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末期,因黃巾軍起義而天下大亂。曹操坐踞朝廷,孫權擁兵東吳,群雄鼎立。這時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連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隻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遊去了。張飛生性急躁,這次再來本就不是他本意,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隻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麵的意思。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虛名,未必有真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劉備聽後把張飛、關羽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拜訪諸葛亮。到達時,諸葛亮正在睡覺。
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睡到自然醒,才敢上前問話。
而諸葛亮此時也看到了劉備的真誠,就答應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王朝。史書把此事叫做“三顧茅廬”。劉備“厚臉”虛心求才、不恥下問的行為也讓世人所敬仰。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抱怨聲,不少求職者總是抱怨原來的上司,並把上司不“厚待”自己作為“跳槽”的重要理由。其中有不少人是因為“薄臉”,受不了一時的屈辱而負氣出走。臉麵是一個人成功的盾牌,越“厚”就越能抗拒心靈的挫折,從而以堅強的意誌獲得成功。這裏所說的“厚臉”絕不是厚顏無恥的意思,而是真正沒有虛榮,沒有悲觀氣餒,有的隻是襟懷坦白和百折不撓。一個人的道德水平與學識修養愈高,其臉就愈“厚”,愈不容易被脆弱的情感撕得支離破碎。當上司打你的左臉時,你要將右臉也伸過去。不要在乎同事們的譏笑,而是一定要反省和牢記上司“打臉”的理由,並堅決避免再犯。如果上司既不給你塗脂抹粉,也不“打”你的臉,那才是最可怕的事。上司“打臉”,隻是表示對你有些失望,並不表示鐵了心要解雇你,更深的意思還是希望你痛改前非,成為他的得力助手。如果你對上司的“苛責”懷恨在心或一走了之,隻能使上司更失望,對你自己的進步也絕無好處。如果帶著這樣的思想包袱跳了槽,也絕對會重蹈覆轍。一個人是否“跳槽”或能否“升職”的原因或許很多,但能否練就一副“百毒不侵”的“厚臉皮”,能否喜怒不形於色,得失不亂於心,對其一生的發展可謂至關重要。你要記住,社會生活不是要你的“臉麵”。老板雇你來工作,它不是根據你的“臉”決定的,而是由理智決定的。現在,競爭資源的人太多,在一個資源擁有者看來,你如果是一個連一點“臉”都不肯丟的人,那你怎麼去參與競爭呢?
某公司有位馬先生,人送綽號“千層底”,素來以臉皮厚被傳為笑柄,他當然知道這件事情,可是他從來也不在乎。開會時,被經理當眾斥責,離開會議室之後,依然談笑風生。企劃案被退了三次,稍微做了點小修改,他像沒事一樣再提交第四次。追其他部門的小姐,人家不理,他竟可以在公司的晚會中,公開對她說:“雖然追不到你,可是依然祝你幸福。”盡管馬先生是這樣的“沒臉沒皮”,但在正經的時候,同仁和老板還是很誇獎他,都認為他的情商很高。不論遭遇到什麼樣的挫折,都能夠以笑臉相對,既不生氣,也不自卑,這樣的好心態不是人人都有的。厚臉皮讓他做事堅持不懈,厚臉皮讓他從容不迫,厚臉皮讓他笑看人生,厚臉皮讓他得到上司的賞識,厚臉皮讓他步步高升。
隻有厚臉當差,厚臉辦事,你才能在官場中立於不敗之地。
讓出一些好處給別人
每個人在付出了必要的勞動和熱情之後,他們都渴望得到別人和社會的肯定和認可,都期待著別人的讚許。一個低調的人往往會把別人最需要的東西慷慨地奉獻出來,因為他們懂得為別人著想。
讚許別人的實質,不僅是對別人的尊重和評價,而且是送給別人的最好禮物和報酬,是搞好人際關係的一筆暫時看不到利潤的投資。
能把光環讓給別人表達的是我們的一片善心和好意,傳遞的是你的信任和情感,化解的是你有意無意間與人形成的隔閡和摩擦。因此,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後漢時期,大將郭威曾被漢隱帝任命為兩軍招慰安撫使,命郭威領兵平定以李守貞為首的三鎮割據後,回到了國都開封。
次日,郭威入朝參拜漢隱帝。皇上對他十分滿意,並進行了安慰,賜予金帛、衣服、玉帶籌一大堆的物品。郭威沒有接受,反而一一加以推辭,他說道:“為臣自領命以來,僅僅攻克一座城池,有什麼功勞可言呢!況且我又領兵在外,而鎮守京城,供應所需,使前方不缺糧,這都是朝中大臣的功勞啊!”漢隱帝為此十分感動。後來,漢隱帝又提出加封郭威為地方藩鎮,郭威還是不受:“宰相位在臣上,未曾分封藩鎮,還有節度使也有功勞。”漢隱帝越發覺得郭威淡泊名利,十分難得,打算再賞賜他,郭威第三次推辭道:“運籌策劃,出於朝廷;發兵供糧,來源藩鎮;衝鋒陷陣,出於將士,功獨歸臣,臣何以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