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天飛機的結構材料要求很高。在飛行時,它頭部和機翼前緣的表麵溫度可達2760℃。這樣,像航天飛機上的防熱瓦塊式外衣,就不再適用了。科學家們研製了一種新型複合材料來代替,並且在一些特殊部位采用新型冷卻裝置,避免了高溫的傷害。

空天飛機最大優點是運輸費用隻有航天飛機的十分之一,並且不需要規模龐大、設備複雜的航天發射場。空天飛機完成一次飛行後,經過一星期的維護就能再次起飛。人們可以像坐飛機一樣進行宇宙旅行。即使不上太空,乘坐它去大洋彼岸看望朋友也很方便。

5.通向宇宙的“電梯”

航天飛機出現後,人要離開地球去太空就方便多了。不過,用航天飛機運輸,每100克貨物約需1500美元。這實在太貴了。科學家從聳入雲霄的鐵塔和摩天大樓中的高速電梯得到啟示,設想建造一個具有同步衛星高度的鐵塔,在塔中安裝高速電梯,那麼人們就可以隨意往返於太空和地球之間了。然而,這僅是一個設想。

這樣的高塔要有3.58萬公裏高,為了保持塔身的穩定,使其不被自己的重量所壓彎,塔底麵積至少得占地40萬平方公裏,相當於20個北京市,這是難以做到的。

科學家們沒有放棄他們的設想,他們改變了一下思維的角度,提出了建造一個從同步衛星往下延伸的“倒塔”的主意。

他們設想從衛星上掛下一個梯子,通到地麵。這個從天而降的梯子長達3.58萬公裏。

如果衛星帶著這樣一個又長又重的梯子,在地球引力(即重力)的作用下,會連同梯子一起掉下來。如何使這個“下天梯”以及衛星懸在空中呢?必須再從衛星向上建造一個“上天梯”,當上天梯的高度達到10.8萬公裏的時候,它所受的向上的力就同下天梯所受向下的力大小相等,互相平衡,衛星就不會掉下來,這個太空天梯便懸掛在空中了。

建造這種太空天梯,需要先在地球同步軌道上,即距赤道3.6萬公裏的高空建一個大型航天站,然後從航天站開始,分別向兩頭鋪設天梯。上下天梯的鋪設必須同時進行。每鋪設500或1000公裏,連接一個飛船或衛星,再繼續鋪設下去。

空中天梯並不是真正的梯子,它是一種不密封的通行電梯的管道。管道的四壁用電磁材料組成,利用電磁力推動電梯克服重力上升。電源由衛星太陽能發電站供給。電梯是一個很大的密封車箱,可以乘人、運貨,整個的衛星和飛船也可以裝在裏麵。電梯上升的同時,跟隨大梯一起繞地球轉動,越升高,重力越小,上升就越省力。當電梯帶著人返回地麵時,它靠重力作用自動下降,隻消耗很少的電能。

6.飛向火星

自從1969年7月21日格林威治時間3時51分,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乘“阿波羅”11號飛船登上月球成功以後,人類又開始了向與地球最相似的行星——火星前進了。

1964年11月5日,美國發射了“水手”4號,它是人類第一個發射成功的火星探測器。

1971年5月10日,美國發射的“水手”9號,成為第一個環繞火星運行的人造天體。

1976年,比“水手”號更出色的“海盜”1號、“海盜”2號在火星上著陸了。傳來的消息告訴人類,在目前的條件下,火星上任何時候都不大可能存在液態水,不過火星大氣中水蒸汽的含量大大超過了預料。“海盜號”還破天荒地在火星上發現了少量的氮——對生命而言,這是至關重要的元素。

人類要登上火星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離開地球到月球去,不過幾天時間,而到火星,航行單程就需要200—300天,往返需要600多天。在長時間失重條件下,宇航員如何保持身體健康是相當重要的。火星飛船要攜帶長時期宇航員所需要的水、氧氣、食品、燃料等,再加上飛船自身的重量,可達1500噸,這樣重的飛船在地麵用火箭發射是很難想象的。

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之一是建立永久性的航天飛機逐次送到航天站,在航天站,把在地球上製造好的火星飛船模塊、構件以及食品、燃料等,由航天站內組裝好火星飛船,再從這裏把它發射出去。另一種辦法是設法把火星飛船變為一個封閉的小天地,建成一個閉合的生態係統,猶如我們地球的生物圈一樣,能進行自然的物質循環,製造氧氣、水、食物等,以大大減少火星飛船上宇航員生活給養的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