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告別情緒病,和負麵情緒說再見(1 / 3)

世界衛生組織公布消息說,情緒病之一的抑鬱症已經是世界上最厲害的殺手了,這種病不分男女老少,在每個年齡段,每個國家都有很大的患病人群,埋藏之深,涉及麵之廣,讓人防不勝防。

人們對待負麵情緒就像對待身體的小毛病一樣,總是缺乏充分的認識,認為一時的問題不用太在意,總是等它自行消散。是的,我們的機體有很強的自愈能力,所以一些諸如感冒、頭痛等毛病對那些抵抗力強的人來說,確實是小毛病,可以不治而愈。可是對於抵抗力差的人呢?非但不能自愈,還會反複發作。次數多了,累積起來就會形成大毛病。等問題重了,再去尋求專業醫生治療,多數隻能是治標不治本。

情緒病和其他身體疾病一樣,需要我們定期檢查,經常審視自己的內心,當負麵情緒的苗頭露出來時,及時地予以調整,讓負麵情緒在心裏沒有立足的地方,隻有這樣,才能防治情緒病的發生。

克服性格缺陷,讓情緒病自動消失身體不舒服了,人們習慣性的思維就是“看醫生去吧”。如今,隨著醫療觀念的進步,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疾病預防的重要性。實際上,中國古老的醫書《黃帝內經·素問》中就有“上工治未病”的說法。那種等到疾病已經惡化,再去靠手術和藥物來控製的醫療方式已經不得人心,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的保健,君不見健身、食療、養生等各種有利於身心的活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

其實,健康長壽也好,消除疾病也罷,關鍵不一定在於藥物。中國古代醫學早已將身體與心理的原因結合在了一起,所以治病的方式“望聞問切”也體現了極大的人文關懷。更何況現代社會,人們的心理壓力比古人大多了,文明病的病根也多半是“心因性”的,要想僅靠手術和藥物來保證自己的健康,是很不現實的。

一個人如果情緒健康,那麼即使身體有些微小病,也無關大礙。但若是一個人情緒有病,那麼再健壯的體魄也很難生活得幸福。21世紀是情緒病高發的世紀,各種各樣的情緒病,如抑鬱症、焦慮症等已經嚴重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世界衛生組織預測21世紀,抑鬱症將成為人類的第一殺手,其危害遠遠超過了人們聞之色變的艾滋病、癌症等。

情緒病之所以會這麼嚴重地困擾人們,並不是它有多麼的難治,而是人們還未意識到它的嚴重性,情緒困擾有如心靈重感冒,就像身體出現某種毛病置之不理,久了也會拖成大病。感冒拖久了可能會得肺炎,高血壓久了不處理容易中風,這些常識已經深入人心,我們很容易因為身體的小打小鬧去求醫,卻很難因為心理、情緒問題去求助,等到自己已經完全無法控製了,才會去求助心理醫生。而這時候,往往已經病入膏肓,醫生也束手無策了。

情緒疾病比身體疾病的汙染源更多,感染的幾率更高,若想提高對情緒病的“免疫力”,在負麵情緒襲擊的時候能夠不受其困擾,最重要的一點是鏟除病根,將其連根拔掉,不讓負麵情緒在心裏有滋生的土壤。而不是像風寒患者一樣,躲在家裏麵,避開可能產生負麵情緒的人和事,那樣隻是治標而不治本。

情緒疾病產生原因有很多,有遺傳、環境因素,另外也有可能是患者腦部的化學傳遞物質失去平衡。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性格上的缺陷,比如自卑、完美主義等,前者性格壓抑、怯懦,容易導致抑鬱症,而後者事事追求完美,很容易形成強迫症。那些從小在不良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或者曾經受到重大精神創傷的人或多或少地會存在一些性格上的弱點,而這種弱點使得他們對外界的反應更加敏感,稍有風吹草動,便惶惶不可終日。

小敏是一名大二的學生,也是一個絕對的完美主義者。在她看來,一個完美的女性應該知性優雅、善良溫柔、美麗大方,她一直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在別人的眼裏,小敏是個不折不扣的淑女了。然而,她還是不滿意,常常會因為一個自認為不夠優雅的姿態而緊張焦慮;因為自己在別人麵前的失誤而耿耿於懷,怕別人瞧不起自己;因為要達到心中善良的標準而處處委曲求全,不得已而為之。久而久之,她覺得非常痛苦,因為達不到自己的標準,她感覺越來越茫然,對未來時常有一種莫名其妙的焦慮。到了大四,這種焦慮更嚴重了,她經常整夜失眠,白天做事的時候又頭痛不已。

