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海軍陸戰隊”——兩棲動物學習篇(4)(1 / 3)

①滑蹠蟾科

被認為是最原始的無尾目,包括新西蘭的滑蹠蟾和北美洲的尾蟾,有時二者也被列為單獨的科,體型小。新西蘭唯一的兩棲動物就是滑蹠蟾,它們生活在近水的潮濕地區,產卵於潮濕的地麵上,當卵孵出的時候,卵已經完成變態,形如有尾的小蛙,在成蛙的背上。

尾蟾生活在寒冷的山區激流中,雄性尾蟾身後有形如短尾的交接器。

蝌蚪嘴上長有吸盤,這樣不會被激流衝走。

②盤舌蟾科

盤舌蟾科有4屬15種,其舌為圓盤狀而不能伸出。被認為是中國最原始的無尾目,包括鈴蟾和盤舌蟾,有時候把二者列為單獨的科。鈴蟾屬分布於歐洲到東亞一帶。分布於歐洲、北非和中東一帶。

③負子蟾科

負子蟾亞目被認為是原始的無尾目,分布於南美洲一帶。

負子蟾科包括南美洲的負子蟾和非洲的3屬爪蟾。因為3屬爪蟾趾端有似爪的角質結構,有時被單列為爪蟾科。負子蟾在繁殖的時候,將卵放在背上的小囊中進行孵化,卵完成變態或接近完成變態時離開母體。負子蟾科的成員完全是水生棲,後肢強勁有力並且有發達的蹼,前肢纖細無力而無蹼,沒有舌頭。

④異舌蟾科

異舌蟾科僅以墨西哥的異舌穴蟾為代表。分布於德克薩斯到哥斯達黎加地區。異舌穴蟾的分類有時被歸入負子蟾科,也會被單列成一個亞目。異舌穴蟾在地下挖洞生活,當遇到危險時將身體膨脹成球狀,以此來擺脫危險。

鋤足蟾亞目被認為是處於原始類型各進步類型之間的過渡類型。

⑤鋤足蟾科

鋤足蟾科包括鋤足蟾亞科和角蟾亞科,有時也把二者列為單獨的科。鋤足蟾科3屬幾種,分布於歐洲、亞洲西部、非洲西北部、南美洲等地區,蹠穿發達,適合挖洞穴居。角蟾亞科有7~8屬、70種之多,分布於亞洲東部、南部和東南部,多生活在山區。有的生活在海拔很高的地區,靠近水域棲息。

角蟾亞科在我國種類繁多,大多分布在橫斷山區一帶並且相當繁盛,有不少是我國特有的種類。鋤足蟾科的成員依據各自的身體結構以及種類不同,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有的水棲,有的挖洞。

⑥合附蟾科

合附蟾科分布在西歐和高加索地區,分類不是很明確,有時會被歸為鋤足蟾科的鋤足蟾亞科。合附蟾在陸地上生活,不挖洞穴居住,外形和典型的蛙類非常接近。

新蛙亞目包括無尾目中96%的種類。其分布範圍之廣,除了新西蘭之外,基本上遍及世界各地,甚至包括一些荒僻的島嶼。新蛙亞目的成員們主要分布於熱帶地區和南半球,以拉丁美洲的種類最為豐富。

⑦細趾蟾科

細趾蟾科分布於南美洲地區,種類多達52屬、800種,是兩棲動物中最大的一科,包括外形與蛙和蟾蜍相似的種類。細趾蟾科的眾多成員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它們的相貌也各不相同,有的像蛙,有的像蟾蜍,有的樹棲,和雨蛙很相似,還有的進行穴居。

⑧龜蟾科

龜蟾科分布於大洋洲,是細趾蟾在大洋洲相對應的成員,也有人將其歸入細趾蟾科。龜蟾科有大約20屬、100種左右,和細趾蟾科一樣,它們的成員中也有的像蛙,有的像蟾蜍,也有不少是進行穴居的。它們的成員中數胃育溪蟾最奇特。胃育溪是將卵放在雌蟾的胃中孵化,最後雌蟾將小蟾從口中吐出,這是20世紀才發現的。

奇怪的是,胃育溪蟾在20世紀80年代突然消失,距離被發現的時間隻有十餘年。它們的滅絕成為不解之謎,至今人們都不知道到底是什麼原因。

⑨塞舌蛙科

塞舌蛙科分布於印度洋中的塞舌爾群島,分類地位不定,有人認為它可能與龜蟾有一定親緣關係。塞舌蛙科是小型的陸棲蛙類,卵產於陸地上,卵直接孵化成小蛙,或者將蝌蚪背在背上直到變態成小蛙,而這些附在背上的蝌蚪,沒有嘴,不進食。

⑩沼蟾科

分布於非洲最南部開普敦一帶的山地急流中,分類地位不定,有人認為可能與龜蟾有一定親緣關係。成體的沼蟾趾端有吸盤,其蝌蚪的吸盤長在嘴上,吸盤可以附在岩石上,以免被激流衝走。

(1)雨蛙科

雨蛙科是兩棲動物的第二大科,有40餘屬,超過700種。絕大部分分布在美洲,特別是美洲熱帶地區,有的分布在大洋洲。分布在大洋洲的成員,有時把它們單列為一科。還有的分布在歐亞大陸和非洲西北部,我國境內有9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