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餐桌就餐禮儀(3 / 3)

總之,在宴會中要盡量避免不雅的吃相,畢竟你的事業可能在餐桌上發展起來,也可能在餐桌上跌落,千萬不可因為吃相影響別人對你的看法,從而導致你的生意失敗。

禮儀點睛

宴席上,如果沒有服務員分菜或是公筷、公勺,夾菜的時候可要先看好,切不可用自己的筷子在盤中挑來揀去,甚至攪拌!不是每個人都像愛人一樣不介意你筷子上的口水的!通常看準了揀距離自己最近的那些菜。

)第七節 別讓你的酒杯淩駕於長者之上

為什麼人們在飯桌上祝酒時要碰杯呢?有兩種解釋:一種解釋是,喝酒碰杯由古希臘人創造的。傳說古希臘人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在舉杯飲酒之時,人的感官都可以分享到酒的樂趣,鼻子能嗅到酒的香味,眼睛能看到酒的顏色,舌頭能夠辨別酒味,隻有耳朵被排除在這一享受之外。怎麼辦呢?古希臘人想出一個辦法,在喝酒之前互相碰一下杯子,杯子發出的清脆響聲傳到耳朵中,這樣耳朵就和其他感官一樣,也能享受到飲酒的樂趣了。另一種解釋是,喝酒碰杯起源於古羅馬。古羅馬崇尚武力,常常開展“角力”競技。競技前選手們習慣於飲酒,以示相互勉勵。由於酒是事先準備的,為了防止心術不正的人在給對方喝的酒中放毒藥,人們想出了一種防範方法,即在“角力”前,雙方各將自己的酒向對方的酒杯中傾注一些。以後,這樣的碰杯便逐漸發展成為一種飲食禮儀。

小陳是大陳的堂弟,剛剛大學畢業,現在給大陳做秘書。一日大陳帶著小陳赴宴,一方麵是讓他多見見世麵,另一方麵是介紹一些生意上的客戶給他認識,也便於小陳日後的工作。

席間敬酒不斷,不管誰敬酒,小陳都會隨著大陳站起來陪敬,可是每每舉杯時,小陳的杯沿總是高出其他人許多,而且總是碰得酒杯“框框”作響。小陳這種表現讓大陳深覺臉上無光,不時拿眼睛瞪小陳,可是小陳卻不明所以。

為什麼大陳不時瞪小陳呢?小陳做錯什麼了嗎?是的,敬酒時站起來是沒錯的,可是小陳不知道一般敬酒時自己的酒杯都得略低於對方,如果對方是長輩且是自己的上級,一般是碰其酒杯上沿的三分之一處略低,而且碰杯時不是拿整個杯子去碰,而是略傾斜酒杯,拿自己的酒杯口去碰,但不要太傾斜,否則有做作之嫌。如果對方是“官級”比你高很多的領導,或是年紀很大的長輩,你就要用雙手敬酒。另外,也不必碰得酒杯“框框”作響,隻要發出清脆的碰撞聲即可。

酒桌文化有一定的講究,如何敬酒要因人而異,也可能因地區文化的差異而有所不同,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禮儀點睛

飲酒幹杯時,即使不喝,也應該將杯口在唇上碰一碰,以示敬意。喝酒時絕對不能吸著喝,而是傾斜酒杯,好像是將酒放在舌頭上似的感覺。此外,一飲而盡,邊喝邊透過酒杯看人,邊說話邊喝酒,都是失禮的行為。

)第八節 宴會結尾的應酬不可忽略

俗話說:“編筐編簍,重在收口。”宴會也不例外。有些人認為,宴會結束了就可以徹底放鬆下來了,不用再顧慮什麼。其實不然,宴會的結尾應酬很重要,不能因為一時疏忽,使得自己之前費盡心思樹立起來的良好形象瞬間崩潰。因此,圓滿地結束宴會也是要花費心思的。

1.宴會結束的時間

一般說來,當主人把餐巾放在桌子上或者從餐桌旁站起身來,即表明宴會結束。隻有看到這種信號以後,賓客才可以把自己的餐巾放下,站起身來。

正餐之後的酒會告辭時間按常識而定,如果酒會不是在周末舉行,那就意味著告辭時間應在晚間十一時至午夜之間。若是周末,則可晚一些。除非客人是主人的親密朋友,否則一般都不應在酒會的最後階段還坐在那裏。

2.離席的先後順序

當宴會結束,離開餐桌時,不應把座椅拉開就走,而應在自己走出座位後再把椅子挪回到原來的位置。作為男士,要抓住這個表現紳士風度的機會,幫助身邊的女士移開座椅,然後在她離開以後再把座椅放回餐桌邊。要注意,有些餐廳比較擁擠,貿然起身,或使手提包、衣服等掉落在地上,或是碰到人,打翻茶水、菜肴,出現這樣的情況,常常會讓人覺得失禮又尷尬。所以在離開座位的時候,一定要格外小心,不要在最後的時候還鬧出這種不應該發生的“小插曲”。另外離開座位時一定要讓身份高者、年長者和女士先走,貴賓一般是第一位告辭的人。

3.熱情話別

當賓客離去時,宴會主人應像迎接賓客一樣地站在門口與他們一一握別。當賓客成群離去時,也應送至門口,揮手互道晚安,並應致意說“非常感謝各位的光臨,真謝謝你們把宴會的氣氛維持得這樣好”,或者為了以後還能有這樣的宴請,也會直接表達說“感謝您的捧場,有您在,給大家增添了很多的歡樂,希望下次還有這樣的機會跟您一起進餐”等等這樣的話。

