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需要有責任感,隻有有責任感的人,才有可能遠行。一個人的責任感,首先表現在對家庭的責任上,如果一個人不願意肩負對家庭的責任,那跟他談什麼信義都不過是在自欺欺人。人要學會善始善終,不要讓消極的思想入侵。要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學會把責任當成一種榮譽,而不是負擔。麵對困難,不用害怕,它不過是有個強大的外表,根本就不堪一擊。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演員,要學會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人無家庭責任,則信義皆休
老狐狸認為,人無家庭責任,則信義皆休。
每一個人都在社會中生存,而社會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單位就是家庭。
很多古代的典範人物都是因國忘家,這裏談到先有家,後有國,似乎有點矛盾。其實一點都不矛盾,古代典範人物是要在國和家中做一個取舍,最後毅然選擇了國。現在不需要取舍,所以自然是先有家,後有國。家是國的基礎,試想一個連自己的家人都不愛的人,怎麼能對國家效忠呢?
我們必須有很強烈的家庭觀念。在家庭中,在不同的階段,我們要盡到自己的責任。
在一個家庭中,我們首先是子女,作為子女,我們要明白父母的辛苦,要學會感恩。人生在世,最感激的人應該是父母。父母是一本大書,並不是所有人都讀得懂的,要學會關心他們。
作為子女,孝順永遠是第一位的。父母無私地將子女養大,可能占用了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如此無私對待他人的人,試問這個世界上還有誰能夠做到。雖然父母不求回報,但是為人子女必須報答。這不僅是出於自己的孝心,而且也是子女們做給自己子女的示範。古時候有一對夫婦,有一個老母親,還有一個兒子。夫婦二人嫌棄老母親,於是找了一個籮筐,將他們的老母親抬到荒郊野外打算丟棄。然而往回走時,兒子拉著父親的手說他要拿回籮筐。父親問為什麼,兒子回答說:“等你們老了,我再用它把你們抬過來。”父親一聽,頓時後悔了,趕緊把自己的老母親接了回去。
孝順並不等於愚孝,一定要懂得把握分寸。曾子是個很孝順的人,有一次他的父親不知道因為什麼緣故拿起大棒打他。曾子挨了打卻始終一聲不吭,還站著不走。父親當時處在盛怒之中,一頓狂打,曾子被打休克了。沒有想到曾子醒來的第一句話是:“父親大人,您沒有受傷吧?”父親很是感動。曾子因此而得到孝子的名聲。後來他跑去見他的老師孔子,但孔子吩咐人攔住他,不讓他相見。曾子覺得很奇怪,後來見到孔子,就問老師為何不見他。孔子罵曾子太愚蠢了,曾子不明白是什麼原因。孔子說以前舜跟父親住一起的時候,他的父親很不喜歡他,又受到舜的繼母調唆,經常打舜。如果父親用小棒打舜,舜還能承受,站在那裏不走。如果父親用大棒子打舜,舜就立即跑開了。等到父親的怒氣消了以後才回來。這才是真正的孝道。像你的父親當時正在盛怒之下,用那麼大的棒子打你,你居然還愚蠢地站在那裏一動不動。如果你被你的父親打死了,就盡到了孝道嗎?錯,其實是你讓你父親成為殺人凶手。
在家庭中,要多與父母溝通,多向父母請教。或許我們會以為自己已經了解,見過的世麵比父母要廣得多,因此沒有必要向父母請教。其實,父母對待孩子就像種樹一樣,在小的時候,一定通過各種規矩來保證小樹能茁壯成長,等到長大了以後,父母就開始放鬆要求,到最後不再有任何約束。這種境地的變化會讓很多父母心中形成落差。在這個時候,我們經常向父母討教一些經驗,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告訴父母自己真的很需要他們,他們心中會很寬慰的。聰明的人都不要在父母麵前顯示自己的聰明,而應該學會謙恭。沒有什麼比告訴父母“自己還很需要他們”更讓他們欣慰的。
父母年紀大了,往往喜歡嘮嘮叨叨,很多子女對此很煩。其實我們設身處地想一想,父母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們對子女放心不下,擔心子女吃虧或者過得不好,因此出於一片愛心才會說許多。作為子女應該體諒父母的這份心,即使說得不對,說得自己不愛聽,也不要表現出來,而應該考慮到父母的本心,對父母表達感激。
在一個家庭中,對自己的愛人,應要學會珍惜感情。這種感情不僅是愛情,而且還是一種親情,要學會將愛情轉化為親情,同時也要學會不在日常生活中將這種親情平庸化。其實兩個人相愛是很神奇的事情,最後能走到一起成為夫妻更是幸福的事情。有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是因為他們是沒有真正讀懂愛情。愛情最後必然會上升到親情的。兩人相處的時間太久了,以往的新鮮感就逐漸消失了。如果還要去追求新鮮,那麼兩個人必然會分手。消失了新鮮感就應該用一種親情來填充。愛情確實是個奇怪的東西,當初克服了千辛萬苦,衝破各種阻力和束縛,好不容易走到了一起,就應該好好珍惜。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瑣碎的小事情,往往讓我們不勝煩擾,人們經常會為一些小事情而爭吵,最後導致勞燕分飛,這種結局是可悲的。一開始愛得轟轟烈烈,到最後反而成了仇人,這個問題確實值得人們好好反思。
