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現代信息戰爭特色(7)(1 / 2)

從一國情況看,在以火力打擊和兵力機動為標誌的機械化戰爭中,局部戰爭的作用範圍有其明顯的地域性。而在信息化戰爭中,盡管火力打擊和兵力機動的範圍仍然有限,但信息攻防作戰的範圍卻很可能是全麵性的。並且,未來信息化戰爭還將越來越多地直接對敵國政治、經濟、軍事等核心目標及要害目標實施有重點的精確打擊,達成小戰大勝的目的。

從世界範圍看,發生在一些重要地區的局部戰爭的影響並非是局部性的。如前不久爆發的伊拉克戰爭,就牽動了世界經濟發展和國際政治鬥爭的敏感神經;一些突發性的事態和特殊的戰爭,如“9·11”事件和阿富汗戰爭,無疑是震撼全球並且對國際關係產生深遠影響的重大事變。在大國、強國之間盡可能避免大規模戰爭的前提下,軍事力量仍然要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牽製或製約性作用,其作用方式之一就是打可以產生重大國際影響的局部戰爭。以伊拉克戰爭為例,這場戰爭不僅使美國推翻了薩達姆政權,而且還改寫了整個中東地區的政治和戰略格局。

演變之二:戰與非戰的界限

從形式上看,在高技術特別是信息化條件下,戰爭與和平之間以往涇渭分明的界線將進一步淡化,甚至可能出現沒有截然區分的情況。這是由信息戰和特殊條件下作戰的特點決定的。

眾所周知,機械化戰爭是以火力打擊和兵力出擊為發起戰爭標誌的,而信息化戰爭則有其嶄新的形式。在戰爭發起階段,可能首先實施信息攻擊。而廣義的網絡電子戰平時就在進行,所以,被攻擊方難以從信息攻擊中作出敵軍是否開戰和本國是否需要轉入戰爭狀態的確切判斷。另一方麵,在特殊條件下的作戰中,威懾與實戰是相統一的。在伊拉克戰爭之前,美英聯軍對伊方的軍事打擊從未間斷,甚至進行了長達半年多的先期作戰,伊拉克可以說一直處於準戰爭狀態。恐怖襲擊等特殊的作戰方式則無時不在人們心理投下戰爭的陰影。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還表明,不僅開戰的時機難以界定,而且結束戰爭的時間也不是一相情願的。美軍攻戰伊拉克全境後,至今仍然深受非正規作戰襲擾之苦就證明了此點。

演變之三:作戰樣式的界限

隨著軍隊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網絡中心戰、網電一體戰等新的作戰形式相繼湧現,正在改變和取代傳統的作戰樣式。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的作戰形式,強調參戰力量的係統集成和作戰行動的整體聯動,任何具體的作戰樣式都屬於聯合戰役或戰術範疇,其偵察監視、指揮控製、火力打擊與支援保障等行動的內容和程式是一致的。而且未來信息化的作戰部隊將是多能型的,不同樣式之間的行為差距將大大縮小。一次戰爭和戰役中不同作戰樣式轉換頻繁,過渡期將大大縮短甚至消失。

演變之四:軍種作戰功能的界限

現代世界軍種體製從一軍製到五軍製都有。但從發展趨勢上看,多維一體的聯合作戰需求將逐漸彌和軍種之間在作戰功能上的差距。

目前,世界主要國家軍隊的海軍正在大力發展空中力量和陸戰力量,陸軍也呈現出加強飛行化作戰力量建設的勢頭,國土防衛不僅促使空軍同時加強空中打擊力量和地麵抗擊力量的建設,而且促成將空中、空間力量的一體化。因而,未來信息化戰爭中,參戰力量的體製很可能會由以作戰平台類別為主相區分,轉向以作戰任務為主相統一上來。即按區域和任務,對空中、陸地、海上部隊實行一體化的編成,軍種體製的壁壘最終將被打破。作戰力量將實行以小型多功能部隊為基本單元,根據遂行任務的要求靈活組合的模塊集成式編製。目前,加拿大軍隊就已取消軍種體製,實行按區域任務編組部隊的一軍體製。而美軍近年來試驗編組的各類聯合特遣部隊,也使以往井水不犯河水的軍種體製開始動搖,這種變化既預示著未來軍隊體製編製建設的方向,也預示著未來戰場上混成軍的出現。

演變之五:參戰力量的主從界限

在係統集成的作戰力量中,技術支持係統、火力打擊係統、作戰指揮係統等同樣重要。在非接觸作戰中,前沿部署與縱深配置、戰區內與戰區外參戰人員的作戰環境相似或相同。參戰力量中出現任何一塊“短板”,都會降低軍隊整體作戰的能力。在網絡戰和特種戰中,非軍人同樣可以成為戰鬥人員,非軍事機構同樣可以參與軍事活動。信息化戰爭更加依賴社會科技力量的參與和保障。新技術兵器的首批操作者將是它的設計者和製造者;許多技術性和社會性強的軍事任務將以法律和合同的方式交由地方完成。那種傳統的作戰力量之間的主從關係趨於模糊。

應當指出,上述情況是戰爭形態處於轉變期出現的動態特征。未來戰爭的形態終將由變革過程中的模糊狀態走向新質意義上的明晰和確定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