禮儀點睛

在商務交際中,善始善終是非常重要的。有人為了取得與客戶見麵的機會,以便推銷、介紹己方的產品,會精心地準備,但與客戶分別之後卻很少進行聯係。這會給人留下人走茶涼的悲涼感,不利於和客戶建立長久的合作關係。

)第九節 中餐和西餐,不一樣的應酬之道

因為文化的不同,東方和西方的宴請禮儀也不盡相同,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應該知道這一點。

1.中式宴會的禮儀

中國人吃中餐,就像拿筷子夾菜一樣輕鬆自如,能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很多人都有這種想法。其實中餐也有不少禮節是人們平時未多加注意的。

入座之後,首先將餐巾打開平放在膝上,千萬記住,那是用來擦手指或嘴唇的,可別把它掛在頸項之間。席間若奉上了毛巾,多半是為了方便你擦去吃螃蟹、炸雞等食物時手上所留的油漬,千萬不能用作他途。

至於餐具的使用,須注意的原則是:能用筷子取的,應以筷子夾取,不方便用筷子的才用湯匙,但應避免用筷子或湯匙直接取菜送入口中,最好先置於自己的碗碟中,然後再慢慢吃。

用餐時,通常以右手夾菜盛湯,左手則扶碗、端碗,切忌右手拿筷,左手又持湯匙,更不可一手兼持筷子和湯匙。

用餐時,切忌狼吞虎咽,呼嚕作聲。骨頭、魚刺等不可吐在桌布上,而應置於盛裝骨頭的專用碟中。取菜時也不可撥弄盤中的食物,或是站起來夾取遠處的食物。

吃完之後,應該等到大家都放下筷子,以及主人示意可以散席,才可離座。

向主人告辭,按照例得和主人握手,握手要用力一點兒,以表示感謝。如果多人等候與主人握手告別,你隻要和主人握手道別即可,不宜耽擱主人的時間。

2.西式宴會的禮儀

參加西式宴會,首先應該向女主人打招呼,然後才輪到男主人。

西餐宴會中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席位的安排與中國宴會中席位的安排迥然不同。中國人請客一般都用圓桌,而西方人是用長桌。在西餐宴會中,男女主人一般都是在長桌的兩端,主賓的位子是在最接近主人的地方,女主賓坐在男主人的左邊,而男主賓則坐在女主人的左邊。最接近男女主人右邊的位子,也是屬於主賓的。

宴會中的席位,主人事先大多有安排,在入席前,你要先看你的名卡在哪裏,然後入席,如果沒有排定座位,而你又不是屬於主賓,那你可以坐在遠離主人的席位。但是,按照規矩,應該待主人或招待員請你上座時方可入席,不可自己闖上去,否則會被人笑話。

上菜的時候,也是女性優先,第一個要給男主人左手邊的那位女主賓上菜,其次是男主人右邊的那位女主賓,跟著是女賓依次上菜,等到女主人上菜後,才替女主人左邊的那位男主賓上菜,依順序輪下去,最後才是男主人上菜。等到女主人招呼吃菜時,客人才可吃,這時,女主人好像是一個司令官。在非正式的場合中,你有時不必等到每個人都上了菜才吃,但必須是你左右兩人的菜已經上了,才可以動手吃,這也算是一個小禮貌。

正式的宴會,通常是由服務員用大盤盛著食物托到你的麵前,由你自己取食物到碟子裏。在這種情況下,通常在你的前麵有一張餐單,你可以看餐單內容而考慮你的食量,不要取得太多。按照西方人的習慣,如果你吃不完而把東西剩下是很不禮貌的,這表示你不喜歡主人的菜式。

在西式宴會中,要是你遲到了,所有賓客都已經就座,在這種場合下,你要特別小心,不能驚動四座,也不能悄悄地溜入,連對主人也不敢望一眼,這樣是很失禮的。你應該走近主人所指定的位置,向主人打招呼,然後坐下來,用點頭方式和賓客們打招呼。這個時候,女主人招呼你時,她不必站起來,因為她一站起來所有的男賓客就必須站起來。但在你的座位右邊的一個男賓客,他就應該站起來,替你拉開椅子,你向他致謝後再坐下。

在宴會進行中,你應該和左右兩側的人輕輕說話,不可以隔著他們和另外的客人大聲說笑。

口中咀嚼食物時不要說話。如果你需要一些醬料,而它們又不在你的麵前,你不能站起來伸手去取,這樣也是很不禮貌的,應該請鄰座遞給你。用完餐後,要等到主人宣布散席才可輕輕地離開座位。更重要的是,餐後必須逗留一段時間才可告辭回家,以示禮貌。

禮儀點睛

吃西餐很大程度上講是吃情調:大理石的壁爐、熠熠閃光的水晶燈、銀色的燭台、繽紛的美酒……這本身就是一幅動人的油畫。為了您在初嚐西餐時舉止更加嫻熟,熟悉一下這些進餐禮儀,還是非常值得的。

就座時,身體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麵上,不可蹺腿,與餐桌的距離以便於使用餐具為佳。餐台上已擺好的餐具不要隨意擺弄。將餐巾對折輕輕放在膝上。

使用刀叉進餐時,從外側往內側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東西時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執刀將其鋸切成小塊,然後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時,刀刃不可向外。進餐中放下刀叉時,應擺成“八”字型,分別放在餐盤邊上。刀刃朝向自身,表示還要繼續吃。每吃完一道菜,將刀叉並攏放在盤中。如果是談話,可以拿著刀叉,無須放下。不用刀時,也可以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作手勢時,就應放下刀叉,千萬不可手執刀叉在空中揮舞搖晃,也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隻手拿餐巾擦嘴,也不可一手拿酒杯,另一隻手拿叉取菜。要記住,任何時候,都不可將刀叉的一端放在盤上,另一端放在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