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魚的先祖——兩棲動物探索篇(1)(2 / 3)

它們完全沒有肺部構造,全部使用皮膚進行呼吸。

身體纖細,四肢短小,一般背部都有條紋,肋骨間溝明顯。

6.中國火龍——東方蠑螈

東方蠑螈因腹呈米紅色而得名。

東方蠑螈在我國被叫做中國火龍,分布在我國的中部以及東部地區,生活在山地池塘或水田等靜水域,也有的生活在山澗溪流中流速較緩的水域。

它們的耳腺非常發達,眼部後方無紅斑。外觀與日本紅腹蠑螈非常相似,但體長卻隻有90毫米左右,屬小型種。

它們的繁殖方式為卵生。在春季時,它們會在每一顆水草上各產下1顆卵,幼體發育到全長35~40毫米後,便進行變態。不過,即使變態為成體,體側仍殘留有側線器官。

它們主要以各類昆蟲、小魚或蝌蚪為食。

7.森林深處的居住者——藍點蠑螈

藍點蠑螈全身布滿鮮亮的藍色斑點。

藍點蠑螈分布在加拿大和美國地區,繁殖方式為卵生。有的生活在茂密的森林中,有的生活在廣闊的草地上,主要潛藏於廢木的下方。它們身長可達100~130毫米,有肋條12根。以甲蟲等節肢動物為主要食物。

8.足跡遍布歐洲——黑斑蠑螈

黑斑蠑螈分布歐洲廣大地區,東到俄羅斯東部。大多生活在陸地上,在森林、沼澤地或常綠灌木區內的岩石倒木下能看到它們的蹤跡。繁殖期一般在春季,繁殖方式為卵生。繁殖地點以湖泊等靜止水域為主,產下的卵200~300顆。多生活在水草之間。

黑斑蠑螈全長70~90毫米,也有超過100毫米的個體。雌性的尾部稍呈鰭狀,上唇部略微突出。雄性的背部至尾部間的背鰭十分發達,後肢呈蹼狀,較為扁平。

9.沼澤地中的蠑螈家族成員——雲石蠑螈

在雲石蠑螈的背部,白色塊與黑色塊相間,像雲石的一種漂亮的黑白雲石。雲石蠑螈分布在美國地區,生活在沼澤地或河川流經潮濕砂地中的倒木或岩石下方。

雲石蠑螈全長90~120毫米。繁殖方式為卵生,秋季一般為比較好的繁殖期。它們會在陸地上的岩石或落葉下產卵,數量在100顆左右。雌螈負責守護,直到孵化出幼體,然後帶領它們慢慢地學習生存的技巧。大約在冬季降雨期孵化出新的小生命,幼體被降雨送到附近的水域中,開始它們的生活。

10.辣椒蠑螈

辣椒蠑螈像紅色辣椒,故而得名。

辣椒蠑螈分布在加拿大魁北克、美國緬因州至喬治亞州北部間的密西西比州東北部。生活在茂密森林中的冷泉、湧水區或洞窟中,有很強的水棲傾向,喜歡在潮濕和陰暗的地方生活。

辣椒蠑螈的身體一般全長在12~19厘米,不過也有超過25厘米的個體;從鼻孔到眼部間,具有明亮的黑邊條紋;繁殖方式為卵生;食物主要是昆蟲、蚯蚓、小甲蟲,有的時候也食其他同類的蠑螈。

巨型無趾蠑螈分布在危地馬拉至洪都拉斯東北部地區。生活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熱帶低地,不過在地表的枯木下方也可見到其活動蹤跡。繁殖方式是卵生,曾有人對其進行飼養,飼養時間竟達到6年零10個月的紀錄。

巨型無趾蠑螈全長可達180毫米以上,並因此而得名。尾巴很粗,能自斷其尾根較細的部分。食物是以小型昆蟲為主。

12.斑紋蠑螈

斑紋蠑螈分布在法國南部及西部地區。生活在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地,黏土質、凡砂質或石灰質等各式環境均可看到它們的蹤跡。

不過,在初春時期,它們就開始陸續地到水中生活,生活地點大多在池沼和小的湖泊等水域,一直會持續到夏季結束。

繁殖期間,雄性的斑紋蠑螈背部至尾部間長出背鰭。繁殖方式為卵生,在每年的3~5月,雌性斑紋蠑螈在水草上產下200~300顆卵。

它們多數成員的身體全長為120~160毫米,是體型比較大的蠑螈。

13.名字與本身相差甚遠的蠑螈——火焰蠑螈

火焰蠑螈分布在美國和加拿大地區。

身體全長在60~140毫米,體色為綠色,成體以水生為主,變體後身體呈紅色,並轉移到陸地上生活。

喜歡棲息在沼澤地帶、水池或者河川旁邊。

繁殖方式為卵生。主要食物是軟體動物、甲殼類、水生昆蟲或其他兩棲類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