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海軍陸戰隊”——兩棲動物學習篇(3)(1 / 3)

我國對捕殺青蛙的行為曆來都是進行嚴厲的整治和打擊,不給不法分子留有可供經營的空間。野生動物保護法明確規定:禁止捕殺、買賣青蛙。並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沒收實物和違法所得,而且對捕殺青蛙者要按每隻2~10元罰款;對經營青蛙者按每隻5~20元罰款;對購買青蛙者按10元以上50元以下罰款。

第二節兩棲動物的分類

1.兩棲動物的分類有哪些

兩棲動物分為三個類型:迷齒亞綱、殼椎亞綱、滑體亞綱。其中前兩類已經滅絕,現存一類包括三目:無足目(或稱蚓螈目):170種;有尾目:350種,如娃娃魚;無尾目:3700種,如青蛙,蟾蜍。

2.如何依據牙齒來劃分迷齒亞綱

因牙齒的釉質層在橫切麵上呈迷路構造,故名迷齒兩棲類,又叫堅頭類,原因是它們的頭骨結構堅固。

迷齒亞綱兩棲動物生存在泥盆紀到白堊紀時期,是最古老的兩棲動物,是早期兩棲動物的主幹,爬行動物的祖先也包括其中。

迷齒亞綱的兩棲動物身體的長度大約為1米,其頭骨的長度大約是20厘米,呈現出高而窄的態勢,它們的身體表麵有細小的鱗片,身體後部拖有一條魚形的尾鰭。

雖然它們牙齒的特征和脊椎的形態等都非常相似,但是它們卻出現了四肢,在脊椎上長出了叫關節突的東西。這樣,動物能彎曲活動。肩帶與頭骨間不再固定於一塊(魚頭骨與肩帶是連接在一起的,不能自由活動)。種種跡象都顯示出它們能自由活動,可見它們已經開始可以適應陸地生活。

所以,它們是一類很典型的從魚到兩棲動物的過渡型動物。

3.古老的殼椎亞綱

殼椎類生物的種類相當繁多,它們存活在石炭紀和二疊紀時期之間。殼椎類兩棲動物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早期爬行動物,它們的椎骨是直接由圍繞在脊索周圍的、線軸狀的硬質圓柱體構成的,經常與神經弧愈合在一起。

它們的身體分小型和扁平型(笠頭螈)。

小型的生物生活於沼澤和水邊地洞中;對於扁平型的生活環境,目前在我國還沒有發現殼椎類的兩棲動物化石。

4.高壽的滑體亞綱

滑體亞綱起源於三紀時期,一直延續到現在,是兩棲動物中唯一的一群存活至今的動物。它們的頭部骨片偏少,包括無足目中的蚓螈、有尾目中的蠑螈和無尾目中的青蛙與蟾蜍等。

(1)無足目

(蚓螈目)也稱為蚓螈,是我們對兩棲動物了解最少的一種。蚓螈沒有四肢,是現今唯一一種沒有四肢的兩棲動物,形似蚯蚓,身上有很多環褶,有極其短小的尾巴。蚓螈有一部分是卵胎生,一部分為卵生。大多數的蚓螈喜歡生活於濕潤的土壤中,這和蚯蚓很類似。它們的視力並不好,隱藏於皮下或被薄骨覆蓋,在鼻子和眼睛之間長有可供伸縮的觸突,起到嗅覺作用。蚓螈也是現代兩棲動物中唯一有皮鱗的代表。它們屬於肉食動物,以土壤中的蚯蚓和昆蟲為食物。蚓螈大約有160種,多數分布於澳洲以外的熱帶地區。

①吻蚓科

吻蚓科又名吻蚓螈,是最原始的蚓螈,分布於南美洲的北部地區。吻蚓螈是以卵生進行繁殖活動的。幼體時有小的外鰓,在水中生活,變態為成體後返回土壤中。吻蚓螈是保留最多原始特征的兩棲動物,如保留有尾部,口開在頭的前方,頭骨數量多,眼睛相對比較大,觸突與眼相連,鱗很多,身上的環褶上有很多小的褶子等。

②魚螈科

魚螈科是較原始的蚓螈,分布於亞洲熱帶地區。魚螈有很多類似吻蚓的原始特征,所以有人將二者歸為同一科。所不同的是,魚螈的觸突位於眼睛的前方等特征,要比吻蚓進步。魚螈科是以卵生來進行繁殖的,雌螈用身體盤繞著卵直到卵孵出。魚螈科在我國有雙帶魚螈和版納魚螈兩種。其中,版納魚螈曾經被認為就是雙帶魚螈,後來才確認為獨立的種。它們是無足目在我國的僅有代表。版納魚螈身體呈蠕蟲狀,和蚯蚓極為相似,既沒有四肢也沒有尾,體背棕黑,體側具一黃色縱帶紋,眼睛隱藏於皮下,可能是由於長期穴居的緣故,眼睛和鼻子之間長有觸突,體具環褶360個左右,全長380毫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