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實驗動物福利的概念與特性
一、動物福利概念
“動物福利”一詞,不論在西方發達國家還是在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成為大眾話題已有多年。“動物福利研究所”、“動物福利組織”在某些國家已有幾十年的曆史,世界上100多個國家製定了動物福利法規。
那麼,究竟什麼是“動物福利”呢?在漢語詞典中,查不到“動物福利”一詞,因為在中國人的思維中,“動物”和“福利”是互不相幹的,這2個詞不能搭配使用。事實上,“動物福利”這一概念是由國外學者提出的,是由英文“animal welfare”翻譯過來的。按照《新英漢詞典》的解釋,英文“welfare”譯成中文,不僅有“福利”的意思,還有“幸福”、“康樂”的意思。“幸福”和“康樂”都是指人或者動物自身感受的狀態。也就是“心情愉快”的感受狀態,包括無任何疾病,無行為異常,無心理緊張、壓抑和痛苦等。這與《現代漢語詞典》對“福利”的解釋(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對職工生活、食、宿、醫療等的照顧)有相近之處,但不完全一致。
對於“動物福利”概念,國內外有種種解釋,不盡一致。雖然文字表達不同,但其實質是相同或是相近的。其基本出發點都是讓動物在康樂的狀態下生存,在無痛苦的狀態下死亡。
所謂動物福利,就是讓動物在康樂的狀態下生存,其標準包括動物無任何疾病、無行為異常、無心理緊張壓抑和痛苦等。基本原則包括:讓動物享有不受饑渴的自由、生活舒適的自由、不受痛苦傷害的自由、生活無恐懼感和悲傷感的自由以及表達天性的自由。
目前國際上普遍認可的動物福利是“五項基本福利”,有的稱其為“5個F”、“五大自由”或“五項標準”。這五項基本福利如下。
1.為動物提供適當的清潔飲水和保持健康和精力所需要的食物,使動物不受饑渴之苦(免受饑餓的自由)。
2.為動物提供適當的房舍或棲息場所,能夠舒適地休息和睡眠,使動物不受困頓不適之苦(生活舒適的自由)。
3.為動物做好防疫,預防疾病和給患病動物及時診治,使動物不受疼痛、傷病之苦(免受痛苦傷害和疾病的自由)。
4.保證動物擁有良好的條件和處置(包括宰殺過程),使動物不受恐懼和精神上的痛苦(免受恐懼和不安的自由)。
5.為動物提供足夠的空間、適當的設施以及與同類動物夥伴在一起,使動物能夠自由表達正常的習性(免受身體熱度不適的自由;表達所有自然行為的自由)。
不難看出,動物福利包括物質(身體)和精神2個方麵。物質方麵很簡單,一般是指食物和飲水,隻要供給及時、量足、營養豐富、清潔衛生就可以了。精神方麵包括:適宜的生活環境,免受疼痛之苦,免受驚嚇、不安和恐懼等精神上的刺激。當必須處死時,采用安樂死的措施等。
二、動物福利的特性
動物福利之製訂與推廣會受到物種、動物性別、時空、地理、氣候、消費習慣甚至文化之不同等因素影響。因此,動物福利具有以下的特性。
1.哲學的特性動物被人類所掌控著,動物福利理所當然地應該建立在人類的道德良知之上。人類倘若缺乏愛護動物的觀念,又無法發自內心的感受到自己行為的不當與殘酷,那麼要推動發展動物福利當然是難上加難。
2.科學的特性實驗動物不再是自然的動物。經過多年的馴化和改良,已沒有在野外生存的能力,體形過大、無覓食能力、皮毛無法禦寒與防曬、自然狀況下無法繁衍下一代等。因而要根據不同動物的需求科學的建立動物福利規範。
3.漸進的特性動物福利的推展必須配合現況,應盡量順應時代的趨勢與現有的限製,麵對現實地來做改善。例如,動物福利理念常常與實驗動物的生產和動物實驗相矛盾。
4.角度的特性動物福利必須從各種角度設想,比如兔的繁育籠,其設計上故意阻礙兔的坐、臥行為,因此強烈反對使用此種設施。若以仔兔的角度來設想,應該讓仔兔有一定的活動空間。
5.教育的特性提高民眾保護動物的意識,不斷增強動物福利觀念,是推動動物福利工作,杜絕虐待動物事件發生的重要途徑。
第二節 動物保護主義的興起和動物福利的發展
自19世紀中期實驗醫學問世以來,生物醫學突飛猛進,實驗動物科學由此產生並奠定了它在生物醫學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在100多年的過程中,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的重大科研突破,主要或大部分係經動物實驗而完成。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為人類所建立的功勳將永載史冊。
與實驗醫學出現的同時,隨著動物應用數量的增加,動物保護主義(也稱動物權利運動)開始露頭,並迅速膨脹起來。
早在19世紀初期,英國人就開始關注動物的福利問題。不過,當時並沒有提出“動物福利”這個詞,而是以“反對虐待動物”或“防止虐待動物”麵目出現的。
1809年,一位英國勳爵試圖通過立法阻止虐待動物現象的發生,並在國會會議上提出議案。議會表決結果,在上議院獲得通過,但下議院的議員們很不理解,他們不但橫加反對,而且竭盡嘲笑、譏諷之能事。在他們眼裏,動物不過是牲畜,是傻瓜,是勞作或娛樂的工具,它們懂什麼?難道還要愚蠢到以法律形式給它們的生存以保障,還要給它們尊嚴?真是荒唐可笑!
