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不過是一扇虛掩的門,我們要善於推開成功之門,跨越成功的門檻。我們要永遠相信自己,隻有相信自己的人才有可能成功。同時我們不能給自己設定限製,誰也不知道自己將來能做多大的事情。當我們處於逆境的時候,一定要學會堅持,要學會培養自己的大眼光。要想獲得成功,就要學會與人共贏,幫助別人成功,以實現自己成功的目的。不要有太重的得失心,是非得失遲早會煙消雲散。同時,還要注意人生的財富,並非隻有金錢一種,我們身上的很多東西都是財富,隻不過平時我們忽視了。
要幫助別人,先做好自己
老狐狸認為,雖然我們強調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但要真正幫助別人,就必須先做好自己。
有一位安葬在西敏寺的英國國教主教的墓誌銘是這樣寫的:當我年少的時候,意氣風發,躊躇滿誌,夢想著去改變世界。然而當我有了一定年齡,閱曆增多的時候,我才發現自己無力改變世界,於是我決定縮小範圍,決定改變自己的國家。然而這個目標對我來說還是太大了。等到我進入中年的時候,我開始將改變的對象鎖定在我最親密的家人身上,然而天不從人願,他們每一個人都維持原狀,一點都沒有好轉。等到我老的時候,我終於頓悟了:我應該先改變自己,然後以身作則去影響家人,當我成為家人的榜樣之後,或許我才能去改善我的國家,再後來我甚至有可能去改變世界。
從大處著眼是為了有全局觀念,明確自己的位置和方向;從小處著手是為了更加切實可行,更加有效推進。我們要想改變世界,首先必須改變自己。很多時候,我們為人困惑,做事艱難,不在於我們的方式錯了,而在於我們沒有積極改變自己,適應當前。當我們改變自己的時候,會發現世界也隨之改變。我們固然要有大理想,但是理想實現的關鍵就在於一天天、一年年紮實穩健的行動。缺少行動,或者行動很不穩健,是很難取得大成功的。即使偶爾取勝,也會前進得快,退步也快。因此,我們必須認真紮實地做好自己的這門功課,隻有這門功課合格了,我們才可以去做更大的事情。
要想幫助別人,首先就要做好自己。從自己做起,通過自己的人品和道德等來影響別人,進而達到幫助別人的目的。也就是說要增強自己的非權力影響力。非權力影響力主要包括品格、能力、知識和感情等方麵。
在品格方麵,優秀的道德品質、人格和作風等會給別人帶來巨大的影響,讓他們產生欽佩感。同時還能吸引人,讓別人自覺地去模仿。優秀的品格並不是通過個人宣揚得到的,而是通過行動表現出來的。如果一個人滿口仁義道德,但其行動讓人不敢恭維,那麼別人對他不會有太多的好感,更談不上受他影響。
舜是遠古傳說中的帝王,姓姚,名重華。在他很小的時候,他的母親就去世了。他的父親於是又娶了個妻子。舜的繼母為人不知禮儀,很不喜歡舜,經常在舜的父親麵前說他的壞話,處處為難他。後來她生了一個孩子叫象。象比他的母親還要過分,性子過於傲慢,常常想著去謀害舜。而舜的父親聽信了妻子和象的話,也對舜十分嫌棄。他們讓舜去修穀倉的時候,在穀倉下縱火,舜最後手持兩個鬥笠才得以逃脫;當舜挖井的時候,他們就往井裏填土,舜最後掘地道才得以逃脫。盡管他們如此對待舜,但舜始終沒有怨言。盡管得不到父母的喜愛,但是他始終還很是孝順,對弟弟也十分愛憐。後來他的孝行感動了周圍的百姓。隻要舜到一個地方去耕作,哪怕是荒地,不出三年也會成為市鎮。堯知道以後,就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了舜,並讓他繼承了自己的王位。
舜在品格方麵做得相當到位,他在做好自己以後,開始幫助別人。當他登上王位後,他幫助普天之下的老百姓,最後老百姓因為他而獲得了好的生活,而他也成為了聖君。
