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還要學會永遠懷有夢想。1955年,有一個叫雷·克洛克的推銷商,已經54歲了,這幾十年來他一直在推銷產品,但是無論他如何努力,他都做得很不成功,然而與其他過了中年的人不同的是,他從來就沒有放棄過成為富翁的念頭。盡管到了54歲,他還在推銷紙杯和奶昔機。然而正是這一年,他看到了一家經營得十分好的快餐店,很快他就被這家店給吸引住了。在他的整個後半生,他都不辭辛勞地經營著這家快餐店:麥當勞。
鑽石和煤炭的構成元素都是碳,金剛石光彩奪目,而煤炭剛好相反。造成這種天壤之別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金剛石在地下多待了好多年。要想獲得大成就,就要學會沉潛,就要懂得不斷地積蓄力量。隻要真有力量,就一定有發揮的舞台。
老狐狸認為,在逆境中能堅持下來的人,必然更加堅強。
大成功,要有大眼光
老狐狸認為,要有大成功,必須有大眼光。
漢末三國時期,曹操在統一北方後,開始率軍南征,打算征服南方割據勢力。劉備和孫權結成聯盟來對付曹操。諸葛亮被派往孫權軍中推進聯盟。由於其表現過於卓越,結果被周瑜認為是潛在威脅,想置他於死地。
於是周瑜以對曹軍作戰急需箭枝為名,委托諸葛亮在十日之內督造十萬枝箭。同時還吩咐工匠故意怠工拖延,物料的供應也是困難重重。他盤算著如果諸葛亮不能夠按時交箭,就可以名正言順地除掉他。
沒想到,諸葛亮說隻要三天就可以交付10萬枝箭,周瑜一聽正中下懷,於是當場和諸葛亮立了軍令狀。諸葛亮告辭。
周瑜還不放心,於是派魯肅去諸葛亮處查看動靜。諸葛亮一見魯肅就向他借草船。同時還邀請魯肅三天後一起交付取箭。第三天,天降大霧,浩浩江麵,霧氣霏霏。諸葛亮邀請魯肅同往取箭。魯肅雖然莫名其妙,但也願意陪同去看一個究竟。
他們把船開往長江北岸的曹軍大營,然後擂鼓佯作攻擊。曹操聞報後,因為重重迷霧,擔心有埋伏,於是不敢輕易出戰,隻是命令弓箭手射箭。一時間,箭如飛蝗,很快草船上就滿是箭枝。諸葛亮於是滿載而歸,交付給周瑜十萬枝箭,魯肅滿心佩服,而周瑜則自歎不如。
雖然我們不能像諸葛亮一樣,有這樣鬼神莫測的能力,但是我們必須具備處理好生活事情的能力,同時也應該具備建立事業的能力。
在知識方麵,如果自己具有某種知識專長,處理各類問題都很到位,那麼必然會讓別人對自己產生信服。一個具有專業以外知識的人往往更讓人信服,離自己的專業越遠,信服度越高。擁有廣博的知識,關鍵還在於運用。知識是能產生財富和榮譽的。當然,知識不同於專業技能,知識有更為廣泛的意義,它不僅表明一個人有某種潛力,而且還表明有素質。
有一個天文學家整天都專心地研究天象,結果生活並不寬裕。他有個鄰居,很是富有,同時也對天文學家的行為表示很不理解。有一天,這個富翁鄰居對天文學家說:“知識?知識有什麼用?它能給你帶來財富嗎?”天文學家一聽,什麼也沒說,但心中已經暗暗下定決心讓鄰居看看知識的威力。
於是,天文學家開始研究今年的氣候,通過研究,他預測今年橄欖會獲得大豐收。於是他找別人借了許多錢,買了很多炸橄欖的機器。所有的人都覺得天文學家瘋了。
最後,橄欖果然大獲豐收。人們都在高價求購炸橄欖的機器,天文學家因此而大賺一筆,這個時候他的富翁鄰居才心服口服。
老狐狸認為,要想取得大成功,就必須有大眼光。大眼光是成就大事的關鍵。
用人格魅力影響別人
老狐狸認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與人共贏,助人成功,自己才能達到大成功。用人格魅力去影響別人,容易形成誌同道合的關係。
人與人交往,很多時候是一種很平等的往來。因此人要想影響別人,讓別人聽從自己的意見,就要學會運用人格魅力。有人格魅力的人,往往能容忍別人的過錯,這樣可以顯示自己的度量,同時對人不會過於苛求。任何人都有缺點,即使存在上下級關係,也要學會善於運用人格魅力。人可以嚴格要求自己,但是不要過於嚴格要求別人。
