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充仍不死心,又招來一些美女,在夏統麵前輕歌曼舞。賈充心想,這下你總該動心了吧。不料,夏統漠然如初,毫不動搖。賈充見全然打動不了夏統的心,不解地說:“天下竟有這樣的人!真像木頭做的人,石頭做的心啊!”
先生點評:
我們身處的社會有太多的誘惑,要想保持自己高貴的人格,便需要以一顆淡定的心去抵禦誘惑。這樣,我們才能不被別人牽著鼻子走,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人生。
知識拓展:
會稽
會稽,古地名,因紹興會稽山得名。會稽山原來叫茅山,相傳公元前2198年,大禹在此處大會諸侯,大禹死後也葬於此處。
不卑不亢的李垂
李垂,字舜工,山東聊城人,北宋官員。鹹平年間考中進士,先後擔任著作郎、館閣校理等職。他曾編寫了三卷《導河形勝書》,對治理舊河道提出了許多有益的建議。他博學多才,為人正直,對當時官場中奉承拍馬的風氣非常反感,不肯同流合汙,因而得罪了許多權貴,一直得不到重用。
當時的宰相丁謂就是一個善於阿諛奉承之人,他用卑劣的手段討得宋真宗的歡心之後,便玩弄權術,排擠異己,獨攬朝政。許多想要升官發財的人都爭相吹捧他、奉承他,希望可以獲得他的賞識,平步青雲。
但李垂從來不去討好丁謂,有人見此十分不解,便問他為何從未去拜謁過當朝的宰相。李垂說:“丁謂身為宰相,不但不以身作則,公正地處理政事,反而仗勢欺人,實在有負於朝廷對他的重托和百姓對他的期望。這樣的人我為什麼要去拜謁?”這話很快就傳到了丁謂的耳朵裏,丁謂對此非常惱火,便借故把李垂貶到外地去了。
宋仁宗即位後,丁謂倒台,李垂則被召回京都。一些關心他的朋友對他說:“朝廷裏有些大臣知道你才學過人,都想推舉你做知製詔。不過,當今的宰相還不認識你,你是不是應該去拜訪他呢?讓他認識認識你,一定會有好處的。”
李垂淡淡地回答說:“如果我三十年前就去拜謁當時的宰相丁謂,可能早就當上翰林學士了,但是我並沒有這樣做。我堅持自己的原則,見到有大臣辦事不公,就當麵指責他,以我現在的年紀,又怎麼能趨炎附勢,看別人的眼色行事,借以換取他們的提攜呢?”他的這番話又傳到了新任宰相的耳朵裏,結果,他再次被排擠出了京都。
先生點評:
正直的人永遠追求真理,也永遠忠實於真理,並不會因為外在的誘惑或權勢而有所改變。正直的人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和阻力,都會始終堅持自己的原則,不卑不亢,既不獻媚於當權者,也不會因為輕視自己而背棄良知,這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品質。
知識拓展:
佞相丁謂
丁謂(966~1037年),字謂之,後更字公言,江蘇長洲縣(今蘇州)人。在宋真宗、宋仁宗時期曾擔任宰相,共在相位七年。丁謂才華過人,但是心術不正,做事“多希合上旨,天下目為奸邪”。宋真宗十分迷信,丁謂就投其所好,慫恿真宗到泰山封禪;宋真宗要在宮城營建玉清昭應宮,左右大臣都上書勸諫反對,而丁謂卻為真宗出謀劃策,使玉清昭應宮得以順利建造。
丁謂的種種惡行遭到了正直之士的反對,寇準對其尤為痛惡。於是,丁謂羅列其罪名極力排擠,寇準被罷相貶官,滿朝文武敢怒不敢言。真宗死後,丁謂利用職位之便修改“詔書”,把真宗死因歸罪於寇準,並以此為借口,將朝中凡是與寇準相善的大臣全部清除。後來,丁謂還勾結宦官雷允恭把持朝政。最後雷允恭因修建真宗陵墓的事觸怒了太後,雷允恭被誅,丁謂被罷相,貶為崖州(今海南省)司戶參軍,丁謂的四個兒子也全被降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