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人劉寵,字祖榮,東萊郡牟平縣人,因為精通經學而被舉薦為孝廉,擔任東平陵縣令。劉寵仁愛寬厚,因此得到當地百姓的愛戴。後來他的母親身染疾病,劉寵棄官回家照顧母親。百姓知道劉寵要離開,紛紛前來相送,因為送行人數眾多,道路被堵塞,車子無法前進,劉寵隻好穿著便服悄悄地離開。
後來,劉寵任會稽太守。山裏的老百姓樸實拘謹,有的竟然到老都沒有進過集市城鎮,而且還時常被官吏欺詐。劉寵擔任郡守之後,廢除了許多煩瑣苛刻的規章製度,並嚴令禁止部屬擾煩百姓。不久之後,郡中風氣得到很大改善。
因為政績卓著,劉寵被征召為將作大匠(掌管宮室修建之官)。劉寵離任之時,山陰縣有五六個須發皆白的老翁,每個人手裏都捧著一百錢,以表達對這位父母官的謝意。劉寵安慰他們說:“各位長者何苦要這麼做呢?”
老翁們回答說:“山裏無知識的人,以前從來沒有見過郡守。別的太守在任時,經常派遣官吏到民間搜求財物,白天黑夜不斷,有時狗通宵狂吠不止,百姓不得安寧。自從您到任以來,百姓再也看不到官吏來擾亂民間。我們活到這把年紀,難得碰到這樣的太平盛世,現在聽說您要離我們而去,因此鄉民們委托我們前來送別,並送上這些錢,以表示我們的心意。”
劉寵一向清廉自守,本不願收下這些錢,又不忍拂逆鄉民們的一片心意,於是從每人手中拿了一枚錢。
告別老翁,待出了山陰縣界,劉寵把錢投入江裏。後人傳說,這段江水自從劉寵投錢後,變得更加清澈,於是把這一段江取名為“錢清江”,並在岸邊建了一座“一錢亭”,還在紹興修建了“一錢太守劉寵廟”,以此來紀念這位清廉仁厚的太守。
劉寵前後多次擔任郡太守,多次任卿相等要官,一直清廉樸素,除去日常用度,家裏沒有餘財。
先生點評:
“但得官清吏不橫,便是村中歌舞時”,對於老百姓來說,最好的環境莫過於地方官吏清廉。為官者,隻有大公無私,不為私利私欲所蒙蔽,才能全心全意地為社會服務。不牟取私利,才能讓人們信服,才能公正地行使自己手中的權力。
知識拓展:
漢代舉孝廉
舉孝廉是漢代發現和培養官吏預備人選的一種方法,它規定每二十萬戶中每年要推舉孝廉一人,由朝廷任命官職。被推舉的人,除博學多才外,更須孝順父母,行為清廉,故稱為孝廉。在漢代,孝廉已作為選拔官員的一項科目,沒有孝廉品德者是不能為官的。
羊續懸魚
羊續,字興祖,是東漢時期太山平陽人。羊續為官清廉節儉,經常身著破舊的衣服,所乘車馬也非常簡陋。羊續出任南陽太守時,當地的權勢富豪人家都崇尚奢侈華麗,羊續對此十分厭惡。
羊續到南陽郡上任不久,屬下一位府丞給他送來一條當地有名的特產——白河鯉魚。羊續拒收,推讓再三,這位府丞執意要太守收下。當這位府丞走後,羊續將這條大鯉魚掛在屋外的柱子上,風吹日曬,鮮魚成為魚幹。後來,這位府丞又送來一條更大的白河鯉魚。羊續把他帶到屋外的柱子前,指著柱上懸掛的魚幹說:“你上次送的魚還掛著,已成了魚幹,請你一起拿回去吧。”這位府丞甚感羞愧,悄悄地把魚取走了。
此事傳開後,南陽郡百姓無不稱讚,敬稱其為“懸魚太守”,也再無人敢給羊續送禮了。明朝於謙有感此事曾賦詩曰:“剩喜門前無賀客,絕勝廚內有懸魚。清風一枕南窗下,閑閱床頭幾卷書。”
羊續赴任後數年未回家鄉探親,有一次,羊續的妻子和兒子羊秘來郡中官邸探望羊續,卻被拒之門外。原來,羊續雖身為一郡之首,但是家無餘財,數件破舊的布製衣服以及數斛鹽和麥是他的全部財產。羊續對兒子羊秘說:“我自己用的東西隻有這些,用什麼來養活你和你的母親呢?”於是將母子二人送走了。
後來,羊續被征召為太常,但羊續尚未上任就因病去世了,年僅48歲。羊續臨終留下遺言,葬禮不得厚費,也不要接受朝廷的賞賜。依照舊製,二千石級的官員去世,朝廷要贈錢一百萬以操辦喪事,但是府丞遵照羊續的遺囑,一文錢都沒有接受。
先生點評:
古人將名利比喻為韁繩和鎖鏈,它們緊緊地將人縛住,使人活得疲憊不堪。曾經有人以纖夫拉船為題寫了一首詩:“船中人被名利牽,岸上人牽名利船。為名為利終不了,問君辛苦到哪年?”可見世上之人總離不開名利牽絆。羊續臨死都不接受一文錢,是一個清廉且偉大的人。
知識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