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現代信息戰爭特色(8)(2 / 2)

這次軍事變革的實質是把工業時代的機械化軍隊改造成信息時代的信息化軍隊。軍隊信息化的第一步是部隊數字化,即建設數字化部隊。可以這樣說,數字化部隊是初級階段的信息化軍隊。在90年代上半期,開始建設數字化部隊的國家主要有美國、英國、法國和德國。近年來,這些國家軍隊的數字化建設又取得了新進展。

美軍1997年已建成1個數字化旅。美陸軍數字化辦公室1998年稱,將投入147億美元,到2000年建成1個數字化師,2004年建成1個數字化軍,2010年使陸軍的所有10個現役師全部實現數字化。近幾年來,美陸軍的工作重點是籌建數字化師。1997年11月,進行了數字化師高級作戰試驗。1998年5月陸軍訓練與條令司令部公布了試驗總結報告,6月公布了新的數字化重型師編製表。2000年9月,把第4機械化步兵師改造成了第一個數字化師。該數字化師配備了由1萬多套設備構成的100多個係統,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作戰指揮係統各分係統之間的實時信息交換。數字化部隊的優長是:作戰行動更加迅速;作戰指揮更加靈活;作戰協同更趨簡單;作戰保障更趨便捷;作戰能力有很大提高。

英國國防部1996年頒發“陸軍數字化總綱”後,經過一段時間的論證與試驗,於1998年初做出決定,開發兩個戰場數字化係統:旅和旅以上部隊使用的編隊作戰管理係統;旅以下的戰鬥群管理係統。這兩個係統都在研製之中,1999年已進行多次軟件測試,2000年進行了一次數字化戰鬥群作戰試驗。

法國陸軍部隊數字化建設的進展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麵:一是開發出了團級信息係統,2001年已裝備團、營級部分 隊;二是基本上建成了Atlas炮兵指揮信息係統和Martha防空炮兵指揮係統,它們都與團級信息係統有互聯能力;三是由武器平台、傳感器和信息源組成的信息終端係統的開發取得了重大進展。法陸軍2000年試編了一個6000人的數字化旅,計劃於2002年對該旅進行“作戰試驗”。

德國陸軍已於1998年組建一個標準數字化營,計劃到2003年建成2個數字化師。為建設數字化部隊,正在開發三種戰場指揮控製係統,即旅以上高級指揮控製係統、營團級指揮控製係統和指揮與武器控製係統。

在新軍事變革浪潮的推動下,近幾年來又有一些國家正式啟動了軍隊信息化建設,主要有韓國、澳大利亞、日本等。

韓國國防部於1999年初,頒布了《2010年信息化軍隊構想》,提出建立麵向21世紀信息戰和科技戰的信息化組織體係和信息技術體製,要求製訂信息化建設法規,爭取到2015年將韓軍建成信息化軍隊。其主要舉措有三項:首先,在國防部設立“國軍信息化高級官員協調會”,統籌全軍信息化建設。陸、海、空軍本部也成立了相應機構,負責本軍種的信息化建設。第二,重點解決四大課題:C4I係統(指揮、控製、通信、計算機和情報係統);聯合資源管理係統;國防情報通信網;信息安全與防禦信息戰。第三,製訂“信息化人才培養計劃”,建立信息化教育體製,培養信息化專業人才。到2002年的具體目標是,建立150個信息化教育場所,確保韓軍擁有350名信息戰高級專家。澳大利亞國防部於1999年成立了“軍事革命辦公室”,製定了以軍隊信息化建設為中心的“塔卡利計劃”,要求到2010年建成澳國防軍綜合C4I和信息戰係統。該計劃規定,澳軍信息化建設的重點工作是:實施《聯合項目2049》,建立一個“多級綜合信息安全保障環境”,滿足澳軍和國防部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各類係統對信息安全的需求;用1.6億美元建設戰術指揮支援係統,它可提供近實時的戰場態勢感知能力,使指揮效率提高一倍以上。

日本陸軍信息化建設的追求目標是:在作戰方麵,指揮官可實時掌握地形、天候、敵情、我情等情況,利用模擬係統實時分析戰場態勢和戰鬥演進結果,定下正確決心;在教育訓練方麵,利用遠程教育係統和虛擬現實係統,使官兵不出營房就可以聆聽最優秀的教官授課,進行實戰訓練;在後勤保障方麵,可通過軍地聯通的無紙化辦公係統提高後勤支援效率,官兵可利用遠程醫療係統接受最好的檢查與治療。為了達成上述目標,日本陸軍正在大力提高信息戰能力,充實完善各級信息網絡,開發相關軍事技術。

中外軍事專家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