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餐桌就餐禮儀(2 / 3)

如果當著客人的麵,不方便講要花多少錢時,可以通過特定的詞彙,比如“來點家常菜”、“來點清淡爽口的”,這是暗示點菜師自己不想“高消費”;而“有什麼山珍海味”、“來點海鮮”,則是暗示點菜師你請的是貴賓,並不在乎花費多少。

禮儀點睛

關於點菜的禮儀常識我們知道了,那麼上菜有什麼禮儀呢?如果是在飯店應酬他人,那麼我們不用管太多,把上菜的任務交給飯店的服務員即可。但如果是在家裏宴請客人,那麼我們就要知道一些上菜的禮儀,尤其是上魚時。

上這道菜時,魚頭要朝著客人擺放,以示尊重。主人先請客人舉箸品嚐,然後同席的人才動筷分享。高檔魚,要將魚頭敬獻給客人。吃魚後,將一麵魚肉吃光了,要吃另一麵時,忌諱說“翻過來”,要說“劃過來”。另外有些地方有“魚不讓背”之俗。上菜時,魚背不能對著客人,而要將魚腹對著客人才合乎禮儀。

)第四節 酒桌上如何說話

“酒文化”是一個既古老而又新鮮的話題,現代人在交際過程中,已越來越多地依賴酒的作用了。的確,酒在人們的交往中,可以起到溝通感情,促進交流的作用。因而,如何在酒桌上說話,就成為一門需要研究的技巧。

1.瞄準賓主,把握大局

大多數酒宴都有一個主題,也就是喝酒的目的。赴宴時首先應環視一下各位的神態表情,分清主次,不要單純地為了喝酒而喝酒,而失去交友的好機會,更不要讓某些嘩眾取寵的酒徒攪亂東道主的意思。

2.語言得當,詼諧幽默

酒桌上可以顯示出一個人的才華、學識、修養和交際風度,有時一句詼諧幽默的語言,會給別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無形中對你產生好感。但在一些正式場合還是需要有所顧忌,如“客人喝酒就得醉,要不主人多慚愧”、“喝酒不喝白,感情上不來”、“量小非君子”、“人在江湖走,哪能不喝酒”、“寧可胃上爛個洞,不叫感情裂條縫”等內容,雖然語言詼諧,或許能起到調節宴會氣氛的效果,但是格調不高,還是不用為妙,否則隻能讓在座人士對你的印象大打折扣。

如果是在十分莊重的交際宴請中,勸酒辭就要講究文采和風格。且看某市市長出訪德國馬爾巴赫市,在歡慶兩市成為友好城市的晚宴上的一段致辭。

讓我端起金色的葡萄酒,在詩人席勒的故鄉,用他著名的《歡樂頌》裏的一段話,為我們已經簽訂的盟約幹杯!鞏固這個神聖這段勸酒辭風格獨特,它突出了該市是席勒的故鄉這一典型特征,引用席勒的名詩名句,把酒會的歡樂氣氛及雙方長期友好合作的願望表達得淋漓盡致。

3.敬酒有序,主次分明

敬酒也是一門學問。一般情況下敬酒應以年齡大小、職位高低、賓主身份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慮好敬酒的順序,分明主次。即使與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聽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別人如何稱呼,這一點心中要有數,避免出現尷尬。

要想在酒桌上得到大家的讚賞,就必須學會察言觀色。因為與人交際,就要了解人心,這樣才能演好酒桌上的角色。

大多數酒宴賓客都較多,所以應盡量多談論一些大部分人能夠參與的話題,得到多數人的認同。

6.鋒芒漸射,穩坐泰山

酒席宴上要看清場合,正確估價自己的“實力”,不要太衝動,盡量保留一些酒力和說話的分寸,既不讓別人小看自己又不要過分地表露自身,選擇適當的機會,逐漸放射自己的鋒芒,才能穩坐泰山,不致給別人產生“就這點兒能力”的想法,使大家不敢低估你的實力。

7.勸酒適度,切莫強求

“以酒論英雄”,對酒量大的人還可以,酒量小的可就犯難了,有時過分地勸酒,會將原有的朋友感情完全破壞。

學會在酒桌上得體說話,你便能在交際應酬中把握住展現自己的機遇;學會在酒桌上說話,可讓你在瞬間親近別人,很快地跟對方成為好朋友。

的團體,憑著這金色美酒起誓……

4.察言觀色,了解人心

5.眾歡同樂,切忌私語

禮儀點睛

有人提議幹杯後,要手拿酒杯起身站立。即使是滴酒不沾,也要拿起杯子做做樣子。將酒杯舉到眼睛高度,說完“幹杯”後,將酒一飲而盡或喝適量。然後,還要手拿酒杯與提議者對視一下,這個過程就算結束。

在中餐裏,幹杯前,可以象征性地和對方碰一下酒杯;碰杯的時候,應該讓自己的酒杯低於對方的酒杯,表示你對對方的尊敬。用酒杯杯底輕碰桌麵,也可以表示和對方碰杯。當你離對方比較遠時,完全可以用這種方式代勞。

)第五節 飲好開席的兩杯酒

中國是禮儀之邦,就是飲酒也有不少禮儀規範。了解並熟練掌握這些規則和習俗,不僅能使你在酒桌上順風順水,揮灑自如,還能顯出你良好的修養和出色的交際能力。

1.第一杯酒應該禮貌有加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一個良好的開端,事情的成功就有了基礎。因此,第一杯酒十分重要。宴會上的第一杯酒好比一場表演的開場,能否吸引住觀眾,對後麵的影響很大。第一杯酒往往能為整場宴會定下基調,開頭順暢,下麵接著也就順暢了;開頭不順暢,後麵的氣氛就不大容易調動。