後來,在同學的勸說下,小敏走進了學校的心理輔導室,在心理輔導員的解說下,小敏才知道,自己已經患了中度的焦慮症,若是再不及時調整的話,隻怕會影響今後的工作和生活。在輔導員的循循善誘下,小敏講到了小時候的一些事情,小敏的媽媽是一位楊瀾似的人物,知書達理、優雅知性、事業有成,對自己的要求非常高。在媽媽的影響下,小敏也形成了一種處處不為人後的性格,事事都要達到一種盡善盡美的狀態。後來,小敏配合指導員,主動接受治療,積極地改變自己的行為以及思想習慣,終於擺脫了焦慮狀態,達到了心理平衡。

雖然大家都知道,“最完美的商品隻存在於廣告中,最完美的人隻存在於悼詞中”,但生活中還是有無數人陷在這種泥潭裏無法自拔。生活中像小敏這樣的人很多,由於小時候的一些行為習慣,導致各種各樣的性格缺陷,要麼妄自尊大,要麼自卑自閉,要麼敏感怯懦,這些性格上的缺陷都是情緒病的根源所在。要想治療情緒病,首先得改變自己性格上的缺陷,達到一種內心的平靜,隻有這樣,才能獲得真正健康的身體和心理。

很多人反映,心情不好的時候喜歡用吃來發泄。專家們研究發現,食物確實可以反映一個人的性格和情緒。容易發怒的人喜歡吃有韌性的食物,比如肉類;情緒低落的人則喜歡吃富含糖和咖啡因的食物;妒忌成性的人看到什麼食物都會堆在盤子裏,這也許表明他們童年時曾在餐桌上與兄弟姐妹展開過激烈爭奪。

據美國《科學世界》報道,美國心理學家辛西婭·博爾女士對這個問題進行了30年的研究。她參考了500多份病例資料,首次圍繞食物與精神狀態之間的關係展開了細致的觀察。研究顯示,就餐者也許可以通過改變飲食來控製自己的情緒。博爾女士說:“如果有人想發泄怒氣,隻有狠狠地出聲咀嚼才能達到效果,能填滿肚子的大塊食物會減輕孤單的感覺。”

情緒加油站

食物能夠改善你的心情,讓你重新振作起來。以下就為你介紹幾種能夠對付不良情緒的良方。

1.憤怒、緊張:可通過碳水化合物來緩解,如米、麵食品,但要遠離蛋白質食品。因為前者可以釋放血清素讓人平靜,而後者則會阻止血清素形成。

2.激動、敏感:用富含鋅的食物,如堅果或貝類;香蕉、番茄、全麥麵包、幹果和綠葉蔬菜,這些食物富含豐富的礦物質,是減壓高手。

3.優柔寡斷:肉食,水果,蔬菜,維生素A、B、C含量豐富的食物。

4.焦慮:牛奶、蜂蜜、瘦肉、豆類、蔬菜、魚、麥片等B族維生素含量豐富的食物,另外還有鈣質等也不可缺少。

5.情緒低落:辛辣食物。因為辣椒中所含的辣椒堿可通過口中的燒灼感刺激大腦釋放出使人產生快感的內啡肽。

6.缺乏靈感:乳製品、肉類或魚類,豐富的蛋白質可使人思維敏捷,反應迅速,精力旺盛。

7.想家:魚,特別是鮭魚、沙丁魚和鯖魚。魚肉中的脂肪酸和維他命B12,會幫你趕走消極的情緒。

抑鬱症——21世紀人類第一殺手

《羅馬假日》中的奧黛麗·赫本,相信大家都認識,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她就是一位天使,一位代表著善良與美的天使。然而,這位被無數人喜歡、追逐的世界影星,最後並不是死於天災人禍,或者其他的身體頑疾。她死於一種讓人無法捉摸的鬼魅般的殺手——抑鬱症。

