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暹接著又去安西調查情況,然後返京如實稟報。杜暹退還贈金的事,在突厥與其他各族人民的心中留下了至深難忘的印象,他們非常仰慕杜暹的清廉品格,希望杜暹到安西任職。當時在任的官員把當地人民的願望奏明朝廷,朝廷見此,特任命杜暹為安西副都護。此後,杜暹在安西任職四年,撫恤將士,不辭勤苦,深得各族人民敬重。
先生點評:
每一個背離廉潔之道的人,其心本正,而後踏上歧途,究其根本,是心無正綱所致,因此,從現在起開始學習廉潔修身之道,是十分必要的。以史為鑒才能知興衰,以德為綱方能知得失。
知識拓展:
唐代的監察禦史
在唐代,監察禦史是負責監察百官、巡視郡縣、糾正刑獄、肅整朝儀等事務的一個官職,隻有八品,雖然官階不高,但因內外官吏均受其監察,權限甚廣。監察禦史可以直接向皇帝彈劾違法亂紀和不稱職的官員,因而百官十分忌憚。監察禦史雖然手中的權限很大,但是若是處事稍有差池,懲罰也相當嚴厲。
彭澤居官清正
彭澤少年時家境貧寒,從小立誌苦學,於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年)考中進士,初授吏部主事,後官至刑部郎中。後來,為官耿直的彭澤因為得罪權勢宦官,被外放為徽州知府。
在徽州知府任上,彭澤因為自己的女兒出嫁,便用自己的俸銀做了幾十個漆盒當做陪嫁之物,派屬吏送到老家蘭州。彭澤的父親見後大怒,將彭澤遣人送來的漆盒付之一炬,然後打點行裝從千裏之外的蘭州來到了徽州。
彭澤聽說父親突然來到,不知家中出了什麼大事,忙出衙相迎,卻見父親怒容滿麵,一聲不發地站在衙門前。彭澤見狀,不敢造次發問,見父親滿麵風塵,又背負行李,便使眼色讓手下府吏去接過行李。彭澤的父親更是有氣,把行李解下,擲到彭澤的腳下,怒聲道:“我背著它走了幾千裏地,你就不能背著走幾步嗎?”彭澤被罵得啞口無言,抬不起頭來,隻得背著行李把父親請進府衙。
彭澤的父親進屋後,既不喝茶,也不落座,反而命令彭澤跪在堂下,府中官吏們紛紛上前為知府大人求情,全不濟事,彭澤隻得跪在父親麵前,卻還不知所為何事。彭澤的父親責罵道:“你本是清貧人家子孫,如今做了幾天官,就把祖宗家風全忘了,皇上任命你當知府,你不想著怎樣使百姓安居樂業,去學著貪官的樣子,把宮中財物往自己家搬,長此下去豈不成了禍害百姓的貪官?”彭澤此時方知父親盛怒是為了何事,卻不敢辯解,府中衙吏替他辯白說東西乃是大人用自己的俸銀所買,並非官家錢物。彭澤的父親卻說:“開始時用自己的俸銀,俸銀不足便會動用官銀,現在不過是幾十個漆盒,以後就會是幾十車金銀。向來貪官和盜賊一樣,都是從小開始,況且府中官吏也是朝廷中人,並不是你家奴仆,你卻派人家跋涉幾千裏為自己的女兒送嫁妝,這符合道理嗎?”彭澤叩頭認錯,滿府官吏也苦苦求情,彭澤的父親卻依然怒氣不解,又用來時手拄的拐杖痛打了彭澤一頓,然後拾起地上還未解開的行李,徑自出府,又步行幾千裏回老家去了。
彭澤受此痛責,更加廉潔自守。
後來,彭澤曆任川陝總督、左都禦史、提督三邊軍務、兵部尚書等要職,皆掌握巨額軍費,不要說有心貪汙,即便按照常例也會積累一筆足以令家人享用不盡的財富,但彭澤死後家無餘財,隻有破屋幾間,妻子兒女的衣食都不能自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