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淡泊名利,寵辱不驚:自律的故事(2)(2 / 3)

先生點評:

古語有雲:“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廉潔修身,乃齊家之始,治國之源,平天下之基。無論是孔子還是孟子,無論是於謙還是楊震,廉潔之風、修身之氣,貫穿始終。

知識拓展:

楊震唯才是舉

楊震為官唯才是舉,選賢任能。漢安帝元初四年(117年),楊震被調入朝廷擔任太仆之職,後來升為太常。楊震在任太常之前,博士(漢代的博士是指太學的老師)選舉大多名不副實。楊震任太常後,唯才是舉,他所選用的陳留、楊倫等人,都是通曉經書、學識過人的名士,能將所從事的本門學業發揚光大,儒生們對此稱讚不已。

克己奉公

祭遵,字弟孫,東漢初年潁陽人。祭遵雖然出身豪門,但生活非常儉樸。他從小就喜歡讀書,知書達理,賢孝博學。

24年,劉秀攻打潁陽一帶時,祭遵前去投奔,劉秀便將其收到帳下。劉秀發現祭遵為人正派,做事講究原則,便任命他為軍市令,負責軍營的法令,管理軍紀。祭遵執法嚴明,不徇私情,為大家所稱道。

一次,劉秀身邊的一個小侍從犯了罪,祭遵查明真相後,依法處以死刑。劉秀知道後,十分生氣,欲降罪於祭遵。有人勸諫劉秀說:“嚴明軍令,本來就是大王的要求。如今祭遵堅守法令,上下一致做得很對,這樣您號令三軍才有威信,才能保證以後沒人敢再以身試法。”

劉秀聽了覺得有理,於是,他不但沒有降罪於祭遵,還提升他為刺奸將軍。後來,祭遵因屢立戰功,又被封為征虜將軍,潁陽侯。

祭遵為人廉潔,為官清正,做事謹慎,克己奉公,常得到劉秀的賞賜,但他將這些賞賜都拿出來分給了手下的人。他的生活十分儉樸,家中並沒有多少私人財產,即使在安排後事時,他仍囑咐手下的人,不許鋪張浪費,隻要用牛車裝載自己的屍體和棺木,拉到洛陽下葬就可以了。

先生點評:

名利、金錢,這是每個人都會麵臨的誘惑,但不同的人在誘惑麵前的表現卻大不一樣。克製自己的欲望,使自己成為一個有道德有修養的人,這應是我們對自己的最起碼的要求。

知識拓展:

光武中興

劉秀稱帝後,在政治上改革官製,加強對官吏的監察,強化對軍隊的控製;在經濟上,實行度田,把公田借給農民耕種,提倡墾荒、發展屯田、安置流民、賑濟貧民;在思想上提倡經學,表彰名節。這些措施使東漢初年出現了社會安定、經濟恢複、人口增長的局麵,史稱“光武中興”。

木人石心

西晉時期,有一個名士叫夏統,字仲禦,會稽人,是位超凡脫俗的隱士。他多才善辯,聞名於世,當時有許多人請他擔任幕僚,但都被他拒絕了。

後來,夏統因為母親病重去洛陽買藥,正好碰上三月上巳這天,洛陽王公以下的人都出遊。浮橋上、道路上,男女並駕齊驅,街道上滿是華麗的車子、鮮豔的服裝。當時夏統正在船上曬他買回的藥,許多達官貴人的車騎來來往往如雲彩一般,夏統卻不看他們。太尉賈充覺得奇怪,就問他是什麼人。夏統一開始並不回答,賈充一再詢問,他才慢慢地說:“我是會稽人夏仲禦。”

賈充聽說是夏統,對其清名素有耳聞,便想讓夏統在自己府上擔任幕僚,以借助他的才學和名望來擴充自己的勢力,結果被夏統婉言謝絕了。

賈充不甘心,調來整齊的軍隊,裝飾上華麗的車馬,吹著響亮的號角,從夏統麵前走過。賈充對夏統說:“如果你同意到我身邊來做官,就可以指揮這些軍隊,乘坐這樣華美的車子,那該有多威風啊!”夏統像是沒有看見眼前豪華顯赫的場麵,全不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