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拿破侖——構造歐洲大陸版圖的戰略家(1 / 1)

拿破侖,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法國資產階級政府的維護者和推翻者,《拿破侖法典》的締造者及歐洲的征服者。拿破侖出生於科西嘉島,屬意大利後裔。後來進入法國軍校學習,以上尉軍銜在土侖戰役中立下戰功,撰升準將,隨後擔任意大利遠征軍指揮官,征服倫巴底、米蘭等地區,在遠征埃及期間法國發生巨大變革,後又返回法國,解散督政府,自任為共和國第一執政,獨掌大權。

拿破侖被認為是歐洲曆史上僅次於愷撒的人物,他的文治武功都超越了愷撒和奧古斯都而存在。在拿破侖統治時期,歐洲除英國和俄羅斯外,基本被其囊括。英國辟處孤島,無法在戰略上對拿破侖構成絕對的威脅,而俄羅斯正在於法國進行熱戀當中。如果不是俄羅斯的遠征,拿破侖當已統治整個歐洲。

萊比錫戰役失敗之後,拿破侖被流放到聖赫勒那島,1年後偷渡回法國,迅速組織起軍隊與反法聯盟對抗。在滑鐵盧被威靈頓和布呂歇爾擊敗,再次被流放厄爾巴島,直至去世。拿破侖的一生可以說是叱吒風雲的一生,在他的一生之中,經曆了大小數十場戰爭,在戰術和戰略上,拿破侖都可被稱做是當時代最優秀的人物,他的戰法成為後來反法聯盟軍擊敗他的法寶。拿破侖作為政治家,也表現了他與眾不同的特點,他解放人民的負擔,但卻不給予他們足夠的自由,他使人民過的體麵而富足,但卻使他們服兵役並參加各種戰爭。

路德維西曾經說過:“皇帝之所以能夠永遠存在於曆史並以偉大的姿態繼續閃耀光輝,不在於他在馬侖哥取得了一場多麼輝煌的勝利。而是因為他作為一個政治家贏得了人民的尊敬,雖然他也是有著那麼多的失誤和問題。”

這就是為什麼拿破侖能夠與愷撒等人一起作為歐洲重要的曆史人物而存在於歐洲曆史的原因。拿破侖在他的統治者生涯中先後打造了十幾頂王冠,他的兄弟和妹妹們紛紛被戴上各種樣式的王冠分封到歐洲各地,從那不勒斯的繆拉親王到荷蘭的呂西安大公,從西班牙的約瑟夫國王到瑞典的貝爾納多特親王,這些人都是他的親屬或部下,他構造著一個姓波拿巴的帝國,但最後,他還是被自己的欲望所擊敗,不得不放棄那些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