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景王鑄鍾
東周的第十二代天子周景王姬貴昏庸無道,他在位時,做了兩件不得民心的事情:一件是鑄大錢,另一件是鑄大鍾。
他廢除了市麵上流通的小錢,想重新鑄造一種大錢,以此來收繳民間的小錢,搜刮百姓的財產。大夫單穆進諫說:“鑄大錢不利於流通,必定會對百姓造成不便。一旦損害了百姓的利益,國家就沒有辦法治理了。”周景王對於單穆的勸誡根本聽不進去,大錢鑄好後,從百姓那裏搜刮來了大量的財富。
同時,他又讓人到處搜集好銅,想要鑄造兩組編鍾,懸掛在一起配合著演奏。單穆又勸周景王說:“鑄錢已經是勞民傷財了,如果再鑄造編鍾,對國家的損害會更加嚴重。而且鑄造編鍾,既聽不到悅耳的聲音,又加重了百姓的負擔,必定會使百姓離心,使國陷於危險之中。”司樂大夫伶州鳩也勸阻說:“編鍾的聲律強調和諧,政治就像音樂,如果百姓怨恨,那就沒有和諧了。”但是周景王仍然一意孤行。
一年後,兩組編鍾鑄成了,一組是無射,一組是大神。那些奉迎拍馬之人都稱讚編鍾的聲音非常動聽,伶州鳩卻直言不諱地對周景王說:“在臣聽來編鍾的聲音一點都不動聽,一點也不和諧。我認為無論什麼事情,隻有是百姓讚成和擁護的,才叫和諧,才能取得成功;如果是百姓反對的,那怎麼會是和諧呢,必定會失敗。有句話說得好:‘眾人團結一心,國家就會成為堅固的城堡;眾口一詞地詆毀,足以把金子熔化。還請大王三思啊!”
周景王依然我行我素,第二年便死於心疾,周王朝也隨即陷入了長達五年之久的內亂。
先生點評:
不懂得節儉的人是不會成功的,因為任何事業的成功都在於點滴的積累,而過分驕奢還會敗壞一個人的品質。儉以養德,是為人做事的良訓,更是成功者的信條。
知識拓展:
編鍾
編鍾是我國古代重要的打擊樂器,是鍾的一種。編鍾由若幹個大小不同的鍾有次序地懸掛在木架上編成一組或幾組,每個鍾敲擊的音高低各不相同。
早在3500年前的商代,就有了編鍾,不過那時的編鍾多為三枚一套。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每套編鍾的個數也不斷增加。古代的編鍾多用於宮廷演奏,在民間很少流傳。每逢征戰、朝見或祭祀等活動時,都要演奏編鍾。
荀息勸晉靈公
春秋時期,晉靈公即位不久便大興土木,修築宮室樓台,以供自己和嬪妃們享樂遊玩。一年,他竟想要建造一個九層的樓台。可以想見,在當時的科學水平、建築材料、建築技術等條件下,如此宏大複雜的工程,要耗費多少人力物力?可晉靈公不顧這些,他征用了大量民夫,花費了大量的錢財,但工程持續了幾年也沒能完工。全國上下怨聲載道,但都敢怒不敢言,因為晉靈公明令宣布:“有哪個敢提批評意見、勸阻修造九層之台的,處死不赦!”誰願意去送死呢?
一天,大夫荀息求見。靈公料他是來勸諫的,便拉開弓,搭上箭,想著隻要荀息開口勸說,就要射死荀息。誰知荀息進來後,像是沒看見他這架勢一樣,非常輕鬆自然,笑著對靈公說:“我今天特地來表演一套絕技給您看,讓主公開開眼界,散散心。主公有興趣嗎?”靈公一看有玩的,就精神了,忙問:“什麼絕技?別賣關子了,快表演給我看看。”
荀息見靈公上鉤了,便說:“我可以把12個棋子一個個疊起來以後,再在上麵加放9個雞蛋。不信,請看。”說著,便真的玩起來。他把12個棋子一個一個地疊好後,再往上加雞蛋時,旁邊的人都非常緊張地看著他。靈公禁不住大聲說:“這太危險了!這太危險了!”荀息一聽靈公這樣說,便趁機進言,說:“主公,別少見多怪了,還有比這更危險的呢!”
靈公覺得奇怪,因為對他來說,這已經夠刺激、夠危險了,還會有什麼更驚險的絕招呢?便迫不及待地說:“是嗎?快讓我看看!”
這時,隻聽荀息說道:“九層之台造了三年,還沒有完工。三年來,男人不能在田裏耕種,女人不能在家裏紡織,都在這裏搬木頭,運石塊。國庫裏的金子也快花完了,兵士得不到給養,沒有金屬鑄造武器,鄰國正在計劃乘機攻打我們。這樣下去,國家很快就會滅亡。到那時,主公您將怎麼辦呢?這難道不比摞雞蛋更危險嗎?”
靈公一聽,猛然醒悟,意識到了自己多麼荒唐,犯了多麼嚴重的錯誤,便立即下令,停止築台。
先生點評:
“曆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這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在感慨唐朝由盛世走向衰敗的曆史教訓時寫下的詩句。“奢靡誤國”是流傳至今的至理名言。奢靡會誤國,同樣的道理,奢靡也會誤人,因而,我們必須控製自己的貪念,不要讓不正當的欲望毀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