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活到老,學到老(2 / 3)

學習永遠都不能停

老狐狸認為,學習永遠不能停。

從前有個叫樂羊子的人,他年輕的時候,並沒有做什麼豐功偉績,但是他十分幸運地娶到了一位知書達理、勤勞賢惠的好妻子,他的妻子總是激勵他上進,要有抱負。

他的妻子認為堂堂的七尺男子漢,一定要多學習一些有用的知識,將來才好去做大事。於是她辛苦勞作,為丈夫存了一點錢,並讓他到遠方去找名師學習本領來充實自己。

樂羊子聽了十分感動,於是聽從了妻子的建議,收拾好行李出遠門去了。夫妻分別後,妻子十分掛念自己的丈夫,一天比一天思念,但是想到他在異鄉求學,所以她始終始終把這份惦念埋在心底,每天都通過不斷地織布幹活來排遣這份思念。這樣也可讓樂羊子安心學習,而不用記掛著自己和家裏。

突然有一天,她正在織布,聽到有人敲門。她開門一看,發現站在門口的居然是自己日夜想念的丈夫。她特別高興,趕緊把丈夫迎進屋裏坐下。然而這種高興沒有持續多久,她就開始疑惑了:“你才剛剛出去一年,怎麼突然就回來了,是不是遇到了什麼事情?”樂羊子看著妻子,很是深情地回答:“其實也沒有什麼事,隻不過離開你的日子太久了,對你實在太想念了,於是忍受不了就回來了。”

妻子聽到這番話,什麼也沒有說,她十分地難過。順手就拿起剪刀,跑到織布機前“哢嚓”一下地把織了一大半的布剪斷了。樂羊子很是吃驚,問她這是為什麼。妻子回答說:“我日日夜夜不停地織著這匹布,它才好不容易從一絲一縷積累起來,逐漸快成為一整匹布。現在我卻把它剪斷,白白浪費了那麼多時間,它再也不可能成為整匹布了。難道你不明白嗎?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取得任何一點成績都需要一點點地積累知識。你現在半途而廢,與我剪斷布有什麼區別,你不覺得可惜,我還覺得可惜呢?”

樂羊子恍然大悟,心中十分羞愧,於是他立即離開家繼續求學,這樣整整過了7年,他才學成而歸。

樂羊子的妻子以她的遠見和勇氣幫助丈夫堅定求學的意誌,最後樂羊子也以驚人的毅力完成了學業。做學問必須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要收回散漫的心,否則很難做成功。

人們一定要端正學習的態度。學習首先是個態度問題,要明白學無止境。秋天剛到,降了好長時間的大雨,很多細小的水流都彙入黃河。河伯看了以後十分開心,認為天下的水都彙集到他這裏來,不由得他不洋洋得意。於是他隨著流水向東漂去,他要欣賞他的傑作。一天,他來到了北海,他努力睜開眼睛向東望去,不由得大吃一驚,隻見遠方水天相連,根本就不知道水的盡頭在哪裏。河伯這個時候不由得發出了慨歎:“我最看不起那些道理比別人懂得多一點就認為自己比別人強的人,沒有想到,我自己居然就是這種人。”

人們要堅持不懈地學習下去。奕秋是全國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收了兩個徒弟。其中有一個徒弟十分專心,對奕秋的指導特別用心;但是另一個徒弟卻總是心有旁騖,看到天鵝飛來,他要立即跑去用箭射天鵝。雖然這兩個徒弟都是師傅親自教的,但是後者的成績卻差得很遠。這並不是因為兩個人在智力上有任何區別,而是前者能夠做到堅持不懈。

人們還要在學習中不斷地積累知識。曾國藩在我國曆史上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不但政治上很突出,而且學問也很深。但是他小的時候天賦卻不高。據說有一天曾國藩在家中讀書,看到一篇文章,於是反複地讀,他試圖把文章背下來,但是始終未能如願。這個時候家中來了一個賊,這個賊潛伏在他的屋簷下,希望等到曾國藩睡覺之後偷東西。可是這個賊等啊等,就是不見曾國藩去睡覺,總是始終翻來複去地讀那篇文章。賊十分生氣,於是跳了下來,對曾國藩大聲嚷嚷道:“像你這種水平讀什麼書啊?”說完,就把那篇文章背誦一遍,然後揚長而去!雖然這個賊是很聰明的,至少其記憶力要比曾國藩好得多,但是他卻隻能成為賊。

老狐狸認為,人要想有大成就,就必須不斷地學習下去。

學習在於培養思路和獨立判斷

老狐狸認為,人的學習重要的是培養思路和獨立判斷。

伯樂特別擅長辨認千裏馬,他也試圖著將自己的兒子培養成為相馬高手。他給了兒子一本《馬經》,並相信兒子隻要按照《馬經》上畫的圖樣去找一定能找到千裏馬。

兒子欣喜萬分,畢竟這是父親給他鍛煉的機會。於是他拿著《馬經》找了很長的時間,他見到了許多的馬,每遇到一匹馬,他都會拿《馬經》來仔細核對,但是每次都對不上。這樣找了一年,兒子有點灰心喪氣。他回到家中垂頭喪氣地告訴父親自己的經曆。但是伯樂始終勸說他不要灰心,隻要努力以後必然會找到千裏馬的。

