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背上有小黃星星的動物——黃星點蠑螈
黃星點蠑螈主要分布在加拿大。身體全長一般在150~200毫米,有少數的成員長達250毫米。以甲殼類、水生昆蟲、軟體動物或其他兩棲類為食。喜歡生活在落葉林中的流水或池邊附近的樹林之中,平時都能見到它們的蹤影,但繁殖期除外。在冬季到春季初期這段時間的降雨期,它們向繁殖地點移動。它們的繁殖方式是卵生,每胎在樹葉上產下10~250顆卵,經過30~55天即可孵化。
15.瘤背蠑螈
瘤背蠑螈分布在中國的廣西和貴州一帶,生活在海拔800~1800米山地的靜水域。
不過在水流較為湍急的地方也能見到它們的蹤跡。
昆蟲幼蟲和甲蟲是它們最為喜歡、也經常吃的食物。雄性瘤背蠑螈全長在124~133毫米,雌性在117~141毫米。雄性的尾部有斑紋,尾部前端有2條黑線,在繁殖期這2條黑線會變成深粉紅色。其繁殖方式是卵生。
16.平趾蠑螈
平趾蠑螈分布在波蘭和捷克以西的歐洲大陸地區。
它們全長在80~90毫米。在繁殖期間,雄性後肢變形為扁平的蹼狀。此外,尾部的絲狀突起非常發達。
繁殖方式為卵生,春季是很好的繁殖期。
在繁殖期間,不論在小水灘、湖池或小型河川等各式水域都能見到它們的蹤跡,其他季節則生活在陸地上。
昆蟲和小蚯蚓是它們主要的食物。
17.來自於香港的香港蠑螈
香港蠑螈分布在香港及九龍半島。生活在海拔270~900米的山地流水區,以水棲生活為主。
身體全長可達150毫米左右。雄性的香港蠑螈尾部呈紫紅色,並具有銀白色條紋。
以捕捉蝌蚪和蝦為食物。
繁殖方式為卵生。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2月份會在水草上產卵,卵數有120顆左右。
18.貌若金絲的生物是誰
金絲蠑螈分布在美國路易安那州,東南部至密西西比河以東,南至佛羅裏達州西南部。
金絲蠑螈身體全長100~160毫米,有的成員最長可達200毫米。
繁殖方式為卵生,一般它們在淺水區進行產卵。幼體身上有斑點,成體後斑點變成線條狀。幼體長到50毫米大小即可進行變態。生活在潮濕山溝或湧水區等經常水氣充沛的區域,以岩石或堆積物下方潛藏的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
19.芝麻蠑螈是什麼樣子
芝麻蠑螈全身布滿了黑色小斑點,像一粒粒芝麻。
芝麻蠑螈分布在中國東南部的浙江、廣西、廣東、福建、江西、江蘇等地區。
身體全長超過200毫米,屬於超大型溪流型蠑螈。它們以白天活動為主,在繁殖期以外的時間,也在水中生活。繁殖方式也是卵生,它們產卵相對於其他種類較少,因為它們的卵直徑高達3~3.5毫米。它們靠捕捉溪流中的蝦或甲蟲來充饑。
如果進行人工飼養,它們也會捕食小魚。
20.攀岩能力極強的兩棲動物
墨西哥無趾蠑螈分布在墨西哥至洪都拉斯臨大西洋岸間。生活在熱帶及亞熱帶幹燥或潮濕的森林低地。繁殖方式為卵生,以昆蟲為主要食物,全身長在120~150毫米,手足四肢均呈蹼狀,具備攀附樹木及岩石的能力,尾部的斷麵呈圓桶形,能借此來攀爬樹枝。
21.細痣棘螈
細痣棘螈分布在我國的安徽、湖南、海南、廣西、四川、貴州、甘肅,國外分布在越南北部。細痣棘螈身體的長度在120~150毫米,尾巴的長度為頭體長度的85%(雌)~88%(雄)。犁骨齒列呈尖端向前的倒“V”字形。皮膚粗糙,密布瘰粒。頭背脊棱不是很發達;正背中央脊棱明顯,有與脊椎相應的凹痕;背側各有一行瘰疣(肋腺),其下多有肋骨尖端支持。頭背兩側有骨質脊棱。
通身都是棕黑色,腹部的顏色很淺,指趾端、泄殖肛孔周緣及尾下緣為橘紅色。繁殖方式也是卵生,每年的4~7月是它們的繁殖期,卵一般會產在河流岸邊的斜坡上,隱藏在腐葉下麵,不易被發現。
每隻雌細痣棘螈產卵30~60粒,有單個分散開來的,也有堆成一團,卵徑3~4毫米,充分吸水膨脹後的卵膠膜直徑可達10毫米左右,晶瑩如珠。
細痣棘螈棲息在海拔500~1500米的山區以及樹林茂密、陰暗隱蔽度較好的林下水源及其附近的腐葉中或樹根洞穴內。除了繁殖季節,它們生活在陸地上。主要食物為:昆蟲、蜘蛛、幼蟲、蚯蚓蛞蝓或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