劉備一生中,對自己要求比較嚴格,但是對親信要求並不嚴格,這是他得到擁戴的一個重要原因。劉備能夠接受呂布,能夠接受魏延,就充分表明了他的大度。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劉備做到了。
要想成為卓越的領導者就必須嚴格區分做人和做事,對己和對人。跟隨者做人如何對於領導者來說關係並不大,關鍵是要看他們做事情如何。如果做人態度很糟糕,但是做事情卻是很優秀,那麼為了工作又怎麼可以不用呢?人無完人,所有的人都有缺點,領導者千萬不要根據自己的喜好,無限誇大跟隨者的缺點,這樣會導致關係緊張,最終會影響創業成效。領導者可以用很高的道德標準來要求自己,但是不要用很高的道德標準來要求跟隨者,因為領導者既然選擇了這樣的跟隨者,那麼他首先就應該了解跟隨者的為人,既然已經接受了跟隨者的為人,那麼就不應該再用很高的道德標準來要求跟隨者。
人是有感情的,你以一種寬容的態度去對待別人,那麼別人自然也會以一種寬容的態度來對待你。即使別人不表現他的寬容,但是他心裏一定是以一種寬容的態度來對你的。
運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別人,首先就在於自己用一種寬容的心態去對待別人。人在交往中,難免會產生有一些傷害,不是你傷害了他人,就是他人傷害了你。一個人能約束自己不去傷害別人,但是沒有辦法保證別人一定不來傷害自己。當自己遇到傷害的時候,應該怎麼辦呢?很多人會以牙還牙,如果這樣,最後的結局往往是因為小事結下了很深的仇恨。而且冤冤相報何時了?也有些人會選擇以德報怨,但這樣做未免有些矯情,別人已經傷害了你,還要對人以德。自己受過傷害,還要接受再次傷害,也是不可取的。最好的辦法就是以直報怨。你傷害了我,不管你是有心的還是無心的,我都以一種光明磊落的胸懷來對待。我不會尋仇報複,但是也絕對不會對你的傷害充滿感激。我們可以用一種悲天憫人的態度來對待他人和自己。在神秘的世界麵前,我們顯得是如此渺小,就好像蝸牛觸角上的兩個國家一樣,我們小得可憐,卻為了爭奪更加小得可憐的地盤,我們展開了大戰。確實未免有些好笑和無奈。
運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別人,最重要的還是自己要有一顆光明磊落的心,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一個人有坦蕩的心,到任何地方都不怕,半夜敲門,也不會驚心。相反,人如果沒有坦蕩的心,心中有鬼的話,很多時候都會讓自己心驚膽戰,更何況去影響別人。一個人有光明磊落的心,往往容易得到別人的擁戴,至少不會引起別人的懷疑。做人要有胸懷,宰相肚裏能撐船,小肚雞腸的人往往是讓自己先受到折磨。很多事情,很多時候完全可以不用在乎的。
運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別人,還在於少運用命令的口氣。即使是上下級的關係,也最好不要隨便使用命令的口氣。這種口氣往往讓人覺得低你一等。即使自己很是理直氣壯,即使自己真理在手,也不要用命令的口吻說話。更何況這世界上的真理是說不盡的,任何一種意見都可能是偏見。孔子是個擁有大智慧的人,他的學生很多,但是他和學生交流時都是用商榷的口氣,而不是真理在手的氣勢。因此孔子特別具有人格魅力,他通過自己的人格魅力來影響學生,最後得到學生的真心愛戴。
風與太陽經常為誰的能量大而爭論不休。後來它們決定,如果誰能夠讓行人脫下衣服,誰就勝利了。風一開始就十分猛烈地刮,結果行人隻有緊緊裹住自己的衣服。風一看非常生氣,於是更加猛烈起來。這個時候,行人冷得發抖,於是添加了更多衣服,風無可奈何。輪到太陽了,它開始把溫和的陽光灑向行人,行人於是脫掉了添加的衣服,然後太陽把強烈陽光射向大地,行人開始汗流浹背,這個時候他們紛紛脫掉了衣服。通過一種很溫暖的方式對待別人,可以解決很多問題。甚至很多時候權力解決不了的問題,用人格魅力可以解決。