在與愛人相處中,要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經常為對方思考一下。人不能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不能總是要求對方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很多時候,必須給對方一個自由空間,不要讓婚姻成為束縛。古人說夫妻相敬如賓是有道理的,不是說夫妻之間講客氣,而是說應該相互尊重。
在一個家庭中,對待孩子,我們一定要好好地教育。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像棵小樹苗,父母不但要辛勤培養,而且還應正確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作為父母要教育孩子不能成為一個自私的人。不成為自私的人,最有效也是最根本的辦法是教會他們主動去關心別人,幫助別人解決困難和麻煩。如果孩子能夠關心別人,那麼他們又怎麼會不關心自己的父母呢?讓孩子主動去關心別人,是讓孩子做人存有一顆善心,一顆熱心。這種熱心可以演化為孩子將來的孝道。
要關心孩子,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比較冷漠的人。有些父母由於工作繁忙,而忘記了對孩子的關心,孩子在孤獨中長大,自然對人對事缺少關心和興趣,也很少會考慮別人的感受。試想一個不考慮別人感受的人,怎麼會為父母著想?他們連猜父母心思的想法都沒有。絕對不能讓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冷漠了心,要讓孩子對世界充滿著熱情。這也是一個成功人士必須具備的素質。
不要簡單地要求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孝順。孩子之所以不孝順往往是受到父母的影響。如果自己對待父母沒有任何感情,對待孩子也愛理不理,隻關心自己的事情,又怎麼能夠讓孩子對自己有感情呢?
關心孩子就不要讓孩子心中有太多的負擔。不要總是表現出自己為孩子做了哪些事情,付出了多大的犧牲。否則,容易讓孩子心中有負擔。當孩子長大以後,做事會顧慮很多,會過多考慮家庭因素,這種做法不利於孩子的前途。父母千萬不要讓孩子覺得有所愧疚,而應該讓孩子沒有任何心理負擔成長。
所謂成功人士,不但要在事業上成功,而且要在家庭上也比較成功,而家庭的成功無外乎三個方麵,一是孝老,二是夫妻和睦,三是子親,且缺一不可。對於那些自詡為了事業必須拋棄家庭的人,即使成功了,也是不值得提倡的。真正的成功人士會讓自己的家庭和事業都很成功。
每一個人都要正視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地位,盡到自己家庭成員的義務。一個連家庭都料理不好的人,怎麼可能把事業做得很成功?即使事業取得了比較大的成功,但此時卻沒有人與之分享,這個時候人往往是最孤獨的。所以千萬不要想著家庭不行,事業來補,這種辦法往往把自己送到了一個孤峰,孤零零的一個人在那裏,不勝寒意。同時也千萬不要吵吵嚷嚷說為了事業的成功必須拋棄家庭,兩者其實並不矛盾,不知道人們為什麼總喜歡把它們對立起來。可能有人認為時間和精力有限,照顧了家庭就荒廢了事業,勤於事業就疏忽了家庭。其實關鍵在於一種平衡,即把事業和家庭平衡起來。對事業太執著和過度沉溺於家庭都是不可取的。
同時作為家庭成員,也要學會付出。家庭就像冬天的一爐火,隻有所有的家庭成員都不斷地往裏麵添柴,火才能越燒越旺,家庭成員才能感受到溫暖。其實每個人生活在社會中都是比較孤獨的,如果離開了家庭,很多人都不知道該何去何從。當然在家庭中不要恃寵而驕,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即使是一家人,家人也完全沒有義務一直對你這麼好。要學會對家人好,這樣才能得到家人的照顧和關心。
在家庭中,為人不要太剛,太剛容易讓家人受傷。有些時候我們所說的話,我們說話時的口氣會變成一把利刃刺傷他人,家人離我們最近,往往成為最先受傷的人。不要隨便開家人的玩笑,雖然隻是玩笑,但是在不知不覺中也會讓家人逐漸產生一些不好的感覺。當然也千萬不要因為玩笑和家人翻臉。在日常生活中,爭吵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要注意減少爭吵的次數,千萬不要因此而傷害了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