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社交寶典(7)(3 / 3)

你可以想辦法事先了解外賓的文化,不過,可能還是無法預知一切變數。任何誤解或始料未及之處,客戶或許會在言語之間透露出來。不過,如果客戶隱而不談,也許是因為他體貼知禮,不願傷及你的顏麵。

你要知道,邀請客戶到你家作客,當時他也許熱情致謝,可是有人事後卻連張謝卡也不寄給你。在某些國家(例如墨西哥),其民風並不時興互寄謝函或謝卡。

為客戶介紹本地觀光景點!另一種款待外國客戶的方式就是介紹本市或公司所在地的風光景致。你安排外賓參觀本地公園、圖書館、大學校區、市政廳、購物中心或消防局,很能表現出你以這個社區為傲。

瀏覽本地新聞娛樂版,找出重大活動——大學球賽、新溜冰場剪彩慶典、在本地教堂舉行的音樂會或園藝俱樂部的特別聚會。活動愈平常,愈能凸顯地方色彩,而外國客戶就愈能獲得特殊的拜訪經驗。

如果情況許可,你可以預先通知主辦單位或活動讚助人你將攜帶外賓來訪,你們可能因此享受貴賓式的禮遇,並且還可以額外參觀他們的幕後活動。

刻意為外賓設計一些尋常觀光客所經曆不到的特別活動,他們絕對不會察覺不出你的用心,而且會更加感謝你。外賓對活動興致高昂,對招待甚為滿意,這股好感自然會反映到他們的業務討論和決策上去。因此,雖然你的任務隻不過是盡地主之誼而已,但是卻能問接幫助公司達成企業目標。

請切合實際!別強迫外賓無時無刻都得接受你的款待。你每建議一項活動,外賓或許覺得斷然拒絕會辜負你一片好意,到頭來累得頭昏眼花,連你自己也搞得筋疲力竭,而雙方竟都不好意思把話說清楚!你須事先預防這種尷尬情況,否則,會顯得你漠視他人的身心狀況。

犯罪率不是一個愉快的話題,可是基於禮貌、關懷以及現實的考慮,你應該預先警告外國客戶規避市區某些高犯罪率的地帶。你或許應預先提醒他別涉足暗巷或黑胡同,或在飯店大廳和其他公眾場合錢財切忌暴露。當然,不能讓外賓覺得你把他當作三歲小孩,所以言語之間要自行掌握。通常,一句一般性預警即已足夠,除非他們要求你再解釋詳細一點,或你以為這位外賓過於天真,是那種典型任人宰割的肥羊。果真如此,你也許應該和老板或同事商量商量,決定如何保護他才是上策,以免他在異鄉遭遇不測。外賓逗留本地,你身為地主,於其安全福祉多少不能免責,尤其是你對自己地盤人身安全現況了解比外賓透徹得多。

外國客戶或許想上教堂做禮拜,離鄉愈久,這類欲望就愈強烈。如果他們主動問起國內宗教活動,應規避話題顧左右而言他。即使一般禮儀專家都建議在商業環境避免討論宗教或政治,但是如果外賓主動發問,很可能是因為他們想知道如何在本地參加宗教禮拜(你大概聽過這個小故事:孩子問爸爸“我是打哪兒來的?”父親紅著臉,拚命想解釋清楚分娩的過程,但其實孩子想知道的,隻不過是自己在何處出生的而已)。

如果你協助外賓尋找他做禮拜的地方,特別留意自己須充分了解他的需求。比方說,光知道一個人是猶太教徒或天主教徒是不夠的。你可以讓外賓看看本地電話分類簿,大致了解本地有哪些會堂可供參拜。如果外賓心存疑問,可能的話,自已拿起電話打到教會詢問。不過,別以為自己有義務陪他去教堂參拜。除非外賓特別拜托你陪同前往,你讓他獨行,是完全合乎禮儀規範的。即使他邀你前去,而你衷心不願,直接拒絕他絕無不妥,因為宗教自由應得到絕對的尊重。

不過,接送外賓往返倒是你義不容辭的事。有時外賓邀你同往,有可能是期望你提供語言方麵的支援。在那種情況下,你自行斟酌,因為陪同外賓,權充口譯,並不算違背你個人的宗教原則。那也是個大好機會,讓外賓目睹你願為他破例的心意,頗能鞏固關係,建立互信。當然,對於公司的未米業務發展更增加了一成勝算。

好的過火

“我們總是想把事情做得圓滿,會不會有時做得太過火了?”你當然不希望自己鉚足全勁,讓外賓賓至如歸,到頭來卻隻贏得客戶對以上問題的一聲肯定答複!

從另一方麵來說,在社交氛圍裏,我們很容易忘卻商業應酬與個人友渲畢竟有所不同。你邀請外賓到家中作客。或陪同他們參加娛樂活動,應酬與友誼之間的分野常會變得混淆不清。

與外賓相處,時時刻刻維持儀表與服裝的適度合禮(如果外賓在你家過夜,當你出現在早餐桌時,別睡眼惺忪,連胡子也沒刮,或胡亂穿著一條磨出洞來的牛仔褲)。

如果你有抽煙習慣,與親友相處或可隨意,但有外賓在場時,就要遵行抽煙者的禮貌(如果外賓不吸煙,你就別在餐館的吸煙區訂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