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現代信息戰爭特色(7)(2 / 2)

需要強調的是,新軍事變革的深入開展,在導致戰爭形態出現諸多演變新趨向的同時,也在催生著新的戰爭機製和新的作戰原則。在它們的共同作用下,戰爭形態轉型的步伐必會大大加快。

機械化向信息化的轉變,反映了戰爭的重心從物質資源到信息資源的轉變,信息資源將成為戰爭的首要製勝因素,信息化優勢將成為軍事力量對比的突出優勢。信息化戰爭的本質是智能戰爭。未來的信息化武器裝備將更好地體現人的意誌,信息化戰爭將更快捷地體現和達成國家意誌。在信息化戰爭中,人的因素與武器裝備的因素將在更高的層次上重新定位,實現更為緊密的契合。美軍在其“網絡中心戰”構想中,提出了未來戰爭將在認知域、信息域和物理域同時展開的理念,力求把傳統戰爭中人與物的對立關係引向在信息化戰爭中的統一。而在這些新的戰爭機製作用下,一係列新的作戰理念也應世而出:

——高技術非但不能取代人的因素,反而為體現人的意誌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高技術手段的支持下,人的創造能力將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創造性是新軍事略謀的靈魂,是信息化戰爭指揮藝術的核心。軍事裝備創新、軍事製度創新、軍事理論創新等,是形成和保持軍隊強大作戰能力的必備條件。

——軍事行動將在陸、海、空、天、電磁以及網絡空間和心理空間等全維領域展開。武裝力量應具有全維攻擊能力和全維保護能力。傳統的陸海空力量的麵貌將因信息化改造而煥然一新,太空將成為信息化戰爭的製高點,網絡空間將成為信息化戰爭的中心,電磁空間的較量將愈演愈烈,心理空間的鬥爭將成為影響戰爭進程和結局的一個戰略要素。

——軍隊信息化建設已經開啟了精確作戰的新形式,促成作戰力量的精確部署、精確交戰、精確後勤保障和精確技術保障,提高作戰效能,降低作戰成本。

——借助先進的戰場偵察監視係統和指揮係統,各級指揮員可以在第一時間掌握戰況的變化,同步下達作戰指令,平行處置多種情況,從而達成實時指揮,爭取高技術戰爭的主動權。

——擁有信息技術優勢一方,將使戰場變得單向透明,降低戰爭“迷霧”的濃度。在必要情況下,還可以借助現代傳媒手段,使戰爭變成政府、民眾甚至世界看得見的政治軍事活動,爭取輿論支持,開展心理作戰。

總之,新的軍事變革對戰爭從內容到形式,從方法到手段的影響是深遠和巨大的,現在隻是初始階段,等到定型時展現在世人麵前的,將會是一個全新的戰爭。

新軍事變革帶來的挑戰

發端於20世紀70年代初、目前仍在全球範圍內發展的世界新軍事變革,是一場規模空前巨大、內容空前廣泛、影響空前深刻的軍事革命。以美國等國家為代表的這場軍事變革發展不平衡,導致了軍事技術“時代差”,對發展中國家的安全構成了嚴重挑戰。原標題:世界新軍事變革對發展中國家安全的挑戰新軍事變革在世界各國的發展有很大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現是,各國推行新軍事變革的進度不同,根據新軍事變革啟動得早晚和進展速度得快慢,可把世界各國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美國。美國啟動新軍事變革最早,投入最大,進展最快。美陸海空軍武器裝備的主體已實現信息化,初步建成信息時代的信息化武器裝備體係,建立了較完備的全球性戰略級、戰役級和戰術級軍事信息係統。第二類主要有英、法、德、日等發達國家。這些國家追隨美國啟動了新軍事變革。其陸海空軍的單件武器裝備也已基本實現信息化,但尚未建成信息化武器裝備體係,尤其是未建成各級軍事信息係統。第三類是俄羅斯。俄軍武器裝備的信息化程度較低,估計其信息化裝備隻占裝備總量的20%。它雖然建立了一些戰略級、戰役級、戰術級軍事信息係統,但其完備程度和技術性能比美軍低一個檔次。第四類都是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雖然也走上了新軍事變革的道路,開始發展信息化武器裝備,但其武器裝備的信息化程度很低,其大部分武器裝備依然是工業時代的機械化、半機械化裝備,信息時代的信息化裝備可能不到5%。

新軍事變革發展的不平衡導致了軍事技術“時代差”

如上所述,西方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已經基本建成了信息時代的信息化武器裝備體係,而廣大發展中國家軍隊武器裝備的主體還是工業時代的機械化、半機械化裝備,這就形成了軍事技術“時代差”。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都是“時代差”“戰爭。從這些戰爭中可以看出,軍事技術“時代差”的主要表現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