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間的相互幫助並不一定表現在工作上,有時生活中的小事更能給人以極深刻的印象。
熱心幫助同事,可以贏得同事的感激。你的熱心會使同事也樂於幫助你,更能為你營造一個融洽的辦公環境。
曉莊在一家單位的計算機房工作,對計算機比較精通。開始的時候,其他科室的同事家裏的計算機出了毛病後喜歡找他幫忙。曉莊經常對那些他曾幫助過的人說:“某某某,你還不請我吃一頓,你少花了好幾十塊錢呢!”有時沒有飯局就直接到別人家裏,弄得別人特別反感。從此之後,很少有人請他去幫忙了。
瑪麗是一個單身女子,住在紐約的一個鬧市中。有一次,瑪麗搬一個大箱子回家。電梯壞了,瑪麗隻好自己扛著箱子上八層樓。約翰與瑪麗是同事,但瑪麗平時看不起約翰,有時還對他冷嘲熱諷。
因為約翰平時沒事總是不在辦公室,工作很差,有時還會弄巧成拙。此時,恰巧碰上約翰,約翰想幫瑪麗把箱子搬上樓去。瑪麗很難為情,約翰卻主動上前,將箱子搬上樓去。事後,瑪麗對約翰表示感謝,並開始重新認識他。
禮儀點睛
不論是朋友之間,還是同事之間,抑或是上司與下屬之間,都可以和諧相處,隻要你樂於助人,尤其是在他們需要幫助時,你熱情地給予幫助。因為他們從你身上,處處得到尊重,時時獲得感激,這對一個人而言,他有了人格上的自我滿足,人家自然樂於與你共事,與你做朋友。
)第九節 不要到處散布謠言
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喜歡到處散布流言飛語,每天不是東家長就是西家短,沒完沒了,讓人厭煩。一些原本平淡無奇的事經過他們的傳播也會極富“色彩”,這樣的人唯恐天下不亂,作為一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千萬不要與這些人為伍,不要隨意散布流言飛語,即使有人跟你說,也要做到左耳聽右耳出,不要受到這些事情的幹擾。
流言飛語會對人們的工作、生活產生不良影響。有一位趙小姐就遇到過這樣的痛苦經曆,下麵我們來聽聽她的講述:
我為人善良,但很要強。我既想在事業上有所作為,又不想讓他人說三道四。說來有些慚愧,高考落榜後,我進了一家工廠。一進廠,廠裏就組織我們一同來的40個女同事進行培訓。
四個月以後,隻有我一人分到科室工作,其他全下車間。我很高興,在科室工作許多事要從頭學起,我虛心向老同誌請教,勤奮學習,細心觀察別人對問題的處理方法,現在能很好地勝任自己的工作。我不笨,辦事也有一定的能力。
就在工作取得一定成績的時候,聽到別人議論我,說我是靠不正當手段進科室的,說我與上司的關係不一般等閑話。我的上司有能力,但名聲的確不好,而且經常開過頭的玩笑。我對他也很看不慣,但畢竟是上司,又能怎麼樣?
可是有些同事總是背後議論我的品行,他們這些無中生有的議論,實在影響我的情緒,讓我心理壓力很大。我沒有使用任何手段使自己分到科室工作,我自認為是憑自己的本事得到這一份工作的。可是“人言可畏”啊!自從聽到傳言之後,我感到孤獨、煩惱,工作積極性也不高了,精力很難集中起來,我該怎麼辦呢?
上例中的趙小姐就是一位典型的被流言飛語所傷的受害者,男女關係是愛好散布流言飛語的人最喜歡傳播的消息之一。
作為公司中的一員,時刻與同事相處,對於同事的品質應該有所了解。切不可把雞毛當令箭,把流言飛語當做真事來傳。
如果自己不能時刻覺察到自己有這個毛病,那麼,請同事來提醒你,糾正它。加入傳閑話的行列實在是極愚蠢的行為,害人又害己。
所以,當有同事在你麵前說別人的壞話、散播別人的謠言時,不要隨聲附和。你要想:他可以對你說別人的壞話,也完全可以在別人麵前說你的壞話,如果你附和了他的話,也許他就會把你的話添油加醋地說給別人聽,破壞你與別人的關係。總之,對待這種人是離得越遠越好。
禮儀點睛
“流言止於智者”。對別人如此,對自己也該這樣。如果自己被傳流言飛語,被誤解、誣陷的時候,不必過度緊張,也不用急著辯白。被別人背後議論無人可以例外,你需要做的是保持心平氣和。
)第十節 心平氣和地與同事溝通工作
人與人交往需要溝通。在工作中,無論是員工與員工、員工與上司,還是員工與客戶,都需要溝通。良好的溝通能力是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有效的溝通能保障與同事、老板之間的信息暢通,有效的溝通能促進效率的提升。一名優秀的員工絕不會是一個性格孤僻,拙於溝通的人,而應當是一個善於與人進行良好溝通的人。
在一個團隊中,溝通應當遵循簡單的原則,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應直截了當,心裏想到什麼說什麼,不要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這樣會減少溝通的成本。言不由衷,會浪費了大家的寶貴時間;瞻前顧後,生怕說錯話,會變成謹小慎微的“懦夫”;更糟糕的是還有些人,當麵不說,背後亂講,這樣對他人和自己都毫無益處,最後隻能是破壞了集體的團結。正確的方式是提供有建設性的正麵意見,在開始討論問題時,任何人先不要拒人千裏之外,大家把想法都擺在桌麵上,充分體現每個人的觀點,這樣才會有一個容納大部分人意見的結論。因此,對一名團隊成員來說,溝通能力是一種至關重要的能力。
溝通對於整個團隊工作效能的提升十分重要。如果員工之間處於一種無序和不協調的狀態,互相推諉責任,這樣的內耗既損耗了別人的時間,也消耗了自己的精力。在這種團隊中,不可能出現高效能員工。我們要實現合作關係,就必須杜絕上述想法或行為出現,爭取在不損害自己利益的基礎上充分保證別人的利益。
