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把實現利益目標的謀略思考分為四個層次:“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計策方略的選擇是自上而下,逐次下移。首先分析雙方利益矛盾的大小,找出影響雙方利益矛盾的關聯因素,對關聯因素分類排隊,看是否可以通過影響或破壞對方的認知係統、改變對方的決策,實現自己的利益目標。如不然,再看是否可以從戰略交合上找到出路。如拆敵聯盟,擴大自己的聯盟,造成強大的外交攻勢,形成有利的戰略格局等,使對手屈服於我的意誌。如果必須使用武力,應盡力創造機動戰,避免攻堅戰、消耗戰。如果不得已而必須攻堅,則應充分準備,盡可能減少犧牲,減少代價。
軍事謀略最完美的境界,在於追求一個決定性的結果,而不需要經過慘烈的戰鬥。相比較,“代謀”和“伐交”,是代價最小或不付代價的方略集。而“伐兵”和“攻城”,對抗雙方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在今天的高技術戰爭中,處於絕對優勢的一方在追求自己的“零傷亡”時,卻要造成對方的大傷亡。
人類進入信息時代,信息戰將逐步演化為主要戰爭樣式;戰爭的軍事目的也由“消滅敵人,保存自己”,轉為“控製敵人,保存自己”。從而,孫子的“謀攻”、“全勝”思想,有了得以實現的充分條件。
領導人的戰爭
芸芸眾生中,領導人,無疑是一個令人尊敬並神往的稱呼。
千古曠世,天地之大,唯領導人獨尊!
一個國家的興盛和強大,是決然離不開一個優秀的領導人的。
人類曆史上,領導人是國家或群體的主要決策者和靈魂人物。無論曆史如何評價他們,他們都是國家或群體的脊梁。
領導人的作用就在於用他的個人品質、能力素質綜合而成的精神因素,彙聚一種國家或群體的人氣,按照上下齊心、分工明確、統一行動的共有性原則,推動戰略思想到戰略目標的實現過程,並最終達到一個理想結果的展現境界。
領導人戰爭,是人類按照理想戰爭思維,正在步入理想戰爭佳境,以領導人的榮與辱、生與死來決定國家或群體興衰的一種現代戰爭形態。今天的世界,因領導人對戰爭活動越來越起到的巨大的推動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所以,領導人戰爭的特征越來越得以凸顯。
人類的曆史,與其說是一部戰爭的曆史,倒不如說是一部領導人戰爭的曆史。人類戰爭形態的演變雖然有以時代特征為主體的規律性稱呼,如農業戰爭、工業戰爭直到今天的信息戰爭。但我們不能不看到,這種“粗放式”的概括性稱呼隨著人類進入信息時代以及高技術的迅猛發展,已經越來越不適應戰爭的內在性本質了。可以說,戰爭的稱呼也隨著魅力四射的信息文明的推進,正以超越我們的想象力,進入一個充分展現戰爭自身個性魅力的佳境。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尤其是進入21世紀的今天,領導人戰爭越來越展現出它獨特魅力的、卻又隱含著未來規律的、令你不能不以戰爭新思維來思考的理想戰爭軌跡。
人類戰爭,因為技術的一次次革命而變得極富張力,猙獰恐怖。民眾的巨大傷亡,物質財富的巨大損失,令領導人背負著千鈞一發的曆史重擔。
領導人的戰爭領導藝術直接決定著戰爭的主脈搏。領導人的戰爭念頭和戰爭計劃直接導致千百萬民眾的生與死,領導人在戰爭的舞台上隻是一個裁判者而非一個直接參與者。戰爭的舞台上的精彩畫麵是由那千百萬骷髏骨加上難以計數的金錢組合而成。
但是,當美國人為了製造超級殺傷力的原子彈設計了計算機後,人類戰爭就不再是由領導人個人說了算的、揮手即進軍的社會行為了。由互聯網、手機短信、遠程視頻等技術組成的人類信息平台已經將農業時代、工業時代戰爭決策的特權一一打破。民眾,正在成為戰爭的裁判者。
領導人,無論你願不願意,你正在成為戰爭舞台上的一對一的拳手。
薩達姆隨著伊拉克戰爭的爆發,已經由那個身著軍裝,威風凜凜的大人物,今天變成了美英聯軍(很快就會成為他曾經領導下的伊拉克民眾)的階下囚,而他的老對手布什在即將臨近的總統大選中,隨著美國兵在伊拉克戰場上的傷亡的增加,連任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小。亞辛,一位倡導著以暴易暴的人彈攻擊思想卻坐著輪椅的老人——哈馬斯著名的精神領袖,雖然終生以微薄之力救助著巴勒斯坦貧民,但仍然躲不開那三枚奪命的導彈,他的繼任者蘭提斯也死於“定點清除”,他們的老對手沙龍——這位曾經奮勇作戰的老軍人,在興高采烈地成功實施一連串“定點清除”行動後,在世人的眼中,越來越成為那個刑場執刀人的模樣。
有一部電影告訴我們一個人生的哲理,一個人的痛苦相對於天下人的痛苦時,便不再是痛苦了。由此,一個人的生與死,相對於天下勞苦大眾的生與死時,便不再是生與死了。亞辛正是追求著這個理想境界,他聲稱他在盼望著這一天;沙龍呢?他是一位堅定的猶太愛國者,一位執著的以色列國防軍軍人,他執刀人的痛苦比起那些在人肉炸彈中喪生的以色列平民的痛苦來,便不再是痛苦了,因此,他在中東那個事非之地,隻能笑,也許是無可奈何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