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群迅猛發展,人類社會技術形態開始由工業時代向信息時代轉變,世界軍事領域發生了一場深刻的革命性變革,戰爭形態隨之出現第三次時代轉型——機械化戰爭形態開始向信息化戰爭形態轉型:信息化武器裝備在戰爭中發揮出極其重要的作用,精確製導武器遠程打擊等成為重要手段;戰場空間向陸、海、空、天、電(磁)多維領域擴展,爭奪製空權、製海權、製天權、製信息權的鬥爭空前激烈;聯合作戰要求指揮體係實施快速高效靈敏的指揮,現代戰爭已成為體係與體係的對抗。與此同時,世界各主要國家紛紛調整軍事戰略,不斷改變軍隊建設方略,以奪取新的軍事製高點。未來20年,人類社會由工業時代向信息時代的轉變將加速發展。對世界各國軍隊來說,這20年也將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世界新軍事變革波及的範圍將進一步拓展,變革的力度將逐漸增強,不僅發達國家取得重大突破,一些中等發達國家或地區性大國也將迅速實施或深化軍事變革。洶湧而來的世界軍事變革大潮,已向中國提出了不可回避的嚴峻挑戰。
人類社會技術形態和戰爭形態的時代轉型,在向我們提出嚴峻挑戰的同時,也提供了難得的曆史性機遇。與以往相比,當前的時代轉型有兩個比較突出的特征。一是信息化對工業化或機械化積累的要求並不很高。信息化並不是在工業化、機械化高度發達的基礎上自然產生的。就技術本身來說,工業化、機械化程度再高,也不會自然產生信息化。軍事變革是以軍事技術變革為基礎條件的,因此,充分利用最新科技成果,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群主導、帶動和改造傳統的機械化軍事係統,將使戰爭發生質的飛躍,從而改變軍事係統的麵貌。二是信息技術更新周期短,普及速度快,擴散範圍廣。世界範圍內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為我國我軍發展信息技術提供了難得的環境和條件。
曆史表明:能否積極迎接挑戰,抓住機遇實現變革,會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支軍隊產生重大的曆史性影響。當年,錯過了工業革命的曆史機遇,導致中國軍隊上演了一場大刀長矛對洋槍洋炮的曆史悲劇。今天,當百年不遇的軍事變革機遇期再次出現在我們麵前時,如果錯過這一發展時機,將意味著錯過一個時代。因此,抓住機遇,推動中國的軍事變革,便成了我們必須作出的戰略選擇。
與時俱進的指導理論
一般來說,軍事變革的指導理論必須解決好3個問題:變革方向、變革模式和變革途徑。20世紀90年代以來,麵對嚴峻的挑戰和曆史性機遇,軍委江澤民主席提出了一係列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了具有鮮明的與時俱進品質的推動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指導理論。
(一)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根本方向:進入信息化戰爭時代。軍隊戰爭準備的形態和樣式發生方向性轉變,是軍事變革的根本要求和標誌。1993年,我軍軍事鬥爭準備基點實現了由應付一般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向準備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的轉變。對於什麼是高技術戰爭的問題,全軍經曆了一個認識不斷清晰和深化的過程。對此,軍委江澤民主席深刻指出:“高技術戰爭,是以信息化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戰爭將成為二十一世紀的主要戰爭形態。”這一重要論斷,科學揭示了高技術戰爭的內涵,是對軍事鬥爭準備基點轉變的進一步升華。軍事鬥爭準備基點的轉變,實質是由工業時代的局部戰爭向信息時代的局部戰爭轉變,具有明顯的質變性質,已經引起中國軍事領域一係列深刻變化,成為我軍由機械化時代邁向信息化時代的重要標誌。
(二)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目標模式:軍隊實現科技密集型和質量效能型。軍事變革最終體現為軍隊結構的轉型和軍隊模式的確立,因此,軍事變革指導理論必須對軍隊建設模式作出科學規定。1995年,中央軍委明確指出,軍隊建設要實現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的轉變。這一戰略決策,是人類戰爭形態由機械化戰爭向信息化戰爭過渡的時代要求,也是軍事變革對軍隊建設模式的根本性要求。機械化戰爭要求軍隊是雄厚人力與龐大機械化裝備的結合體,戰爭往往表現為大規模集團作戰和數億噸“鋼鐵傾瀉”的特征。信息化戰爭對軍隊模式的要求則是精兵、合成,戰爭以“信息決勝”為主要特征,科技水平和質量水平決定著軍隊的戰鬥力。為此,中央軍委提出的軍隊建設“兩個根本性轉變”,是正確把握現代戰爭形態轉型規律的結果,具有鮮明的軍事變革特征,已成為中國軍隊建設邁向信息時代的坐標。
(三)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基本途徑:以信息化帶動機械化,完成“雙重曆史任務”。從工業時代中期到信息時代,西方軍事強國走過的道路是:半機械化——機械化——信息化。我軍處於機械化任務尚未完成,同時又要努力向信息化過渡的特殊階段。麵對這種情況,黨的十六大要求全軍“努力完成機械化與信息化建設的雙重曆史任務,實現我軍現代化的跨越式發展”。這一要求蘊涵著三個基本點:一是我軍建設必須以信息化為重點,這是軍事變革的標誌;二是我軍建設不能拋棄機械化,這是由信息化戰爭的客觀要求和我軍實際所決定的;三是必須加速機械化與信息化的緊密結合,這是信息化戰爭對機械化的新要求,即機械化已不是工業時代傳統意義上的機械化,而是符合信息時代要求、與信息化緊密結合的機械化。“努力完成雙重曆史任務”,將標誌著中國特色軍事變革階段性成果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