因此,在工作中,我們應該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談論別人感興趣的話題
一個優秀的員工應當具備出色的溝通能力,為此,他必須是一個“話題高手”,善於談論他人感興趣的話題。所以,如果我們想在溝通中更好地影響他人,就應當養成談論他人感興趣的話題的好習慣。
2.80%的時間傾聽,20%的時間說話
一般人在傾聽時常常會出現以下情況:
(1)很容易打斷對方講話。
(2)發出認同對方的“嗯……”、“是……”之類的聲音。
較佳的傾聽卻是完全沒有聲音,而且不打斷對方講話,兩眼注視對方,等到對方停止發言時,再發表自己的意見。更加理想的情況是讓對方不斷發言,愈保持傾聽,你就越容易掌握控製權。
在20%的說話時間中,提問的時間又占了80%。提問越簡單越好,是非型問題是最好的。說話應以自在的態度和緩和的語調,這樣一般人更容易接受。
3.善於運用溝通三大要素
人與人麵對麵溝通的三大要素是文字、聲音以及肢體動作。行為科學家經過60年的研究發現,麵對麵溝通時三大要素影響力的比率是文字7%、聲音38%、肢體語言55%。
因此,在與人溝通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體語言——姿態、語氣、語調、麵部表情、說話方式等。一個溝通高手懂得如何進入別人的世界,使別人喜歡自己,從而博得別人信任。
當今社會,高效的溝通能力是成功人士和優秀的員工必不可少的職場技能。當今社會是一個依靠團隊共同協作贏得成功的時代,因此溝通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國內外那些知名企業裏,在優秀的團隊中,積極做好同事協調溝通工作的,必定是那些最優秀的員工。可見,能否有效溝通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員工是否優秀的標準。
禮儀點睛
溝通不是工作的開始,也不是工作的結束,它是貫穿於所有工作當中、持續不斷的過程。在這個注重團隊精神、講究協作的現代社會中,不講溝通技巧的人是無法勝任任何一項工作的。所以作為一名員工要有意識地、積極地與身邊的同事們做好協調溝通工作,以使整個部門、整個公司的業務能夠順利展開,以促進企業的發展。
)第十一節 熱心勿過度,探清虛與實
你的同事小王,是個很優秀的北區主管,在公司業績領先。但他最近有點消沉。下班以後,在辦公室,他過來找你聊天。
小王說:“我用了整整一周的時間做這個客戶,但客戶的銷售量還是不高。”這時你怎麼理解這句話?怎樣來回應呢?你是建議他怎麼做嗎?你是點頭傾聽嗎?你是和他一起抱怨銷售政策嗎?
其實這句話蘊含了很多種不同的感情成分,有抱怨、無奈、征求建議、希望指導等。能聽懂這句話表麵的意思是“初級水平”,關鍵是聽懂他這句話背後可能隱藏的內容,了解他的想法和內心。
如果用不同的方式來說這句話,那麼它所表達的意思就不盡相同,比如:
小王說:“嗨,我用了整整一周的時間,做這個客戶,也不知道怎麼搞的,銷售量還不高。”這樣的說法,對方可能表達的是無奈,小王不知道怎樣來做這個客戶,他已經沒有辦法了。
小王說:“看來是麻煩了,我用了整整一周的時間,做這個客戶,客戶的銷量還是不高。”這樣的說法,可能小王是想切換這個客戶了,沒準他心中已經有候選客戶了。
小王說:“說來也奇怪,我用了一周的時間做這個客戶,銷量還是不高。”這樣的說法,可能小王想從你這裏得到建議,希望和你探討一下,怎樣做這個客戶。
也就是說,對方表達的“信息”是同樣的,但是因為表達的語氣不同,所以帶給你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在實際工作中,麵對這種情況,我們給對方回應最多的是“給出建議”。當對方僅僅是向你表達他對工作的抱怨、不滿情緒時,你給出了指導的建議。這時他可能會想:“就你厲害,就你能幹,難道我不知道怎麼做業務嗎?你又不是銷售經理,上個月你的銷售額,還沒我的高呢,憑什麼指導我?”
但是對方不會和你說他此時的感受,表麵上他會附和你的說法,但其中有很多的不耐煩,最後的結果是你好心幫他,可是還落下了壞的印象-好為人師。這樣是很不值得的。
所以,當同事跟你訴說他們自己的“煩惱”時,一定要弄清楚他們的真實目的,然後再決定是給他們提供建議,還是隻需要傾聽。
禮儀點睛
在交際中,隻有懂得傾聽的人才會獲得朋友。不僅僅是因為你傾聽了對方的的煩惱,還因為傾聽的人才能夠在聽的過程中摸清對方說話的大意,從而懂得對方的真正意圖。
如何有效地傾聽呢?
1.給予及時的回應
談話時,應善於運用自己的姿態、表情、插入語和感歎詞。如微笑、點頭等,都會使談話更加的融洽。
2.必要的沉默
沉默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手段,它就像樂譜上的休止符,運用得當,則含義無窮,可以起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但沉默一定要運用得體,不可不分場合,故作高深而濫用沉默。
3.不要隨便打斷對方講話
當對方由於情緒激動等原因,語言表達有些混亂時,你也應該耐心地傾聽。千萬不要在對方沒有講完時,隨意打斷別人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