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成由勤儉敗由奢:勤儉的故事(1)(2 / 3)

知識拓展:

殘暴的晉靈公

據史料記載,晉靈公生性殘暴,時常借故殺人。一天,因為廚師送上來的熊掌沒燉爛,他就殘忍地當場把廚師處死,然後叫人把廚師的屍體給扔了。

趙盾、士季看見了廚師的屍體,他們了解情況後,非常氣憤,決定進宮勸諫晉靈公。士季進宮後,晉靈公知道他是為自己殺廚師這件事而來的,便假裝沒有看見他。直到士季往前走了三次,晉靈公才瞟了他一眼,輕描淡寫地說:“我已經知道自己所犯的錯誤了,今後一定改正。”士季聽他這樣說,也就用溫和的語氣說道:“誰沒有過錯呢?有了過錯能改正,那就最好了。如果您能接受大臣正確的勸諫,就是一個好的國君。”

但是,晉靈公並沒有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過錯,依舊很殘暴。趙盾屢次勸諫,他不僅不聽,反而覺得趙盾十分討厭,甚至派刺客去暗殺趙盾。不料刺客寧可自殺也不願去殺害正直忠貞的趙盾。晉靈公見刺殺不成,便改變方法,假意請趙盾進宮赴宴,準備在席間殺他。結果趙盾被衛士救出,晉靈公的陰謀又未能得逞。最後這個作惡多端的國君,被一個名叫趙穿的人殺死了。

節儉為國的季文子

季文子是春秋時期魯國重臣,是當時執掌魯國大權的三家大夫之一——季孫氏的傑出人物,權重位高。但是他行為謹慎,講求節儉,生活上從不浮誇奢侈。他不準妻子花錢打扮,連衣服都不許穿絲帛料子的,隻能穿自家織的粗布衣裳;家裏駕車的那幾匹馬,隻喂草料,不許加糧食。

魯國的另一家執政大夫孟叔氏,有個公子,叫子服宅。年輕人愛奢華,不像父輩那麼節儉,對伯父季文子的行為頗不以為然,終於有一天他按捺不住,恥笑道:“先生貴為上卿,是我國的兩朝老臣,可如今妾不衣帛,馬不食粟,吃穿如此寒酸,你就不怕有損咱們國家的聲威嗎?”

“我也喜歡豪華漂亮,我也懂得奢侈享受,”季文子說,“可是,我看見國中百姓,不少人還吃糠咽菜,破衣爛衫,我因此不敢放縱自己。百姓食不飽腹,衣不遮體,我卻打扮妻妾,拿糧食喂馬,這哪是國家重臣做的事?”最後,他擲地有聲地說,“我聽說為國爭光靠的是倫理道德、國富民強,沒聽說用妻妾車馬來為國增光的。”

後來,季文子把這件事告訴了子服宅的父親孟獻子,一向節儉的孟獻子怒不可遏,關了兒子七天禁閉。子服宅閉門思過,終於痛改前非,厲行節儉。

先生點評: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人們應當具備的品德。懂得節儉的人往往在日後能夠成就大業;不知節製地用錢,萬千財富也經不起豪氣的一撒。

知識拓展:

魯國

魯國是周朝的一個姬姓諸侯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殺紂滅商後不久,便封周公旦於魯,都曲阜。周公旦因輔佐天子,於是派長子伯禽前往曲阜就封,建立魯國。魯公先後傳二十五世,三十六位君主,曆時800年左右。

西周時期,魯國對穏定周王朝起了很大作用。春秋初期,魯國為東方強國。春秋中期之後,隨著社會變革,政權轉入貴族大臣手中。戰國初期,政權又回到國君手中。戰國時國魯國國力已經衰弱,仍多次與齊國作戰。戰國末年,楚國受到秦國的緊逼,對魯國的攻伐隨之加劇。公元前256年,楚國吞滅魯國,魯頃公被廢黜,魯國至此滅亡。

晏子的風範

晏子是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雖然他當宰相多年,但生活一直十分節儉。他平常隻穿一件有幾個補丁的舊袍子,補丁的顏色與袍子的顏色也極不協調,看上去十分刺眼。有人問他:“您身為宰相,衣服這麼破了,為什麼不換一件新的呢?”晏子笑著回答說:“衣服是為了擋風禦寒的,何必穿得那麼豪華呢。這件袍子雖然舊了一點,可穿在身上一點也不覺得冷,扔掉它豈不是很可惜嗎?”

晏子不但品德高尚,還特別善於治理國家,因此齊景公極為尊重他。晏子住的房屋十分簡陋,齊景公知道後想給他建一座新的,並將這個想法告訴了晏子。

晏子急忙回答說:“大王,多謝您對臣子的關心。可是我的祖輩一直在此居住,跟他們相比,我很平庸,沒有理由去住豪華的房子。再說我家附近就是市場,買東西也比較方便,我在這裏居住得很舒服。”

齊景公一聽,對這位節儉質樸的臣子愈加尊敬。沒過多久,齊景公趁晏子出使晉國的機會,派人將他的那座破舊房屋修建一新。為了改善房子四周的環境,官吏們還強令周圍的平民搬往別處。晏子從晉國回來,發現自己的舊房子不見了,四周的居民也不見了,馬上明白了事情的原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