在所有的情緒病當中,抑鬱症是最為常見的一種情緒病,幾乎所有的人都體驗過情緒低落的痛苦。心情抑鬱就像感冒一樣普遍,所以有人把它叫做“情緒感冒”。感冒如果不當回事,久了也會形成肺炎等嚴重的疾病。抑鬱也一樣,它的發病過程無聲無息,就像春雨潤物一樣,慢慢地、悄悄地進駐人的內心。在某一天,突然發作,讓所有的人都措手不及,找不出病因在哪裏。

和奧黛麗·赫本一樣死於抑鬱症的人有很多,作家三毛,一位風一般的女子,終生都在不斷地奔波和追述當中,用她的文字記錄著她的足跡,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最後,被抑鬱症奪去了生命。翁美玲,這個將金庸筆下的黃蓉扮演得活靈活現的女子,那一分精靈古怪、美麗聰慧讓一代人回味了一輩子,最後因為抑鬱症,在家中開煤氣自殺;張國榮,幾年前香港中環的那一跳,讓無數影迷痛斷肝腸……這些人,因為他們的名氣,因為他們給世人留下的作品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讓人們記住了他們。還有多少不知名的,在各個崗位世紀人類第一殺手上默默奉獻的平凡人在承受著抑鬱症的困擾,被這種疾病奪去了生命呢?

早在10多年前,美國就統計出有1100萬人患抑鬱症。而我國的統計數據表明,抑鬱症的患者約有2600萬人,17歲以下兒童和青少年之中就有3000萬人受到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抑鬱症,在奪走了無數讓我們崇拜敬仰的人物的同時,也在肆無忌憚地殘害著你及你的親朋好友,也許就在你的身邊,或者是同事,或者是親人,或者是朋友,也有可能是你自己,正在受著抑鬱心情的折磨。

逝者已矣,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離我們遠去了。我們在為他們的離開而遺憾感歎的時候,是不是應該為他們做點什麼,讓他們的死更有價值,讓他們的靈魂在九泉之下得到一絲安慰?

如果之前你還在為一堆無謂的事情悲傷著,以為會不治而愈的話。那麼現在,在你看到這段文字的時候,引起警惕吧!

抑鬱症是一種心理疾病,沒有明顯的發病症狀,這就需要我們多一些內省,對旁邊的人多一絲關懷,當看到有人出現這樣的狀況的時候,千萬要引起警惕:

1.興趣減退甚至喪失

業餘愛好廣泛的人如果突然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問題會很明顯。業餘愛好不廣泛的人,如果日常工作、生活享受和天倫之樂等都一概提不起興趣,每天無精打采的,就得多加注意了。

2.情緒低落

每天的絕大多數時間情緒低落,有晨重夜輕的特點,尤其上起來這種情緒低落感最明顯,到晚上的時候會有所減輕。

3.精力體力下降

容易產生疲倦感,這種疲倦感有身體上的也有腦力上的。

4.無助、無望感自己感覺很痛苦,度日如年,心裏感到很孤寂,對人生沒有希望,感到個人的一切都糟糕透頂,前途暗淡無光,對未來喪失希望。

抑鬱症

5.自我評論下降

自認為什麼本事都沒有,任何事情都幹不了,有的甚至有著深深的內疚或者罪惡的感覺。

6.活力喪失

毫無動力,做什麼都提不起精神,自己的生活問題都需別人催促。自認為是扶不上牆的“爛泥”,對人生感覺從根本上來說沒有意義,活著等於受罪,常有自殺的念頭。

7.時間持續2周以上

這些都是抑鬱症的表現,若是其中一條很嚴重的話,就得引起足夠的重視了。如果是自己,那麼趕快調整情緒,讓自己快樂起來。如果是朋友家人,那麼趕快勸導他,給他安慰,讓他走出抑鬱心情的折磨!

