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盲尾蚓科
分布在印度,具有進化蚓螈和原始蚓螈的一些特征。原始蚓螈的特征為身體鱗片較多,頭骨多和有短尾等,進步蚓螈的特征為嘴位於頭部下方,觸突已經遠離眼睛,身上的環褶不再進一步分褶等。
盲尾蚓是以卵生來進行繁殖活動的,有著很短暫的幼體階段。
④蠕蚓科
蠕蚓科是進步的蚓螈,分布於赤道的東非洲和西非洲。東非的蠕蚓是以卵胎生進行繁殖的,它們沒有水生的幼體。而西非蠕蚓的生活習性,在目前則完全不了解。蠕蚓的嘴位於頭部下方,頭骨減少,沒有鱗片和尾巴。平時,蠕蚓的眼睛被薄骨覆蓋,但是,觸突伸出的時候,眼睛則會露出來。
⑤真蚓科
真蚓科屬於進化的蚓螈,真蚓科是分布最廣的一科,並且種類較多,分布於熱帶美洲、赤道非洲、印度和印度洋中的塞舌爾群島一帶。真蚓科既然屬於進步蚓螈的蚓螈,那麼肯定具有很多進步的特征。它們的體型有大有小。大體型的真蚓科成員居住在南美洲,有湯氏真蚓體,體長超過1.5米。最小的真蚓科成員生長在塞舌爾群島一帶,比如短格蘭蚓,身長隻有11厘米。
⑥盲遊蚓科
盲遊蚓科是唯一的水生蚓螈,盲遊蚓科主要分布於南美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盲遊蚓科比較原始的成員是半水性生物,經過進化而達到完全水性的現狀,比如泅盲遊蚓。盲遊蚓沒有尾巴沒有肺也沒有鱗片,如果是水生的成員,則背部有皮膚皺褶形成的鰭,其身體後麵側扁,看起來似尾。
(2)有尾目
有尾目是兩棲動物中最不顯眼的一目,是終生有尾的兩棲動物,大多數有四肢。它們的幼體和成體區別不是很大,並包括各種鯢和蠑螈。有尾目出現於侏羅紀時期,現在主要分布於北半球,特別是北美洲一帶。有尾目的生活環境包括水生、陸生和樹棲三種。有尾目成員中的中國大鯢身長可達1.8米,屬於最大的有尾目,而墨西哥的一些索裏螈身長不到3厘米,是有尾目中體型最小的動物。可以說,有尾目的個體差異是兩棲動物中最大的。有尾目可分為原始的隱鰓鯢亞目和進步的蠑螈亞目。
隱鰓鯢亞目主要分布於東亞,有的分布在歐洲北部,是一種原始的有尾兩棲動物。隱鰓鯢科和小鯢科是有尾目中最原始的代表,被歸入到隱鰓鯢亞目,因為它們雖然在外表上和習性上相差很大,但它們有很多共同的原始性狀,如體外受精,並有不少幼態性狀。
隱鰓鯢科是北美的隱鰓鯢(美洲大鯢)和中國、日本大鯢。隱鰓鯢科成員終生生活在水中,因而它們的成體仍然保持有鰓裂,體側有皮膚褶皺,可以增加皮膚麵積,用於水中呼吸,令人奇怪的是,它們的前肢有4趾,而它們的後肢有5趾。
隱鰓鯢科中有三個成員,分別是中國大鯢、日本大鯢和隱鰓鯢,它們都是地球上現存最大的三種兩棲動物,中國大鯢身長差不多1.8米,日本大鯢1.5米,隱鰓鯢0.75米。
目前歐洲還沒有發現大鯢分布,但據科學研究,史前時期歐洲卻有大鯢生活,並且早於在亞洲被生物學界發現的大鯢化石。
在1726年,人們發現大鯢化石的時候,還以為它是諾亞時期洪水中死去的人類的遺骸,所以大鯢也被稱作洪水的見證者。
①小鯢科
小鯢科主要分布在東亞,北可達北極圈,西到伊朗。在我國,小鯢科種類特別豐富,包括小鯢、北鯢、山溪鯢等。
根據小鯢科的生活方式的不同,我們可以將它們分為兩大類群,一類是陸棲,包括小鯢、極北鯢、爪鯢等,生活在林間潮濕的地麵,到了繁殖的時候,則回到溪流中;另一類是水棲,包括北鯢、山溪鯢等,它們大多生活在寒冷的山溪中,離水源較近。所有小鯢科成員體型都很小,身長不超過25厘米。
蠑螈亞目有尾目的大多數成員屬於蠑螈亞目,這個亞目代表有尾目中比較進步的成員。蠑螈亞目分布廣泛,主要有分布於北美洲的進化的有尾兩棲動物。它們均為體內受精,其中有的成員是胎生,有的是卵胎生,而且它們中有的成員終生都是幼體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