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你可以控製別人的言行——成功也需要技巧(3)(2 / 3)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到:你不具備別人所具有的天賦,而別人又缺少你所具有的才能,通過類似的交際便彌補了這種缺陷。因此,請別抱怨上天的不公!有些優勢,雖然上天沒有交給你,但是卻賜予了其他人。於是,我們完全可以自己來交流。

任何人都不是“全能冠軍”,個體的力量畢竟有限,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獨自應付一切。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團結一心,互相關愛,彼此扶持。換句話說,我們應當學會精誠合作,取長補短,發揮各自的聰明才幹,實現優勢互補,才能順利完成任務,一起獲得成功。這種社會現象就被稱為“非零和效應”。

非零和效應來源於零和效應。零和效應的意思是:實力相當的雙方在談判時做出大體相當的讓步,才會取得良好的結果。換句話說,隻有每一方所得與所失的代數和大致為零,談判才可能獲得成功。然而,人類社會發展的曆程越來越走向非零和,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雙贏”。因此,非零和效應已經替代了過時的零和效應。如今,不少人常將非零和效應稱之為“雙贏效應”。

從前,有兩個饑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一個人拿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然後就分道揚鑣了。

得到魚的人就地取了幹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咽,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就連魚帶湯吃了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另一個人則提著魚竿繼續忍饑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準備釣魚,可當他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渾身的最後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隻能眼巴巴地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人間。

又有兩個饑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隻是他們並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隻煮一條魚,經過遙遠的跋涉,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後,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還有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

非零和效應對人們的啟示是:我們要大力提倡合作精神,力求取得雙贏的成效。人與人之間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往往就能共同進步和共同成才。優秀的人通過合作,完全能夠讓彼此變得更加優秀。與人相處,多做加法,少做減法,這樣既能讓你更加省力,也會加快你成功的速度。務必記住:雙贏則皆利,兩敗必俱傷。

10.南風效應:找到方法才能控製人

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這樣一則寓言:

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

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

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覺得春暖上身,始而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南風獲得了勝利。

寓言故事中,北風遵循慣性思維,隻想一舉吹掉行人身上的大衣,結果無功而返;南風則善於順勢而動,不是盲目吹下行人大衣,而是讓行人感覺溫暖,然後自覺脫掉大衣,結果如願以償。

我們很多人與大家在一起時很要強。一次、兩次別人也許還能忍受,但時間久了你會漸漸發現,很多朋友已與你越走越遠。我們還可以看到,在與別人發生矛盾時,如果互不相讓,到最後往往是兩敗俱傷。想想如果學學“南風”,雙方能平心靜氣地真誠交談,結果是否會好許多呢?

苗苗姐以前教初中的時候,班上有兩個調皮搗蛋的男生A和B,經常互相打罵,讓苗苗姐頭疼不已。有一天,兩個家夥又打了一架。

苗苗姐本來想“體罰”一下他們倆,讓他們不再為這些小事爭吵,可是想到,體罰了這次,他們還會有下一次的衝突。

於是,苗苗姐就分別找他們談話。苗苗姐把A叫進了辦公室。待他的情緒穩定下來,又用輕得隻有他才能聽見的聲音向他了解事情的經過。麵對苗苗姐的“溫柔攻勢”,A的怒氣漸漸平息,客觀公正地陳述了事情的經過,原來,兩個人為了另一個同學的一本書的借閱權發生了衝突。言語中苗苗姐也分明聽出他的自責,他知道自己做得不對,但是不願意跟B道歉。

苗苗姐之後又叫來了B,對B說:“我已經了解了情況,A告訴我,他確實有做得不對的地方,他希望你能原諒他!”聽苗苗姐這樣說,B也低下了頭,也覺得自己有不對的地方。

兩個人爭東西的時候互不相認,沒想到承認錯誤的時候,也是爭先恐後。最後兩個人再也不打鬧了。

苗苗姐對這樣的結果當然非常滿意。要是開始苗苗姐就把他們叫到辦公室“麵壁”,或是各自批評一通,可能誰都不服氣。但是苗苗姐沒這樣做,而是讓他們自己認識錯誤,在平和的氣氛下把問題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