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獲得好人緣,要學會重視自己對別人的承諾。人們都喜歡別人言而有信。君子要做到一諾千金,有諾必踐。在自己羽翼未豐滿的時候,一定要學會廣結人緣。對別人的承諾,不要過於迷信。自己也少向別人承諾什麼,要多做事情。要學會自我尊重和尊重別人。
一諾千金,有諾必踐
老狐狸認為,人應該做到一諾千金,有諾必踐。千萬不要失信於人。
周幽王得了一個難得的美人褒姒,十分高興。但是褒姒不愛笑,幽王想盡辦法想博得褒姒的開心一笑,但始終不行。有一天,幽王陪著褒姒登城樓觀望,幽王突然之間想起了一個絕妙的高招,讓大臣點燃了烽火。周朝的規矩是隻有在外敵入侵時,才能舉烽火報警。結果各路諸侯領兵都紛紛趕到,看著諸侯們忙亂的樣子,褒姒大笑不已。一時幽王十分高興,於是隔三差五就點燃烽火,最後導致各路諸侯不信烽火,放鬆警惕,再也不來了。後來犬戎攻打過來,周幽王派人去點烽火求救,就再也沒有救兵趕到。
失信於人是最忌諱的事情。古時候有些人為了強大國家的目的,首先會建立人們的普遍信任。商鞅是秦國由弱到強的關鍵人物。商鞅在秦國推行變法之前,首先就解決了信任問題和忠誠問題。當年,商鞅起草了一個改革的法令,但又怕老百姓不相信他,於是就叫人在都城的南門豎了一根很高的木頭,並說,誰能把木頭搬到北門,就賞誰十兩金子。很多人都以為這是開玩笑。商鞅知道老百姓不相信他,就把賞金提高到五十兩金子。人們在木頭旁議論紛紛,終於有一個人把木頭扛起來,一直扛到了北門。結果商鞅真的賞給那人五十金。這件事在秦國引起了轟動,商鞅說到做到,在老百姓中有了威信,於是商鞅就把新法令公布了出去。秦孝公這樣一號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幹的人。商鞅有令必行,言而有信的作風是贏得信任的關鍵,同時也為秦國國君贏得了百姓的忠誠。
濟陰有一個商人在過河時翻了船,他隻好抓住水中漂浮的枯枝亂草拚命掙紮。一個打魚的人聽到呼救,立即把船劃過去救他。商人為了抓緊時間死裏逃生,便對著漁夫大聲喊道:“我是濟陰的名門富豪,隻要你能救我,我送給你100金!”於是漁夫使出渾身的力氣,搶在商人沉沒之前把他救到岸上。可是商人上岸後隻給了漁夫10金。漁夫對商人說:“你不是答應給我100金的嗎?現在你得救了怎麼隻給我10金?”商人一聽臉色就變了。他說:“像你這樣的一個漁夫,往常一天能掙幾個錢?剛才一眨眼工夫你就得到了10金,難道還不滿足?”漁夫也不好跟他爭辯,於是走了。
過了些日子,那個商人從呂梁坐船而下。結果他的船又在半路上觸礁翻沉了。而剛好那個漁夫正在附近。有人問漁夫:“你為什麼不把岸邊的小船劃過去救他呢?”漁夫回答說:“他是個答應給酬金,過後卻翻臉不認人的吝嗇鬼!”於是漁夫站在岸上袖手旁觀。不一會兒,那個商人就被河水吞沒了。
一個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畢,準備去集市買一些東西。她出了家門沒多遠,兒子就哭喊著從後麵攆了上來,吵著鬧著要跟著去。孩子不大,集市離家又很遠,帶著他很不方便。於是曾子的妻子對兒子說:“你就在家等著,我買了東西一會兒就回來。回來我就殺豬給你吃。”這話倒也靈驗。她兒子一聽,立即安靜下來,望著媽媽一個人到集市去。
曾子的妻子從集市回來時,還沒跨進家門就聽見院子裏豬的叫聲。她進門一看,原來是曾子正準備殺豬。她急忙上前攔住丈大,說道:“我那是哄孩子的,你怎麼能當真呢?”曾子說:“在孩子麵前是不能撒謊的。他們年齡還小,經常從父母那裏學習東西,聽取教誨。如果我們現在說謊話騙他,等於是教他今後去騙別人。”很快曾子就把豬殺好了。
一個人答應別人的事情就必須言而有信,否則就不要答應。有的人喜歡空口許諾,最後導致別人的不信任。在答應別人之前,也要確定自己是否能夠做到,如果確實做不到,也不要輕易答應。
老狐狸認為,在社會中生存,一定要掌握信任的利器,不要隨便地破壞別人對自己的信任感。說話一是一,二是二,言出必行。
羽翼未豐,廣結人緣
老狐狸認為,在羽翼未豐的時候,一定要廣結人緣,蓄積力量。
人要量力而為,在準備還不充分,羽翼還不豐滿的時候,要學會去廣結人緣,這樣通過結交人緣來獲得自己的力量。人要融入群體,而不是孤芳自賞,也有這方麵的原因。
人不能為了好人緣和自私自利的人交朋友。從前有兩個人,我們不妨稱他們為甲、乙。甲乙兩人商量著一起湊足本錢去釀酒。甲對乙說:“這樣吧,你隻要出米就行了,而我負責出水。”乙聽了以後說:“既然米都是我出,那麼酒釀成以後,這筆賬該怎麼算?”甲很是自信地說:“你想,我和你這麼好的朋友,我絕對不是那種昧良心做事情的人。等到酒釀好以後,你隻要從酒中還我等量的水就夠了,剩下的所有東西都是你的。”
當然人也不要盲目地相信他人。從前有隻狼誤吞下了一根刺,卡在喉嚨裏十分難受,於是到處去找醫生幫助它。突然,它遇見了鷺鷥,於是跟鷺鷥談好了價錢,請它幫自己取出刺,鷺鷥於是將自己的頭伸到狼的喉嚨裏,很快就把刺給取了出來,然後就向狼要酬金。但是,這個時候狼突然變了臉:“鷺鷥啊,你要想想,你能從狼嘴裏把你的頭平安地收回來,難道你還不滿足嗎?”
