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學會無所謂一點,你會活得更謙厚(3)(3 / 3)

越戰期間,尼克鬆總統要求指揮官斯威士摩蘭彙報一下局勢。

“將軍,我們在越戰的目標是什麼?”總統問。“征服與平定敵人。”

將軍振振有詞。“那該怎麼辦?”“我要40萬大軍。”

“去年這個時候,你說隻要20萬就夠了。我給了你20萬軍隊,你平定了多少敵人?”“事實上我們到達後,抵抗力量增加了一倍。”

總統立即說道:“既然20萬軍隊產生了雙倍的抵抗力,那麼40萬軍隊就會有四倍的抵抗力,所以我認為,繼續向越南派遣軍隊是不明智的。”尼克鬆的決定把美國拖出了越戰的泥潭。

日常生活中,麻將桌上經常可見這樣的情形:本來說好打八圈結束,但八圈過去,意猶未盡,尤其是哪位輸了,總想再加賽一兩圈,想著興許就打回來了。一開加賽的頭,可能就難以收場,最後搞得疲憊不堪或不歡而散。其實,打麻將有輸有贏,輸了,證明自己今天運氣不好,或發揮欠佳,再拖下去贏回來的可能性仍然很小,而輸的可能性卻較大。

做了錯事,人們往往想通過另一件錯事,彌補回來損失,這樣下去隻會錯上加錯,一次次地把錯堆得像草垛一樣。做事貴在拿得起,放得下,該出手時就出手,同時該住手的時候也要住手,不要硬逞能。尤其是不能抱著死要麵子或想扳回老本的心態,繼續硬挺下去。這是一種不明智的行為。已經證明錯了,就要勇於認錯,就不要繼續投入,再錯下去,要懂得及早抽身的道理。炒過股票的人對這個故事體會最深:當手中的股票開始賺錢時,想著還會再漲,等等吧。當已往下跌時,想著前幾天那個高點都沒賣,現在賣隻能賺這麼點錢,等漲回點再說,結果成了套牢一族。煮熟的鴨子還會飛,就是這個道理。

有個朋友,前幾年飛抵海南炒房地產。往年海南這方麵的生意正行情看漲,寸土尺金,所以他動用了幾百萬的資金在海口近郊購置了大塊地皮,準備待價而沽。不料,行情突生巨變,房地產熱大幅度降溫,周圍的開發區遲遲不見動工,這一片地皮隻能閑置下來。一段時間過去,不但沒能脫手,反而每月都得應付各種各樣的管理稅,白白花掉了好幾十萬。

麵對這樣的局麵,這位朋友並沒有垂頭喪氣,而是果斷地采取措施,將人員及時從海南抽回,隻留下一個人在那兒看家,公司又風風火火地搞起了新的項目,很快打開了新的局麵。

這種認輸,或者認賠出場的做法,不僅工作中需要,日常生活中,同樣需要。對於生活中的混亂,我們隻能用自動投降、認輸出場的方式來對付。那是種接受,也是種認可,更是中止無謂掙紮的明智。

因此,這種認輸並不是放棄一切,也不是無動於衷、懶惰或冷漠。相反的,那是一種讓我們放鬆的技巧,是使事情露出真相的一種方法。這是一種對既成事實和既成錯誤的解脫,正如契訶夫提議的:“要是火在你的衣袋裏燃起來了,那你應當高興,而且感謝上蒼:多虧你的衣袋不是火藥庫。要是你有一顆牙痛起來,那你就該高興:幸虧不是滿口的牙痛起來。”實際上一個人越心平氣和,生活就會越順利。

如果一個人總是將焦點集中在自己的過錯上,會使自己很容易陷入為了小事而瘋狂的狀態。你會覺得自己真是一無是處,世界也毫不可愛,而你卻無能地生存在這樣的社會中。負麵的思考會帶來負麵的能量,進而產生負麵的行為。你會停留在問題、憤怒與不安全的狀態中,會更緊張,也會更吹毛求疵。當你想到自己幹的一件漂亮的事情時,你會將焦點集中在自己好的那一麵,會覺得自己有能力而且潛力無窮。你會給自己一點空間,容許自己做錯事時有改進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