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日懲忿,三日節欲,四曰每夜臨睡洗腳,五曰每日兩飯後各行三千步。

——曾國藩家書

口腹不節,致疾之因;念慮不正,殺身之本。

——曾國藩家書

能食淡飯者方許嚐異味,能溷市囂者方許遊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許處功名。

——曾國藩家書

若人無眾寡,事無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則身體之強健,又何疑乎?

——曾國藩家書

百種弊病,皆從懶生。懶則弛緩,弛緩則治人不嚴,而趣功不敏,一處遲則百處懈矣。

——曾國藩家書

體強者,如富人因戒奢而益富;體弱者,如貧人因節嗇而自全。節嗇非獨食色之性也,即讀書用心,亦宜儉約,不使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