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組模塊化
冷戰結束後,局部戰爭、武裝衝突和各種突發事件成為威脅各國安全的主要形式,需要大規模動員預備役部隊的情況大大減少,現役部隊的編組趨向小型化、多樣化,以應付各種不同規模的威脅。這在客觀上要求預備役部隊多建製多級別予以快速補充。因此,預備役的編組小型化、模塊化成為預備役部隊發展的一個基本趨勢。如20世紀90年代以前,法國以在歐洲大陸與蘇聯進行大規模地麵戰爭為備戰重點,預備役師為部隊主要編組形式,而目前,法國為奉行有限的對外幹涉戰略,適應向海外快速部署的需要,開始將團級部隊作為預備役部隊的主要編成形式,並編有大量擔負作戰及保障任務的預備役分隊。英國的預備役部隊也實行了模塊化、小型化編組,地方軍一般不編組師和旅級部隊,其基本的編組形式是各種不同用途的預備役團,此外還編有大量的營以下作戰、支援及勤務保障分隊,以便進行模塊化對口補充。
構成多樣化
由於戰爭樣式等的發展變化,預備役部隊在現代戰爭中所麵臨的任務將變的複雜多樣,這就要求其編成多元化、多能化。首先,預備役部隊的軍兵種結構必須合理。未來作戰是諸軍兵種聯合作戰,軍兵種結構不合理就會直接影響到作戰任務的完成。特別是在近期幾場局部戰爭後,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未來的預備役部隊應改變目前以陸軍預備役為主的模式,建立結構合理的軍兵種專業結構,以適應不同軍種和專業領域的需求。美軍己對軍種預備役部隊進行了新的結構調整,陸軍預備役部隊的步兵師團將減少,其他兵種和專業兵種的預備役部隊將增加,海、空軍也將建立戰略海運、戰略空運、空中加油、電子對抗等專業預備役部隊。這種多樣化的編成可使其預備役部隊遂行各種作戰任務和非軍事任務。
裝備現代化
積極改進和發展預備役部隊的武器裝備,提高預備役部隊的戰鬥力,已成為多數國家的共識。西方發達國家的預備役部隊在裝備上已逐步向現役部隊靠攏。美軍就明確提出,對預備役部隊中的應急待命部隊、配屬旅、戰備加強旅等戰備模塊等級要求高、在危機時和戰時作為首批力量投入戰場的單位,其換裝過程要與現役部隊保持同步。美軍陸軍預備役部隊已裝備了先進的M1A1主戰坦克、“帕拉丁”野戰火炮、“複仇者”防空導彈係統;空軍預備役部隊在繼續裝備F-15和F-16戰鬥機的同時,還裝備了4架B-1B戰略轟炸機和8架B-52戰略轟炸機;海軍預備役部隊增編了現代化的滾裝船、掃雷指揮控製艦、P-3C反潛巡邏機,還裝備了“肯尼迪”號核動力航空母艦。英、法、德等國家的預備役部隊也根據自己所擔負的任務,在武器裝備上向現役部隊看齊,逐步縮小了預備役和現役部隊在裝備上的“時間差”和“質量差”。
使用經常化
在預備役的使用上,一些發達國家,特別是現役部隊裁減量大的國家,正逐步擴大預備役的使用範圍,使預備役部隊的使用也趨於經常化。如美國將現役部隊的部分職能賦予預備役部隊,為了突破國會對平時使用預備役的限製,美軍普遍采取了以執勤代訓的方法,讓更多的預備役部隊參與在海外的非戰爭行動、戰鬥支援和戰鬥勤務支援行動。如1995年美軍在派往西奈半島執行維和任務的部隊中就有80%來自預備役;美國對前南斯拉夫地區進行的“尖刀衛士”海上封鎖行動、向波斯尼亞空投援助物資的“提供希望”行動中,也都有大量的預備役人員參加。通過采取這些行動,不僅保證了現役部隊能集中精力做好大規模戰爭的準備,同時也使預備役部隊經受了鍛煉,增強了預備役與現役部隊的協同作戰的能力。最近,美軍還提出了未來和平時期的70%戰鬥支援任務都將由預備役部隊承擔的設想。法國也製定了預備役使用的新原則,允許軍隊在危機時期甚至在和平時期根據需要征召預備役人員服現役,擔任臨時任務,參加人道主義行動和救災活動。俄羅斯和獨聯體等一些國家也都按照應付局部戰爭和地區衝突的原則,研究改革預備役建設和使用問題。
戰爭形態演變新趨向
進入21世紀,新軍事變革掀起的巨大浪潮,使戰爭形態進入加速轉型的發展階段,一係列新的變化引人注目。如果說,20世紀末戰爭出現“攻防界限淡化”、“前後方界限淡化”和“作戰層次界限淡化”等特征,是機械化戰爭進入高級階段的高度立體性和快速流動性所決定的,那麼,進入21世紀初,在高技術戰爭日趨成熟並邁入信息化戰爭的初級階段後,戰爭形態還將發生一係列更為深刻的“界限”變化。
演變之一:大戰與小戰影響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