在能力方麵,一個有能力的人總是給他周圍的人帶來成功的希望,讓他們對自己產生依賴,產生敬佩感。而敬佩感是吸引別人自覺去接受影響的基石。我們需要具備妥當處理生活的能力,同時還要具備建立成功事業的能力。一個人的能力越強,對別人的影響也就越大。如果將生活打理得妥當,沒有太多煩惱,不僅能吸引周圍的人跟你親近,而且也能促使他們向你學習生活的藝術。同樣的道理,如果一個人的事業很是成功,不僅能吸引很多人跟隨,而且還能促使他們將你作為標杆。
老狐狸認為,人要想幫助別人,首先就必須做好自己。
追求成功,不能給自己設限
老狐狸認為,追求成功就不要給自己設限。
不給自己設限,首先就應該以目標為根本方向,為達成目標,不斷地付出努力,始終堅持,不給自己的精力設限。
甘蠅是古時的一名神射手。他隻要張弓射箭,飛鳥就會應聲落下,走獸也會應聲倒地。他有個弟子叫飛衛,飛衛很虛心地向甘蠅學習,經過多年學習,他的技術終於超過了老師。而有個叫紀昌的年輕人又來拜飛衛為師。飛衛對他說:“你先要學會在任何情況都不眨眼睛的本領,然後才談得上學習射箭。”
於是紀昌回到家裏,躺在他妻子的織布機下,兩眼死死地盯著穿來穿去的梭子。兩年以後,就是錐子已經快刺著他的眼睛了,他也一眨不眨。
他把自己的收獲告訴飛衛,然而飛衛說:“這還不夠,你還得練好眼力才行。當你能夠把極小的物體看得很大,把模糊不清的目標看得很清清楚楚,到那時候,你再來告訴我。”
紀昌回到家,便捉了一個虱子,用牛尾巴拴著,吊在窗口上,每天都目不轉睛地盯著那隻虱子。十多天後,虱子在他眼中漸漸變大起來;三年以後,竟變得像車輪一般大小。這個時候紀昌再扭頭看其他的東西,那些東西都跟山丘一樣巨大。於是他用燕國牛角做成的弓,搭上蓬杆製成的箭,對準虱子射去,箭頭不偏不倚地貫穿了虱子的心髒,而牛尾還好端端地懸在空中。紀昌跑去將這個好消息告訴飛衛。飛衛這個時候很高興地對紀昌說:“你已經學成功了!”
堅持是一種力量,它能夠創造奇跡。這個世界曾經有很多人離成功隻有一步之遙了,但是覺得自己實在是無法堅持下去了,於是放棄了,自然選擇了失敗。夜晚在什麼時候最黑?當然是黎明快到來的時候。這個理由已經足夠讓人堅持下去了。
如果一個人經營一份事業,那麼第一年隻是混個臉熟;第二年也隻是多交些朋友,多積累些經驗;到第三年、第四年,如果人還能夠堅持下去的話,那麼事業就很可能成功,因為經過前兩年的準備和積累,第三年第四年是收獲的時候了。很多人到第二年就堅持不下去了,以失敗告終。
我們經曆了一些事情,遇到了一些挫折,就常常給自己設限。我們來看看馬戲團是如何訓練大象的。
當象還很小的時候,馬戲團的人會用一個大鎖鏈鎖住象,然後把鎖鏈固定在大柱子上。這個時候小象會拚命地掙紮,因為它要自由。然而小象的力氣太小,它沒有辦法掙脫,反而是把自己弄得傷痕累累。於是小象慢慢地不再掙紮了。小象慢慢長大,相比木樁越來越小,到後來鐵鏈沒有了,隻有訓象師手中的一根指揮棒,而象則已經十分聽話地聽著指揮。這個時候它再也沒有想過要去掙脫,實際上,這個時候它如果要掙脫,完全可以很輕易地獲得自由。關鍵的問題在於大象已經給自己設定了極限,它認為自己是永遠都無法掙脫的。
人也經常會給自己設限,認為自己什麼能做,什麼卻是萬萬做不來的。其實一個人的潛力是無窮的,關鍵問題在於怎麼發揮。人應該學會經常反省自己。反省自己要解決四個問題:自己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現在已經走到哪裏了,怎麼樣才能到達那裏。
從哪裏來是總結過去,定出你的起點。
到哪裏去是規劃目標,定出你的終點。
已經走到哪裏是明確你現在的位置,明確你已經取得的成就和與目標的差距。
怎麼樣才能達到是部署自己下一步的行動。
