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蛙比雌蛙的身體長,雄蛙體長一般在61~85毫米,雌蟾的體長63~81毫米。它們的卵呈環狀,蝌蚪體長在73毫米左右。身體背部是淺棕色,尾巴是黑灰色。
35.雨後的歌唱者——你知道是誰嗎
雲南小狹口蛙分布在我國的四川、貴州、雲南一帶,生活在山區靠近水源的地方。雲南小狹口蛙群體的數量很多,雨後鳴叫聲相當的大,這樣也很容易捕捉到。雌蛙體長在48毫米左右,雄蛙沒有雌蛙的體長。
雲南小狹口蛙平時生活中背部為土棕色,且有米黃色細邊的深棕色斑紋對稱分布,到了兩眼之間,呈倒置三角狀,後端在枕部分叉,向兩側斜行至胯部,體側各有一條與之平行的深色斜縱紋;胯部有一對醒目的深色眼點狀斑;四肢都有橫紋;腹麵全為不規則雲狀斑,咽部色深。蝌蚪體扁平。前肢長;眼睛很小,位於頭部兩極側;口位於吻端,無唇齒或角質頜,口緣膜狀;鼻孔黑點狀,相距很近;舌圓形,吻短而圓,不超出下頜;皮膚光滑。
在每年的繁殖季節到來的時候,它們把卵產在水塘岸邊的水草上或者在水塘內的樹枝上,單行或者成片地粘連在一起,卵徑在1.5~2.0毫米。6月份左右,在水塘周圍可以采到它們的卵以及蝌蚪。
36.紅蹼樹蛙
紅蹼樹蛙在我國分布在廣西、雲南、海南、西藏等地,生活在海拔80~2100米的熱帶地區,經常活動在草叢、茶樹、灌木叢、小喬木上,在水塘、水溝等地方也能見到它們。以瓢蟲、蝶類等的幼蟲為食。蝌蚪全長47毫米左右,頭長18毫米左右,尾長29毫米左右,後肢芽9.2毫米左右。成體的雄蛙體長34毫米左右,雌蛙48毫米左右。
紅蹼樹蛙體型扁平,頭長大於頭的寬度,胯細,舌頭很窄,瞳孔橫置,指端有吸盤和橫溝。
背部皮膚光滑,一般情況下背部顏色是紅棕色,上有不明顯的深色斑紋,並有一深棕色“×”斑。四肢有深色橫紋;趾間蹼為猩紅色;腹麵是黃色。成體腋部及體側各存一對黑斑。體背棕褐色,體腹麵淺灰棕色,尾肌淺棕色,尾鰭透明,體側、尾肌及尾鰭上有棕黑色細斑。
37.女貞子樹上的“居民”
黑蹼樹蛙分布在我國廣西、雲南等地,棲息在海拔1000米的熱帶雨林中,在幹旱季節就來到森林中生活,到了雨季則會出現在水塘附近的灌木叢、草叢上,甚至還會在公路上活動。
黑蹼樹蛙成體細長而有些扁平,雄蛙的長度要小於雌蛙的長度,雄蛙體長在69毫米左右,雌蛙約83毫米。頭寬,鼓膜圓,舌梨形,後端缺刻深;瞳孔平置。
前肢較長,體背皮膚平滑,體側、胸腹及股後滿布小圓疣,股腹麵小圓疣間雜以較大的圓疣;四肢有綠色橫紋,瞳孔暗褐色。
每年的6月份是它們的繁殖季節,主要在女貞樹以及其他闊葉樹上能看到它們的卵泡。
38.你見過寶興泛樹蛙嗎
寶興泛樹蛙分布在我國的湖南、雲南、四川一帶,生活在海拔2000~3000米的高山靜水坑等地。
寶興泛樹蛙身體肥碩,頭較寬,雌蛙體長67毫米左右,雄蛙略小於雌蛙的體長。雌蛙的吻端高而圓,雄蛙吻端斜尖,它們的鼓膜很小但可以很明顯地看見。皮膚有些粗糙,背部皮膚顏色是綠色,上有不規則的棕色小斑點;腹麵是乳白色或者有一些很不規則的黑點。
每年的4~6月是它們的繁殖季節,卵泡是乳白色,隱藏在草皮或石頭下。蝌蚪灰棕綠色,雜有金黃色小點,口角兩側各有一條乳黃色條紋。
39.白頰小樹蛙
白頰小樹蛙的獨特之處是眼下方頰部有銀白色寬常紋。白頰小樹蛙在我國分布在雲南地區,棲息於海拔1040米的潛水池塘旁邊的樹枝上。白頰小樹蛙體型小,纖細,體長在26.8毫米左右。
在晚上,叫聲就像彈琴的聲音,非常優雅。
白頰小樹蛙頭較長;指較長而扁;舌較窄長;吻尖長,呈三角形;沒有犁骨齒;皮膚背麵光滑,背部有很小的小黑點;上眼瞼有少數較大疣粒;顳褶細而清晰,一直達到肩上方;四肢很細微的小痣粒;前後肢的背麵有較大的黑點,全身大部分區域被深棕色淺紋所覆蓋;腹麵是白色。
產下的卵以堆狀分布。
40.小巧玲瓏——鋸腿小樹蛙
鋸腿小樹蛙的顯著特征是前臂的皮膚有鋸齒狀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