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知恩圖報,善莫大焉:感恩的故事(2)(1 / 3)

竊符報恩

戰國後期,魏王最寵愛的妃子叫如姬,她的父親被人殺害了,但是遲遲找不到殺人凶手。後來她把這件事告訴了魏王的弟弟信陵君:“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倘若有人能幫我查明真相,我一定全力報答他。”信陵君沒說什麼,但回去之後立刻派人去調查,很快就把殺人凶手繩之以法。如姬祭祀父親時說:“爹,如今有人幫您報仇了。”

後來,秦軍在長平擊敗了趙軍,又進兵包圍邯鄲。信陵君的姐姐是趙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她多次送信給魏王和信陵君,向魏國求救。魏王派將軍晉鄙率領十萬部隊援救趙國。這時,秦王派使者警告魏王說:“泰國轉眼之間就能攻下趙國,如果你們敢有人援助趙國,等我拿下趙國後,一定會出兵去攻打他。”魏王害怕,於是派人命令晉鄙停止援救,讓大軍駐紮在鄴城築壘,名義上是援救趙國,實際上是觀望雙方的形勢。

平原君再三派使者到魏國求救,並給信陵君寫了一封信:“現在邯鄲城朝夕之間將要歸服秦國,而魏國的救兵卻沒有到達,公子解救人危難的精神何在?況且,公子即使輕視我,難道不憐惜你的姐姐嗎?”信陵君多次請求魏王出兵,但魏王怕秦國,始終不肯出兵。

當時,調兵遣將需要兵符才行,而兵符放在魏王的臥室,普通人根本就拿不到。於是信陵君決定約請賓客,準備車騎百餘輛,前往抗擊秦軍,誓與趙國共存亡。

此時,信陵君身邊一個叫侯嬴的人提醒信陵君,可以找如姬幫助竊取兵符,“當年您幫過她,她一定會回報您的。”“可偷兵符是殺頭之罪啊!”信陵君說。侯嬴說:“你幫如姬報了殺父之仇,她感激不已,就是為你失去生命,也絕不會推辭。現在你正好可以請她幫你偷魏王的兵符,這樣,你就可以指揮大軍了。”最後,信陵君找到如姬說明了情況,如姬聽後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從魏王身邊偷走了調兵用的兵符。

信陵君拿著兵符接過大將晉鄙的兵權,最後得到精兵8萬,然後使人告訴趙王,約定前後夾攻。在戰鬥中,信陵君身先士卒,魏軍如猛虎一般,殺得秦軍措手不及,倉皇逃回秦國。就這樣,邯鄲解圍了,趙國轉危為安。

先生點評:

感恩不是為了求得心理平衡的暫時答謝,而是發自內心的感激,並通過自己十倍、百倍的付出,用實際行動予以報答。回報不是空口說話,也絕不是虛情假意的小恩小惠,更不是為了貪圖利益,而是發自內心的實際行動。真心回報他人,盡己所能地幫助他人,才是知恩圖報的本質。

知識拓展:

兵符

兵符是古代傳達命令或調兵遣將所用的憑證,用銅、玉或木石製成,一般都製作成虎形,因而又稱虎符。兵符一般製成兩半,右半國君留存,左半交給統帥。調發軍隊時,必須在符驗合後,方能生效。

一飯千金

韓信是漢初一位叱吒風雲的統帥,他本是淮陰人,出身貧寒,自幼父母雙亡。他家裏沒有什麼財產,既不可能被推薦做官,又不會經商、種地,一直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常常是有了上頓沒下頓,隻得依靠別人救濟度日,這裏混一頓,那裏蹭一餐,因此許多人都很討厭他。

為了生活,韓信隻好到淮陰城的河邊去釣魚。那裏經常有許多老婦人衝洗絲綿,其中一個老婦人見他饑腸轆轆的樣子,就把自己的飯分給他吃,一連十幾天都是這樣。韓信非常感動,便對老婦人說:“總有一天我一定會好好報答您的。”老婦人聽了很生氣,大聲斥責韓信說:“堂堂七尺男兒,連自己都養活不了,我是可憐你,才給你飯吃,哪裏還希望你的報答啊?”韓信聽了很是慚愧,立誌要闖出一番事業來。

此後他每天專心研究兵法、練習武藝,隻等著機會的到來。秦末戰亂,他輾轉投奔了劉邦,做了一個負責押運糧草的小官。之後,他認識了劉邦的謀士蕭何,由一名運糧官變成了一名將軍。

在此後的幾年時間裏,韓信幫助劉邦平定三秦之地,取得了對楚作戰的勝利;連續滅魏、徇趙、脅燕,平定齊國;最後,逼項羽退到垓下,自刎而死。此戰之後,劉邦封韓信為楚王。韓信回到家鄉後,找到當年分給他飯吃的那位老婦人,送她黃金一千兩,以報答當時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