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學會無所謂一點,你會活得更謙厚(3)(2 / 3)

接受意見,就你的某個重大決策聽取周圍人的意見。洗耳恭聽,不要打斷人家,說不定你可以從他們的意見裏發現自己從未注意過的細節。而事實中從諫如流對決策者並無害處。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同的人注意事物的出發點不一定相同。別人發現了該注意的細節問題並告訴了你,你不接受,那你不是傻瓜就是笨蛋,聰明的人總會利用他人的長處,補己之短。

在實際工作中,領導和下屬經常會發生意見衝突,如果領導能夠正確麵對下屬的反對意見,從諫如流,坦率針對意見與下屬進行溝通,那麼,不管最後的結果是誰對誰錯,領導獲得的利益無疑是最大的。

領導與下屬間的異議往往是針對一個問題,下屬發表了意見,而領導不同意;或者是領導發表的意見,下屬不同意。至於誰的意見最終是正確的,自有實踐來檢驗。但是,在溝通過程中,領導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因為如果你不能接受下屬的反對意見,就會得到一個不從諫如流的評價,如果你無條件地接受意見,你也會在下屬眼裏得到一個沒有主見的印象,不但失去了自己的威信,而且再也無法得到下屬的尊重。因此,如何麵對下屬的反對意見,你還要三思後行。

正確地麵對下屬的意見,領導的心態調整最重要,下屬絕對不是針對你個人提出意見的,他肯定是抱著對工作、企業負責的精神,盡管也許由於客觀原因,他的意見不一定正確,但是他的勇氣非常值得讚許。你隻要想到這些,你就絕對不會有反對的意見了。

對於下屬首先發表意見的,領導比較好處理,因為下屬首先表達了他的觀點,主動權已經回到了領導手中,你可以選擇提問的方式,選擇他意見的弱點或漏洞追問下去,也許沒過多久,下屬就主動放棄自己的觀點,這時,你可以提出自己的觀點,下屬就非常容易接受了。

對於領導首先提出自己的觀點,下屬不同意的情況,領導就處於一個比較被動的地位,這時,你千萬不可引導下屬圍繞你的觀點進行辯論,如果你思考不嚴密,或者準備不是非常充分,你的回答中一旦出現漏洞,你將會威信掃地,最後不得不放棄自己的觀點。

所以,你遇見這種情況,一定要將產生問題爭議的焦點集中在對方的觀點上,要對方發表自己的見解,針對對方的弱點盤問下去,爭辯的結果一定可以水落石出。

還有一種情況,如果下屬的意見非常嚴謹,你又一時不能駁倒對方,那麼你就不必急於對問題做出一個結論,你可以給自己留下回旋的餘地,回答說:“你的觀點很好,我們需要繼續討論”,“你拿出一個文字的意見,咱們可以更方便地加以討論”。之後再另尋時間進行討論,也為你保全了麵子。

但是,領導應該對於下屬的意見進行積極考慮,多從下屬的角度考慮問題,雖然最終的決定權在於你,但你一定不能因為麵子的問題缺乏認錯的勇氣,最終喪失了企業的利益。當自己的意見經過實踐檢驗是錯誤的,你不要害怕承認自己的錯誤,尤其是在下屬麵前,更不能指責下屬沒有堅持自己的主見。這樣做的結果不但不會挽回你的麵子,而且更加暴露了你的麵子心態。因為錯誤的本身已經是最好的證明了,已經使你的威望下降了,這時,如果你能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而且對上次提出意見的下屬給予表揚或獎勵,或許你的威信還可以重新建立起來。

輸了就大方的退場

時勢造英雄,亂世出梟雄。聰明者善於根據時勢,需要屈時就屈,需要伸時就伸,是伸是屈都無所謂。屈於當屈之時,是智慧;伸於可伸之機,也是智慧。屈是保存力量,伸是光大力量;屈是隱匿自我,伸是高揚自我;屈是生之低穀,伸是生之峰巔。有低穀,有峰巔,一起一伏,犬牙交錯,波浪行進,這才構成完滿豐富的人生。

明智者,在“退讓”中求發展,絕不會拘泥於一著。要知道人生不僅需要積極進取,也需要韜光養晦,需要偶爾屈服一下。俗語說:“人到彎腰處,不得不彎腰。”若是強伸頭,必然會頭破血流。如果一個人已從高處走向了低穀,仍然不知彎腰,還想貪求那個顯赫高貴的時期,結果就必定以失敗而告終。人生如棋,有時,不妨先理智地後退一步,結果卻能化險為夷,出奇製勝。人生如航船,聰明機智的舵手,遇彎就彎,遇直快行。遇彎不轉舵就會觸礁。做人應當有彈性,選擇了彈性,就意味著選擇了快樂。蘆葦能屈能伸,所以能在狂風暴雨中生存下來;榆樹想始終挺直腰杆,結果被狂風吹折。當然,遇彎停滯不前,也達不到航行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