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世界歎息 (4)(1 / 3)

每年超過1100多萬人次的旅遊大軍,不僅豐富了城市的風景,也直接奠定了邁阿密的“國際遊輪之都”的聲名。邁阿密擁有12個超級郵輪碼頭大廈和2公裏長的停泊位,每年接待遊客500萬人次以上,提供了34.5萬個就業機會,僅郵輪和貨物轉口就給邁阿密每年帶來超過140億美金的收入。

據守佛羅裏達州的最南端,邁阿密得意於自己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殊不知它們給城市帶來如潮的遊人同時,也為颶風形成創造條件。眾所周知,颶風是一個巨大的熱力發動機,溫暖海水蒸發的蒸汽碰到風暴之後便濃縮、冷卻,釋放大量的能量,為颶風提供動力。身處比斯坎灣、佛羅裏達大沼澤地和大西洋之間,夏秋季節的邁阿密,最易於形成颶風。百科網頁在解釋這個城市的氣候時,稱它是被統計出的最有可能遭受颶風襲擊的城市。美國曆史上損失最大的一次自然災害,就是1992年8月襲擊邁阿密的“安德魯”颶風。

未來,造訪邁阿密的颶風會更頻繁麼?還有無其他城市之害?IPCC第四次報告(2007)報告明確指出,全球變暖將導致氣候災害更加普遍:熱帶風暴(台風、颶風)將更頻繁、更猛烈光顧;海平麵上升,將使沿海城市常受洪澇之苦。

那麼結果會怎樣?2007年的一係列數據,似乎都在佐證新加坡《聯合早報》對邁阿密在百年之內麵臨淹沒危險的報道。

根據IPCC的這份報告,到2100年全球海平麵將上升18-59厘米;這年9月,美國亞利桑那州大學科學家分析認為實際情況更為嚴重,預計海平麵上升1米。在這種情況下,多位頂尖科學家稱邁阿密會遭遇“滅頂之災”。

這不是聳人聽聞。按照2008年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對海升威脅全球城市的評估標準,低海拔(海拔10米以下)的城市都將受到海平麵上升的影響。照此推算,隻有3英尺(約為0.9144米)平均海拔,最高地不超過4.515英尺(約為1.376米)的邁阿密,在上升1米的海水麵前,其危險程度,不用再說。

洪水和颶風會破壞漂亮海灘的風景,遊輪不能出海。這無異於對邁阿密支柱產業——旅遊來了一次釜底抽薪。2007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根據IPCC第四次報告對2070年全球海平麵上升50厘米的預測,公布了一份全球變暖導致的130個受洪災影響的港口城市。其中情況最嚴重的是邁阿密,預計經濟損失為3.5萬億美元。

如果一切發生,我們不能再鎮定地自語:別怕,這隻是電影。因為,一切都在朝科學家們預言的那樣發生著……

加拿大

溫哥華

[名片]

災難性質:海水淹沒、地震

劫難程度:★★★★☆

行政歸屬: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

總麵積:2930平方公裏

總人口:3387萬

GDP比重:13.0 %(2009年數值:1744億美元/13394.74億美元)

平均海拔:未有更準確數字

建城時間:1886年

溫哥華:夢碎“宜居家園”

2010年3月初,科學家預測北美洲西北海岸未來50年裏爆發裏氏9級的超強地震的幾率為80%,加拿大主要港市溫哥華將深受其害。致力於氣候變化和海平麵上升影響的維多利亞大學教授沃克曾公開稱,加拿大80%的海岸線都將因海平麵上升而被淹沒。

溫哥華,這個多次被聯合國評為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城市,因紀念白人船長喬治·溫哥華尋找西北通路來此地的貢獻而得名,也因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耀眼的紅楓吸引世界各地人前往紮根。溫哥華位於加拿大西岸入口處,不僅背靠落基山麵向太平洋,還臨美、加邊界。目前,在麵積2930平方公裏的土地上,生活著三千多萬人口,其中亞裔占25%以上。

坐擁加拿大第三大城、加拿大西岸最大港口的美名,溫哥華的工業著實為加拿大經濟交上滿意答卷。除基礎工業如木材、礦產外,溫哥華經濟的重中之重當屬其深水不凍良港。把守聯係亞洲的最佳航線,溫哥華當仁不讓地成為加拿大通往東方的“太平洋門戶”。從19世紀末開通溫哥華與上海的航線,絲綢、茶葉、瓷器和木材經此運送,到目前的溫滬之間全國40%以上的穀物經此中轉、出口,溫哥華港僅小麥的年出口量就衝擊到800多萬噸,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最大小麥出口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