在父親的鼓勵下,兒子再一次踏上了尋找千裏馬的征程。然而此時他確實不知道該到哪裏去尋找。他隻是漫無目的地走,一直走了很長的路。

終於有一天,他正在發愁的時候,有一隻大蛤蟆“咕咕”地叫起來,而且很是歡快地一蹦一跳地跳過來了。兒子看了半天,心中想:這難道不就是我要找的千裏馬嗎?於是十分開心,立即往家裏跑。

他前腳還沒邁進家門,就大聲嚷嚷起來:“我終於找到千裏馬了!我終於找到千裏馬了!”伯樂一聽,趕忙跑出來問:“你找到的千裏馬是什麼樣子的?”兒子十分得意,上氣不接下氣地回答說:“見過了那麼多馬,我終於發現有一匹和書上畫的最像。它的頭顱高高隆起,眼眶則深陷下去,背脊也是縮著的。但是遺憾的是,它的蹄子不像。不過我覺得很難有比這個更像的千裏馬了。”聽完兒子的話,伯樂心中明白了大半,他苦笑著對兒子說:“你找的這匹‘馬’應該隻會蹦蹦跳跳吧!你想一想啊,這樣一匹馬人騎上去怎麼會受得了?”

培養思路和獨立判斷還在於凡事有自己的主見,要看得長遠,避免鼠目寸光。拿遭到羞辱來說,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怒目相對。在衝動下,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然而,這種人不可能做大事,因為他缺少自己的獨立判斷。

韓信是我國曆史上又一個能夠忍受屈辱的人物,最後他成為了傑出的軍事將領。韓信出身貧賤,從小就失去了雙親。年輕的時候,韓信既不會經商,也不願種地,家裏也沒有什麼財產,過著窮困而備受歧視的生活,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他和當地的一個官員有些交情,於是常到這位官員家中去吃飯,可是時間一長,官員的妻子對他十分反感,便有意提前吃飯的時間,等韓信來到時已經沒飯吃了,韓信明白了她的意思,於是再也沒有去那裏蹭飯了。為了生活下去,韓信便到淮水去釣魚,有個洗衣服的老太婆見他沒飯吃,便把自己帶的飯菜分給他吃,這樣一連幾十天,韓信十分感動,便對老太婆說:“總有一天我一定會好好報答你的。”老太婆聽了很生氣,說:“你是男子漢大丈夫,不能自己養活自己,我看你可憐才給你飯吃,誰還希望你報答我。”韓信聽了很是慚愧。當地有些少年很是看不起韓信,有一天,一個少年看到韓信身材高大卻常佩帶寶劍,便認為他膽小,於是在鬧市裏截住韓信,說:“你要是有膽量,就拔劍刺我;如果是懦夫,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故意找茬羞辱韓信,都想看韓信會如何對待。隻見韓信想了好一會兒,一言不發,就從那人的褲襠下鑽過去了。當時在場的人哄然大笑,都說韓信是個膽小怕死、沒有勇氣的人。然而韓信卻是個十分有謀略的人。他看到當時正在改朝換代,於是專心研究兵法,練習武藝,相信自己會有出頭之日。他後來幫助劉邦奠定漢業,被封為淮陰侯。漢王五年正月,改封齊王韓信為楚王,都城在下邳。韓信來到自己的封國,把那個曾經侮辱過自己、命他從胯下鑽過去的人找來,任命他當了巡城捕盜的武官,並且對他部下的各位將領說:“這位是壯士,當年他侮辱我的時候,我難道不能殺了他嗎?殺他又沒有什麼道理,所以當時忍下了這口氣,才能有我今天這樣的功業。”雖然韓信的做法有一些做秀,但韓信能夠忍受胯下之辱,最後獲得極成功確實表現了他超凡的眼光和超人的忍耐。試想,如果當時韓信一怒殺了那個少年,最後的結局會怎麼樣?韓信要麼逃亡,要麼被抓起來,而韓信一貧如洗,沒有錢財,逃亡和被抓起來對於自己來說都是死路一條,是幾乎沒有可能成就日後的功業的。而且他年少的時候忍受的那些屈辱,讓他更懂得抓住機會去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而不會放任自流,遊戲人間。

老狐狸認為,一個人擁有思路和獨立判斷是非常必要的。

終日忙碌,不如一刻學習

老狐狸認為,終日忙碌不如一刻學習。在緊張忙碌的時候,一定要學些知識。

人們一定要學習有用的知識,不要學那些無用的知識。古時候有一個人,一心要學會一種別人都沒有的技術。他到一個據說懂得屠龍之技的人那裏去學習屠龍的本領。他散盡了家裏的財產,花了整整三年時間,終於把屠龍的技術學到手。結果當他得意洋洋地回到家中時,才突然想起來這世間根本就沒有龍可殺。

學習當然也應該結合自己的實際,對學習做正確的選擇,避免漫無目的地學習。春秋時期的西施長得十分美麗,當她心口疼的時候常常會緊鎖雙眉,這個時候她顯得更加美麗,更加楚楚動人。人們紛紛讚歎不已。鄰村的東施看見了,於是回去立即學著西施的樣子,捧著心口,然後皺緊眉頭。這被村裏的人看到了,都紛紛地跑開。這個東施隻知道皺著眉頭的樣子美,卻不知道是因為西施皺眉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