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年發展,溫哥華港已是加拿大最大的多用途綜合性港口,也是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其貨物年吞吐量5000萬噸以上,每年與世界上 90 多個國家或地區進行著 290 億美元以上的貨物貿易。溫哥華港口為加拿大國內提供了 62000 個工作崗位,國民生產總值 (GDP) 達到 16 億美元。
穩固的經濟基礎,外加優良的自然環境,溫哥華魅力四射,吸引了旅行者和移民族的注意。置身繁華大街,又能與自然親近,溫哥華就能提供這種生活,最近幾年的聯合國調查顯示,溫哥華是一個富裕的綠色住宅城市,沿海岸線而築的街道極富特色,市內設計集中,走在其中,感覺清爽放鬆。對於旅遊者就像當地居民一樣,溫哥華首先是個空氣新鮮的城市,卓越的生活品質令人稱歎,盛行帆船、垂釣、遠足、滑雪運動。全球最大的城市公園——斯坦利公園、加拿大最長的橋梁——獅門大橋,以及一年一度的加拿大國際博覽會、溫哥華藝術節等,也是享受生活派的摯愛。
現代都市文明和自然美景的完美結合,無論在東西方國家中,都堪稱楷模。34萬華人構建的溫哥華唐人區,就是繼三藩市、舊金山之後北美最大的唐人街。
就在人們被溫哥華的美景、人文感動,對移民該城蠢蠢欲動時,溫哥華未來遭受9級地震的消息相當於兜頭一盆涼水。事實上溫哥華和智利一樣,地處北美洲西北海岸長度超過1000公裏的卡斯卡迪亞斷裂帶上。大約每500—600年該地塊就會發生一次大地震,上一次地震是在1700年,當時一場裏氏9級的超級大地震激起了30—40英尺(約合9—12米)高的巨浪,就連對岸的日本沿海村莊都遭到破壞。
更令人驚懼的是,2010年,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教授戈德芬格則表示,在未來50年裏該地塊發生超強地震的幾率是80%。一旦爆發,美國加州、西雅圖、波特蘭和加拿大溫哥華將深受其害。有科學家利用計算機模擬9級地震的情景,發現震動將持續2—5分鍾,屆時從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到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承受質量欠佳的建築將無一幸免,高速公路和橋梁全線崩塌。地震還將在短時間內引發強烈海嘯,當巨浪湧向海岸的時刻,地勢低窪的海濱城市難逃被淹的命運。
如果幸運,溫哥華能夠逃過地震這一劫難,那麼氣候變暖導致的海平麵上升對於溫哥華則是必須麵對的更大難題。
致力於氣候變化和海平麵上升影響的維多利亞大學教授沃克曾公開稱,加拿大80%的海岸線都將因海平麵上升而被淹沒,“為冬奧會提供服務的機場也是如此”,而這個機場就是指溫哥華國際機場,他之所以得出這個結論,是將不斷上升的海平麵、頻繁的暴風雨、持續的菲沙河洪水泛濫和導致地麵下陷的商業發展等等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得出的。
強震和海水淹沒,隻要兌現一樣,加拿大對外貿易最為倚重的溫哥華港將極有可能受到重創,而世人,對“宜居家園”最崇高的向往將破滅。
歐洲·危險的氣候蹺板
英國
倫敦
[名片]
災難性質:海水淹沒
劫難程度:★★★★★
行政歸屬:英國首都
總麵積:1579平方公裏
總人口:750萬
GDP比重:30.2%(2009年數值:6955億美元/21870.18億美元)
平均海拔:24米
建城時間:2000多年前
倫敦:水嘯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