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他趕緊到宮中去拜見齊景公,並再次陳述自己的想法。緊接著,他便吩咐手下將新房拆掉,恢複原來的模樣。同時,他還派人請原先的鄰居搬回來,並挨家挨戶地親自道歉。
回到家之後,晏子再三囑咐家人:“我活著要和這些平民百姓住在一起,跟他們一起生活。死了之後,也要與他們為伴。”晏子去世時,家人按照他的願望,將他安葬在自家那簡陋的院子裏。
先生點評:
節儉是人生的導師,也是人事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很多成功人士身上都有一種共同的特質——節儉,很少見到一個生活奢侈浪費的人能取得大的成就。你若想成為一個成功人士,首先要養成節儉的習慣。
知識拓展:
晏子使楚
晏嬰,字仲,又稱晏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一次,晏子出使楚國,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想捉弄他。楚王事先命人在城牆的大門旁邊開了個小門,請晏子從小門進去。
晏子知道楚王想戲弄他,便對守城門的侍衛說:“到了‘狗國’,才走狗洞,我現在是出使楚國,怎麼能走狗洞呢?”侍衛聽晏子這麼說,隻好請他從大門進去。
晏子拜見楚王後,楚王故意問他:“齊國難道沒別人了嗎,怎麼派你來啊?”
晏子回答說:“齊國的都城臨淄有七千多戶人家,人們張開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揮灑汗水就像下雨一樣,走在街上人們比肩接踵,怎麼能說齊國沒有人呢?”
楚王說:“既然如此,為什麼派你出使我國呢?”
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齊國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對象,賢明的人就派遣他出使賢明的國家,無能的人就派遣他出使無能的國家,我是最無能的人,所以就隻好出使楚國了。”晏子的話使本打算戲弄他的楚國君臣們麵麵相覷,半天說不出話來。
石崇奢華惹來殺身之禍
王愷,字君夫,晉代東海郡郯(今山東郯城)人,名儒王肅之子,是晉武帝司馬炎的母舅,官至龍驤將軍、驍騎將軍、散騎長侍,其生活極其奢侈,曾得武帝之助,與石崇鬥富。
王愷為了炫富,在飯後用糖水洗鍋,而石崇則點蠟燭燒飯;王愷做了四十裏的紫絲布步障,石崇便做五十裏的錦步障。盡管晉武帝在暗中對王愷多有幫助,但仍王愷總是落在下風。
一次,晉武帝賜給王愷一棵近二尺高的珊瑚樹,堪稱稀世珍寶。得到寶貝的王愷想要憑此扳回一局,他跑到石崇家向其展示了自己的寶貝,沒想到石崇看後,竟用手中的鐵如意將珊瑚樹擊碎。王愷既惋惜又憤怒,認為石崇是在嫉妒自己的寶貝,石崇卻說:“這不值得發怒,我賠給你就是。”於是命下人把家裏的珊瑚樹全部拿出來,這些珊瑚樹當中,高達三尺四尺的有數棵,而像王愷那樣的則更多。王愷看後,很是失落。
石崇不但跟王愷鬥富,甚至跟皇帝也較勁。據《耕桑偶記》記載:有人向晉武帝進貢火浣布,晉武帝製成衣衫,穿上後就去了石崇家。石崇知道後故意穿著平常的衣服,卻讓家裏的五十個下人身著火浣衫迎接晉武帝。
晉武帝死後,史上有名的“白癡皇帝”司馬衷即位,不久便爆發了“八王之亂”。在亂戰中,石崇因為財富太多被趙王司馬倫殺死。
先生點評:
一個節儉的人懂得珍惜所得,自然也懂得珍惜他人的所得,能為他人節約,這樣的人才是最受歡迎的。而太過大手大腳,甚至炫耀自己的財富往往會給自己帶來麻煩。
知識拓展:
八王之亂
西晉惠帝時,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八個諸侯王,為爭奪中央最高權力,發生了相互殘殺和戰爭,曆時16年之久,曆史上稱為“八王之亂”,其最終結局是東海王司馬越奪取大權。八王之亂對西晉的統治造成了嚴重破壞,是導致西晉滅亡的原因之一。
唐太宗發揚節儉之風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開創了曆史上的“貞觀之治”,通過消滅各地割據勢力、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休養生息等政策,使唐朝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麵,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也將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推向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