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吳隱之卓著的政績,被擢升為度支尚書、太常等職。身居高位的吳隱之仍然不減清廉作風,所住房屋隻有茅屋六間,籬笆圍院。南朝宋武帝劉裕賜給他牛車,並為他蓋一座宅院,但都被吳隱之推辭了。吳隱之家庭日常生計由妻子紡織維持,其所得俸祿,妻子不沾一分,除了留下家人的口糧,其餘的全部用來接濟窮人。
吳隱之一生清廉如此,即便是自己女兒出嫁也未曾有任何鋪張。早在吳隱之去廣州任職之前,他在大將軍謝石門下做主簿,他的女兒就是在這時候出嫁的。
吳隱之的女兒出嫁之日,素來對吳隱之較為關心的謝石料定一向儉樸的吳隱之必定會從簡操辦,於是命令下人帶著操辦喜事所需的各種物品去幫忙。情況果然如謝石所料,吳隱之的家裏冷冷清清,沒有半點操辦喜事的氣氛,唯見婢女牽了一隻狗要去賣。上前一問才知道,原來吳隱之要將賣狗所得的錢用來做女兒的嫁資!
吳隱之用酌飲貪泉和清廉如水的操守證明,喝貪泉之水就會變得貪婪根本就是無稽之談,其他官員變得貪婪是因為他們抵不住誘惑,並非“貪泉”所致。
先生點評:
真正的清廉之士,會始終堅持自己的品行操守和價值取向,絕不會因為自身地位的改變或者環境的變化而有所改變。
知識拓展:
《滕王閣序》
《滕王閣序》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又名《滕王閣詩序》,駢文名篇,作者為初唐才子王勃。675年9月9日,洪州都督閻伯嶼在滕王閣大宴賓客,並召集文人雅士作文記事。王勃省親正好路過南昌,也被邀請參加。閻伯嶼計劃讓他的女婿寫一篇閣序以誇客,但還是先命人取出紙筆,假意邀請在座的賓客為滕王閣寫作序文,其他人知道閻伯嶼的意圖,故意謙讓推辭不寫。讓到王勃時,王勃沒有客氣,欣然命筆。閻伯嶼見狀十分不滿,拂袖而去,並囑咐人盯著王勃,隨時向他傳報。
王勃開始寫道:“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閻伯嶼聞報笑曰:“不過老生常談”。接著又報:“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閻伯嶼又輕蔑地說:“無非是些舊事罷了。”又報:“襟三江而舉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閻伯嶼聽了便沉吟不語了。接著幾人連續來報,閻伯嶼不由得連連點頭。當報至“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閻伯嶼情不自禁地一躍而起,讚不絕口,滿座賓朋也無不歎服。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成了傳誦千古的名篇,滕王閣也因王勃的《滕王閣序》名揚四海。
百紙參軍杜暹
杜暹是唐朝濮州濮陽(今河南濮陽)人,在任婺州參軍期間,因為品行優良而受人愛戴。杜暹任滿離職之時,婺州同僚送給他一萬張紙。當時紙張很貴,且以宣州和婺州所產者為佳。杜暹無意受此貴重禮品,但盛情難卻,於是隻取其中一百張當做紀念,因此被後人稱為“百紙參軍”。
後來,杜暹遷監察禦史,負責監察彈劾百官。開元初年,安西副都護郭虔瓘與西突厥可汗阿史那獻、鎮守使劉遐等不和。他們互相攻擊,並各自上奏朝廷指責對方,於是朝廷命杜暹前往調查。接到詔命之後,杜暹率先調查西突厥一方的情況。西突厥見唐朝廷派人來調查,便設宴款待,並在宴席間拿出許多金子作為見麵禮物贈送給杜暹。杜暹辭而不受,其隨從看到這種情況,就委婉地對杜暹說:“您來到這樣邊遠的地區,不可失去當地人民的情誼。”不得已之下,杜暹隻好暫時收下這些贈金。等到席盡人散之時,杜暹命令隨從將贈金悄悄地埋在自己所住帳篷的幕帳下。後來調查完畢,出境之後,杜暹便寫公文通知突厥人,讓他們收回埋藏在幕帳下的金子。突厥人接到杜暹的公文後非常吃驚,趕忙派人追趕杜暹,但是沒有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