當然人也沒有必要向那些極端自私的人仁至義盡。有一個冬天特別冷,有一個農夫在自家田裏發現了一條凍僵的蛇,農夫特別善良,他很同情這個小東西,於是他把蛇放在自己懷裏。蛇受到溫暖後,立即蘇醒了過來,隨後它立即恢複了本性,咬了它的救命恩人一口。農夫很快就瀕臨死亡,臨死前他很是懊悔地說:“我這種人是該死,因為我太憐憫惡人,所以應該有這種惡報。”其實即使對惡人仁至義盡,他們的邪惡本性也是很難改變的。
當然人也不能因為要有好的人緣,而和蠢笨的人交朋友。曾經有一個隱士和一隻大熊交上了朋友,他們過得很開心。有一天,天氣十分明朗,他們決定到森林裏草地上去逛一逛。這個隱士和大熊走了很久,到中午的時候,隱士實在太累了,於是躺在一棵大樹下休息。這隻大熊特別樂意為隱士守護。這樣隱士很快就睡著了,然而有一隻蒼蠅飛落到隱士的鼻子上,大熊趕緊來驅趕,生怕蒼蠅影響了隱士的好夢。但是那隻討厭的蒼蠅總是圍著隱士。大熊十分生氣,於是它在地上找了一塊十分笨重的石頭,然後屏住氣在那兒蹲著。等那隻可惡的蒼蠅再次停在隱士鼻子上的時候,大熊就將石頭狠狠地砸下去。從此以後,隱士再也沒有醒來。
人為了好人緣,就一定要時刻記住誰是朋友,誰是敵人。曾經有三頭牛在一起生活。附近有一隻獅子特別想吃掉它們,然而這三頭牛很團結,獅子的陰謀始終沒有能得逞。到後來獅子想到了一個詭計,它使用各種手段成為了這三頭牛的朋友。成為了朋友以後,這隻獅子就在這三頭牛之間不斷地進行挑撥離間,結果這三頭牛相互衝突起來,打得不可開交,到最後獅子趁三頭牛獨處的時候,很輕鬆地就把它們吃掉了。
人千萬不要以為有了好人緣,朋友就能包容一切。在動物王國,螞蟻和蟈蟈是很要好的朋友。冬天的某一天很是晴朗,一群螞蟻開始在太陽下晾曬自己收集的麥子。這個時候,有一隻十分饑餓的蟈蟈經過,希望螞蟻能夠給自己一點吃的。螞蟻聽了以後,很是生氣地問道:“我的朋友,你為什麼不在夏天積存點吃的呢?”蟈蟈說當時確實太忙,整天都要歌唱,沒有時間去積聚這些吃的東西。螞蟻聽了以後,很是不屑地笑道:“那麼現在你也可以去餓著肚子跳舞。”
人也不能為交新朋友而犧牲老朋友的利益。天黑的時候,牧羊人把羊群趕回家中,突然發現裏麵有幾隻野山羊,他十分高興,於是把這些野山羊和自己的羊關在一起過夜。為了照顧這些野山羊,他減少了給自己的羊的飼料,而將很多飼料用來喂這幾隻野山羊。然而等到春天雪化的時候,他把所有的羊都趕到外麵去放。這幾隻野山羊一自由,就立即跑到山裏去了。牧羊人在後麵大罵它們忘恩負義,他對它們那麼好,甚至減少自己的羊的飼料來喂養它們,而它們竟然要離開了他。野山羊聽到以後,轉身就對他說:“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我們才選擇逃跑。我們怕以後有個其他的羊來跟你,你也會對它們比對我們更好。”
當然人為了得到好人緣,千萬不要溜須拍馬。從前有個官員特別會奉承,有一次他被下放到地方做官,臨走的時候,他去見自己的老師,老師很誠懇地對他說:“到外麵做官很不容易,你凡事都一定要留個心眼。”這位官員很自信地回答說:“我早就準備了一百頂高帽,隻要見到一個要巴結的人,就立即送上一個,我想這樣應該不會有任何不愉快的事情了。”老師聽到以後,十分生氣,對他喝道:“我們這些人都是剛直的人,你又何必那樣做,敗壞自己呢?”官員連忙說:“其實,整個天下能像老師這樣不愛戴高帽的人又有幾個呢?”老師聽了以後,笑著點點頭說:“你這話確實很有道理。”官員於是告別了老師,出門的時候就對隨從說:“我本來準備一百頂高帽,現在一下子就隻剩下九十九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