在正式場合,一般由主人舉杯;在家宴上,一般由晚輩向長輩敬酒;親友間的歡宴由年長者先行舉杯,或由召集者先行舉杯。

第一杯酒,一定要飽含祝福,為的是後麵的“杯莫停”。這一杯是後麵的基礎,即使不想拚酒,也要努力為後麵的歡愉場麵打下基礎。因此,第一杯酒,要區別不同情況,以禮待之。

如果是在莊重的外事場合,第一杯酒不但要禮貌有加,而且必須注意來客的身份及風俗習慣,祝酒既要體現應有的熱情,又要不卑不亢,絕不能強人所難,自己喝多少就一定要對方陪飲多少,這樣不但不能達到熱情接待的目的,而且還會造成負麵效應。要飲酒有度,熱情適度,把握尺度,展現風度。

如果是商務宴請,第一杯酒就關係到後來宴會發展的風格。那麼,這杯酒既要自己不醉,還要讓客人盡興。要有大家風範,不論會談氣氛怎樣不愉快,都要盡地主之誼,為宴會後的談判打下基礎。因此,祝酒時既要熱情有度,又不能與來賓拚酒,以免造成來賓的反感,影響之後的正式會談。隻有以禮敬酒,以情祝酒,以智行酒,方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如果是家宴、喜宴、慶典宴,第一杯酒雖然不必考慮宴會上的商戰鬥智,但同樣必須體現宴會的主題、主人的盛情以及對來賓光臨的企盼與歡迎。如果是友人小酌,則大可不必拘泥於形式,越是實在、貼切,越能使人感到親切,也越能讓別人開懷暢飲。

千言萬語融於酒,傾觴恭賀,千杯百盞盡看開頭。假如第一杯酒能夠充滿感情,禮儀得體,那麼後麵的敬酒當然會順暢得多。

2.第二杯酒應該盛滿熱情

一般的宴會,主人敬酒後由主賓舉杯,作為禮儀性的回敬,然後宴會便進入敬酒階段。由於第一杯酒已經把宴會的主題、宴會的目的、對主賓的良好祝福等表達了出來,這時再次互相舉杯就要注重以情祝酒,杯盛熱情,將熱切感人的話語融入杯中獻給來賓。

如果是商戰場合,更要融入深情。合作會以談情為先,酒品如人品,情通事就通。如果能通過自己的深情觸動雙方的情感,那麼,一些爭論和分歧也會得到緩和與化解。

禮儀點睛

一般情況下,敬酒應以年齡大小、職位高低、賓主身份等為先後順序,一定要充分考慮好敬酒的順序,分明主次。即使和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聽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別人對他的稱號,避免出現尷尬。如果在場有更高身份或年長的人,也要先給尊長者敬酒,不然會使大家很難為情。

)第六節 你在細品食物,別人在細品你

有人說:“你怎樣品味食物,別人就怎麼品味你。”可見,你在餐桌上的言行舉止,會直接影響別人對你的看法,對方能夠以你的吃相來判斷你是否是一個有修養的人。既然吃相如此重要,那麼,該怎麼避免不雅的吃相呢?

1.吃到太燙的食物

假如你吃了一口很燙的東西,一定要迅速地喝一大口涼飲料。隻有當身邊沒有涼飲料並且你的嘴要被燙傷時,你才可以把它吐出來。但應該將其吐在你的叉子上或者手上,並快速把它放在盤子邊上。

2.打哈欠

在餐桌上打哈欠常常給別人這樣的感覺:對飯菜或談話沒有興趣,已感到很不耐煩了。如果在大庭廣眾下你控製不住打哈欠,一定要馬上用手捂住嘴,接著說:“對不起。”千萬不可毫無顧忌,張口就來,那樣容易讓別人心生不快。

3.在餐桌上咳嗽、擤鼻子

一般情況下應克製這樣的行為,因為這樣的動作實在是太失禮了。如果無法控製,最好用自己的手巾或手捂住鼻子,如果你使用了餐巾,則要輕聲告知服務生,請他們替你更換一下。

4.在餐桌上剔牙

如果你的牙縫裏塞了東西讓你感到不適,先喝口水漱口,如果仍無法衝刷出來,也別在餐桌上用牙簽剔牙,這時你應到洗手間去處理。如果你確實需要當眾剔牙,最好用一隻手擋住你的嘴,千萬不要咧著嘴衝著他人。

5.異味或異物入口

異味入口時,不必勉強吃下去,但也不要引起在一起吃飯的人的不快。這時,你最好的辦法就是用餐巾把嘴蓋住,快速地吐到餐巾上,然後盡快地召喚服務員來處理,並要求服務員給你更換一塊幹淨的餐巾。

6.弄灑了湯汁

把湯汁弄灑了,無論對主人還是對自己來說,都是一件十分麻煩的事情。如果你不小心弄灑了湯汁,可以用以下方法應付:

(1)如果你不小心在桌椅上潑灑了一點兒醬汁,可用餐巾擦拭,如果餐巾已經很髒,就應小心折好後交給服務員處理。

(2)如果你不小心把咖啡、湯一類的液體灑在你的茶杯托盤裏,可以用餐巾紙吸幹,以免你拿著杯底很濕的杯子時,又弄髒別處。

(3)如果你的湯汁灑了很多,應叫服務員來清理你弄髒的地方,如果不能清理幹淨,服務員會再鋪下一塊新餐巾,把髒東西蓋住。

(4)如果連你的座位上也弄上了大量的汙漬,你可以向服務員或主人再要一塊餐巾蓋在你弄髒的地方,同時向主人和客人致歉。因為你為他們帶來了不便,你也可以對自己闖的禍開個玩笑,讓大家很快忘記發生的事,從而緩解自己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