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小瞎子用心記著師父的遺囑,不停地彈啊彈,將一根根彈斷的琴弦收藏著,銘記在心。當他彈斷第一千根琴弦的時候,當年那個弱不禁風的少年已到垂暮之年,變成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他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雙手顫抖著,慢慢地打開琴盒,取出秘方。
然而,別人告訴他,這是一張白紙,上麵什麼都沒有。淚水滴落在紙上,他笑了。師傅騙了他?熬過了這麼多年,他拿著一張什麼都沒有的白紙,為什麼反倒笑了?就在拿出“秘方”的一瞬間,他突然明白了師父的用心,雖然是一張白紙,但卻是一個沒有寫字的秘方,一個難以竊取的秘方。隻有他,從小到老彈斷一千根琴弦後,才能了悟這無字秘方的真諦。
這秘方是希望之光,是在漫漫無邊的黑暗摸索與苦難煎熬中,師父為他點燃的一盞希望的燈。倘若沒有它,他或許早就會被黑暗吞沒,或許早已在苦難中倒下。就是因為有這麼一盞希望明燈的支撐,他才堅持彈斷了一千根琴弦。他渴望見到光明,並堅定不疑地相信,黑暗不是永遠,隻要永不放棄努力,黑暗過去,就會是無限光明。
善意的謊言是美麗的,它不是惡意欺騙,也不是居心叵測。它具有神奇的力量,可以鼓舞你一次一次繼續努力,為了心中的夢想絕不輕言放棄。因為未來的道路完全被歡樂的心情照亮,生活會因此變得更加美好。
說一些善意的謊言可以減少矛盾和傷害,甚至拉近彼此的距離。雖然,我們從小就被教育做人要誠實,但是還必須做聰明的、善解人意的人,在必要的情況下不妨撒一點善意的小謊。在人際交往中,如果你能夠適時說出善意的謊言,對方一定會因為你的善解人意而對你厚愛有加,也會讓他從心裏燃起希望之火,確信世界上有愛、有信任、有感動。
7.赫洛克效應:善於讚美,讓你變得人見人愛
馬克.吐溫曾說,聽到一句得體的稱讚,能使他陶醉兩個月。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期待他人的讚美。
心理學家赫洛克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將被試者分為4組,在誘因不同的4種情況下分別完成任務。第一組是表揚組,每次工作之後就給予表揚與鼓勵;第二組是受訓組,每次工作之後就對其嚴加訓斥;第三組是被忽視組,不對其進行評價,隻讓他們靜聽別的兩組受表揚與挨批評;第四組是控製組,讓他們和前三組隔離,不給予評價。
實驗結果顯示,前三組的工作成績都比控製組優秀,表揚組與訓斥組顯然比忽視組優秀,而表揚組的成績不斷上升。學習積極性高於受訓組,受訓組的成績有一定波動。這就是著名的“赫洛克效應”實驗。
在現實生活中,人人生來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讚賞。人際關係專家卡耐基曾說,喜歡被人認可,感覺自己很重要,是人不同於其他低級動物的主要特性。心理學家、哲學家威廉詹姆斯也表示:“人類性情中最強烈的渴望就是受到他人認同。”
簡單的一句讚美,可以使一個放牛班的學生成為化學家,可以使本來羞澀的留學生成為廣受青年人喜愛的心理學者。讚美的語言猶如魔術師的魔棒,曾奇跡般地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
簡單的一句讚美,能夠激發人內在的自尊。隻要我們願意尊重對方的特殊才能,高度地給以讚賞,每個人都會把自己的優點表現得淋漓盡致。要是我們想讓人懂得自尊自愛,那麼,我們就應該率先尊重他。如果想矯正一個人的缺點,不妨先反過來讚美對方的一些優點,他才會樂於迎合我們的希望,改正自我。
每個人都渴望被人讚美,讚美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激勵手段,不但能夠讓人感到振奮,而且能使人覺得被肯定與重視,使人內在的潛力被有效地激發。
具體來說,怎樣才算是讚美別人呢?讚美就是以具體明確的語言、表情誇獎對方的行為。讚揚不同的人應當采取不同的方式。讚揚同學就應用平等、熱情、情不自禁的口氣。比如讚揚同學的作業寫得整齊,就該說:“你的字寫得真好,我要是也寫得那麼好就好了。”這樣既平和,又真實,充滿羨慕,讓別人覺得很舒服。即使被讚美者知道自己的字寫得沒那麼好,也會對稱讚者平添一份友好的感情。而讚美長輩則應懷著敬佩、尊重、學習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