解開你的情緒密碼

抑鬱症和心情抑鬱不一樣,後者隻是情緒低落。那麼,什麼樣的心情低落才能算為抑鬱症呢?這必須符合2條標準:

1.嚴重程度:心情低落必須達到苦惱而驅之不去的程度。心情低落妨礙病人的心理功能(如注意、記憶、思考、作抉擇等)或社會功能(如上學、上班、家務、社交等)的程度。

2.病程:上述情況每天出現,並且持續至少2周。

情緒加油站

美國心理學家羅蘭德有一項治療憂慮的措施很獨到,這種方法不是讓憂慮者不去憂慮,而是讓憂慮者來個“以毒攻毒”。即:每天拿出一段時間專門進行憂慮,即“用憂慮戰勝憂慮”。

專家們發現,盡情地憂慮一段時間,更能驅除憂慮。這有點像一個人聞了一陣醃白菜味道之後就會停止聞它的情形,也有點像越怕失眠就越失眠,索性就不睡,反倒困意襲來之情形。不是怕憂慮的困擾嗎?那麼好,索性就專心致誌地憂慮一會兒。心理學家建議這樣做:

1.平時通過想象、放鬆、轉移注意力等方法打斷憂慮,告訴自己,會有時間專門去憂慮的;

2.每天專門用於憂慮的時間最好不超過30分鍾;

3.專門憂慮時不要坐自己平時常坐的座位,以免以後一坐到這個座位就產生憂慮,也不要在晚上睡覺前安排專門憂慮;

4.不能“偷工減料”,要保證時間,要專心致誌。這樣做並不像你想象得那樣難以擺脫的結果是,人往往不能一門心思地去憂慮,逐漸地憂慮便悄然消失。

強迫症——並不像你想象的那樣難以擺脫

這是一堂成功學的課程,老師正在講台上唾沫橫飛,講得激情四溢,台下的同學聽得心潮澎湃,熱血沸騰。唯有他,像老僧入定似的,眼睛直直地盯著老師放在講台邊上的水杯。那是一個透明的玻璃水杯,裏麵漂浮著幾片綠色的茶葉。

後來,在老師停下的瞬間,他舉起了手。

“老師,我有一件事想打攪一下,不知道可不可以?”

“沒問題,說吧。”

“真是非常不好意思,我想……”他在那兒欲言又止。

“沒有關係的,非常歡迎大家一起討論。”老師之前的激情還沒有褪去,爽朗地說。他四顧左右,看了看其他的同學。“說吧。”大家都鼓勵他。“沒事的,說吧。”老師又說。

“我想你的茶杯是否放進桌子裏麵一點,我很擔心它會摔破。”“哦,對對。”老師將水杯往裏移了一點,繼續他的演講。不一會兒,課堂上氣氛又被老師帶動了,整個教室彌漫著讓人激動的氣息。隻有他,又開始盯著老師放在桌邊的那個茶杯了。不知道什麼時候,老師又將茶杯放在了桌子邊沿上。“老師……”“哦,好好。”老師沒等他說完,就將水杯移到了桌子裏麵。成功學老師不愧是煽情高手,課堂氣氛一浪高過一浪,所有的人都沉浸在幻想的世界裏喜不自禁。隻有他,再次注意到了那隻杯子。“老師……”他用手指了指杯子。老師拿起了水杯,並且目視他,他點了點頭。“你怕它摔破了?”他再次點頭。“啪!”老師鬆手了,杯子從高舉的空中掉下來,發出了清脆的響聲,教室裏一下子靜了下來,那些原本還激情四射的同學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也都愣住了。他很惶恐,站起來準備去拿掃把。“不用了,茶杯是我摔破的,我會處理。我穿的是皮鞋,不容易紮到腳,即使紮到了也不要緊,還有外科醫生。剛剛講到哪兒了,我們繼續?”課堂的氛圍沒有因為茶杯的摔碎而沉寂太久,老師很快地將氣氛活躍了起來。他坐在台下,久久不得安寧。茶杯的破碎讓他突然發現自己原來是那麼的滑稽可笑。不就一個茶杯嗎?自己因為它一個下午的課沒有聽進去一個字。不過一個茶杯而已,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會這樣?答案就是:強迫症。強迫症是以反複的持久的強迫觀念、動作作並不像你想象得那樣難以擺脫為主要症狀,這些症狀出於人的內心,但不是自願產生的,它與本人的人格格格不入,明知是不合理的,但卻不能擺脫。強迫症患者總是莫名其妙地重複同一個動作,如出門之後,總是擔心自己是不是鎖好了門、關好了窗、煤氣、電燈等等,甚至不放心,一而再、再而三地回去檢查;又或者總是思考一些完全沒有道理的事情,如為什麼1+1等於2,而不是等於3等等,將大把的時間浪費在這些無意義的事情上,自己折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