運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別人,就要謹慎自己的言行。不要隨便拿別人開玩笑,即使你是想活躍氣氛,但是你難免會傷害到別人。要開玩笑就開自己的。事實上,那些喜歡開玩笑的人往往得不到別人的信任,真正能夠獲得信任的是那些比較沉默的,即使這些人可能不擅言辭,但是人們還是一如既往地信任他們。因此,我們必須謹慎自己的言行,不要在別人的耳邊聒噪,也不要隨意許諾,要做到言行一致,讓別人信賴。
老狐狸認為,影響別人,而不是強製別人,這是我們與人交往應該把握的一個原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顯然,你是什麼樣的人,跟隨你的就會是什麼樣的人,你周圍的朋友就會是什麼樣的。因此歸根到底還是要不斷地提升自己。
不要有太重的得失心
老狐狸認為,一個人的得失心不要太重了,太重了會影響自己的成長。人生沒有失敗,也很少會有後悔,唯一後悔的是自己用了太多時間和精力去計較得失了。
30年前,有一個年輕人想要離開故鄉,去創造自己的前途。根據鄉裏的規矩,他動身的第一站應該去拜訪本族的族長,以便求得指點。當這個年輕人去見族長時,族長正在練字。當族長聽說他想離開故鄉去外地闖蕩闖蕩,想了想,就立即揮毫寫了三個字:不要怕。然後望著年輕人說:“其實人這一生的秘訣沒有什麼,隻有六個字,今天我可以先告訴你三個,我想這三個字已經夠你半生受用了。”
30年過去了,當初離家的那個年輕人已經到了中年,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也有了許多傷心事。此時他特意回到了家鄉,去見那個族長。很快他來到了族長家,不過不幸的是,族長在幾年前就已經去世了。然而族長的家人卻取出一個封信給這個人,對他說這是族長留給他的東西。這個時候,還鄉的遊子才想起來30年前他還有一半的人生秘訣沒有聽到,打開信一看,裏麵赫然又是三個大字:不要悔。
不要怕,不要悔,這是對人生比較深刻的體會。人生沒有失敗,所以不要去害怕什麼。別人能做到的,自己同樣能夠做到;別人做不到的,自己為什麼不能做到。有了這種感悟,就不要再擔心以後會發生什麼。人生是沒有失敗的,人最終都會取得成功。
後悔是一種耗費精神的情緒,後悔是比損失更大的損失,比錯誤更大的錯誤。所以不要後悔,不論曾經是否傷害了別人,或者是否做錯了事情,都要告誡自己不要後悔。傷害過別人,想一個辦法給別人以補償;做錯了事情,以後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這樣才能進步。在將來的日子裏才能夠獲得非比尋常的成就。人要明白舍得的道理,做人做事都應該如此,能舍才能得。如果一個人過分地以自己為念,不舍得多花一些時間和精力,最後做事效率往往會比較低下。
一個孩子對家長說:“我不喜歡班主任,我特別想轉到其他班去!”家長聽了以後,思索了一下,回答道:“我也讚成你轉到其他班去,不過在你轉到其他班去之前不妨給你們班主任一點顏色看看。如果你現在轉過去,肯定不是最好的時機。”孩子有點疑惑。
家長說:“你完全可以先讓老師逐漸地喜歡上你,然後你再離開。這樣你們的班主任會很難過的,這就是對他的報複。至於如何讓你們的老師喜歡上你,最好的辦法就是成為班上成績最好的人,成績最好的人都離開的話,你們的班主任肯定會不高興的,這樣你也就達到了目的。”孩子覺得父母的話非常在理。於是努力學習,事遂所願,第二個學期,孩子已經成為了班上成績最好的人。這個時候家長問他是否還想轉班,孩子笑著說:“我才不轉呢,你不知道現在班主任有多麼喜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