隻有經常反省自己,才能保證自己不會陷入習慣思維之中,不會為自己設限。從前有一個人做了一個跳蚤實驗:他把一隻跳蚤放進一個玻璃杯中,這個時候他發現跳蚤很輕鬆地跳了出來。這樣重複了好幾次,每次的結果都是一樣。後來他測試出跳蚤所能跳的高度是它身高的400倍左右。這個實驗者想了想,於是再次把跳蚤放到杯子裏麵,和上次不一樣的是,他立即給杯上加了一個玻璃蓋,跳蚤跳起來的時候,“嘣”的一聲,重重地撞在玻璃蓋上。這個時候跳蚤雖然很是困惑,但是以它的脾性,它是絕對不會停下來的,畢竟跳躍是跳蚤生活的全部內容。這樣一次次被撞,這隻跳蚤開始總結經驗,而且自認為自己聰明起來了。它很快就根據蓋子的高度來決定自己應該跳的高度。不久以後,這個實驗者發現跳蚤再也沒有去撞擊那個蓋子,而是在那個蓋子下麵很輕鬆地跳動。
過了一天以後,實驗者把蓋子悄悄拿掉,他發現跳蚤還是停留在原來的高度繼續跳動。三天後,那隻跳蚤還在原來的高度跳動。一個星期後,那隻可憐的跳蚤還在玻璃杯裏不停地跳著,但從此它再也跳不出那個玻璃杯了。
老狐狸認為,人可能會因為種種打擊而給自己設限,認為自己這也做不了,那也不行。其實過去受到的任何打擊都隻能說明過去的做法不適合,而並不能說明自己確實什麼都做不了。反省自己能夠找到以往失敗的原因,進而找到正確的方向。
處於逆境,更要堅持
老狐狸認為,當人處於逆境的時候,更要學會堅持。
人反省自己會發現自己已經比以前進步了很多,這樣也自然會減少一些對生活的抱怨,進而更加有信心地去麵對生活。如果人們都覺得自己生存在逆境之中,就會不知道該怎麼辦,前途茫茫。這個時候應回頭看看,用現在和當年比比,如果比當年有了很大的長進,那麼就是有成就。如果比當年差了很多,也可以好好分析一下,找出原因,進而找到自己今天覺得前途茫茫的原因。
磨難是成長的食糧。失敗得越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世界著名發明家愛迪生發明電燈時,不知道經曆了多少次失敗。當他用成百上千種材料做燈絲實驗失敗時,有人問他浪費了這麼多時間後不後悔,他說談不上後悔,因為他證明了這成百上千種材料是不適合當燈絲的。
人處逆境,往往能夠看到很多順境中看不到的東西。一個年輕人大學畢業後,家庭和事業始終不順,於是找自己的老師進行傾訴。在耐心聽完學生的抱怨後,老師微微一笑,對他說:“聽起來你的處境確實不太好,這樣吧,明天晚上到我家裏來一趟。”
第二天晚上,年輕人如約來到了老師的住處。老師帶他來到陽台,指著夜空問道:“你能數清楚天上有多少顆星星嗎?”年輕人有些莫名其妙,撓了撓頭說:“當然數不清了。”“那麼,白天你能看見這些星星嗎?”老師又問。“不能!”年輕人更加茫然。
老師語重心長地說:“白天,我們看到的最遠的星球是太陽;但在夜裏,卻可以看見無數比太陽還遠億萬倍的星體!當你的人生處在黑夜時,或許能讓你看到更多、更遠的風景。”
有人向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請教快樂的秘訣。因為這個請教的人從來就沒有看到過蘇格拉底蹙眉,他從來就無法想象過人的心情怎麼會總是這樣好。蘇格拉底聽了以後,笑著回答道:“其實這是因為我從來就沒有那種失去後會使我感到十分遺憾的東西。”
人不要存在心理弱勢。小鹿十分不解地問父親:“您怎麼會怕狗呢?您比他高大許多,您跑得也比它快許多,同時您還有很大的角來防禦它。”鹿爸爸一聽,楞了一下,隨即笑著回答:“其實你說的一點都沒錯,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我一聽到狗的叫聲,就會不由自主地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