13年後,也就是1822年,英國的“人道主義者”馬丁再次提出的禁止虐待動物議案,這時,人們對虐待動物的問題已經有了新的認識,所以,這一次獲得上下兩院通過。這項法案被稱為“馬丁法令”,是世界上第一個有關動物福利的法令,被公認為動物福利保護史上的裏程碑。
受《馬丁法令》的影響,法國在1850年通過了反虐待動物法律。隨後,又有一些歐洲國家,如愛爾蘭、德國、奧地利、比利時和荷蘭等國先後通過了反虐待動物法案。1866年,美國通過了“反虐待動物法案”。這部法案雖然比英國的法案晚出台了40多年,但是它的適用範圍已不僅限於牛、羊、豬、馬等大的家畜,而是包括野生動物和家養動物等。1877年,善待動物組織(AMA)成立;1883年,抗活體解剖動物組織(AAVSS)成立;1899年,善待動物教育團體(AHES)成立;1952年,成立了動物福利組織(AWI);1954年,美國人道主義團體(HSOS)成立。到了20世紀後期,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包括亞洲和拉丁美洲、非洲一些國家都先後製定了反對虐待動物的法律或者稱動物福利法。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歐美國家又根據社會變化和需求,陸續製定了動物保護法和相應的管理條例和法規。比如,瑞典就在原有動物保護法律的基礎上,於1997年製定了強製執行的《牲畜權利法》。這部旨在改善動物福利的法律規定,不能用過於擁擠和窄小的籠舍養雞,在夏季必須把牛放出去吃草,豬要有稻草鋪墊以便休息。這些規定都是針對機械化飼養動物導致的嚴重貶損動物生命的情況而設立的。
目前,全世界已經有100多個國家或地區製定了禁止虐待動物法或者稱動物福利法等。美國不但聯邦政府製定了動物福利法,各州還有各州的動物福利法。
動物保護主義初起時僅涉及瀕危動物,後逐漸擴展到寵物和實驗動物。近年已擴及普通家畜家禽,甚至連動物園內的動物展出,都受到監視和警告。諸如此類的問題越來越多,動物保護主義已形成一股政治力量,類似綠色和平組織,到處介入社會活動,政府為之側目。多少年來,實驗動物主要應用在3個方麵,一是人類正常和疾病的生物學模型,包括解剖、生理、病理,以及比較醫學範疇內的各種疾病模型,供研究和教學之用;二是作為檢測工具,從LD50到熱原試驗及單克隆、超敏等生物學實驗;其三是作為生物藥品製造的原料。這三方麵技術都是經過長期實踐而逐漸形成,已被引入法律法規,成為常規操作。但由於近年來美國及西歐等國動物保護主義的極端化行為,實驗動物領域已麵臨能否堅持科學原則不受幹擾,繼續為社會做出貢獻的關鍵時刻。
談到動物福利,不能不談到動物保護、動物保健、動物權利、動物解放等一係列概念。
一、動物保護
動物保護從字麵上看,“動物保護”一詞很容易理解。通過多年的宣傳、教育,現在連農民都知道保護大熊貓、保護揚子鱷、保護藏羚羊等。但是,從總體上看,大多數中國人對動物保護的理解和認識是膚淺的,不全麵的。那麼,究竟什麼是動物保護呢?
1.保護好珍稀動物和瀕危動物的種群使它們世世代代繁衍下去,避免它們在地球上消失。這種保護是以物種資源或種群為對象的保護,目的是為了保存物種資源和維持生物的多樣性。前麵提到的大熊貓、揚子鱷、藏羚羊等動物的保護就屬於這類保護。
2.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珍稀動物、瀕危野生動物賴以生存的環境。實際上,這一項屬於動物保護措施,是間接地動物保護。由於人類生活、生產活動的影響,嚴重破壞了地球的生態環境,破壞了某些野生動物的棲息地,打破了生態係統的平衡和穩定,一些野生動物的生存受到威脅,以致瀕危或滅絕。在這種情況下,建立某些動物的自然保護區,成為保護珍稀和瀕危野生動物的重要環節。
3.保護動物免受虐待和身體的損傷,免受疾病的折磨和精神上的痛苦,減少人為的活動給動物造成的直接傷害。這即是我們所提倡的“動物福利”和“動物保健”。保護的對象包括家養動物、實驗動物和關養的野生動物。“動物福利”和“動物保健”是當前動物保護科學研究中的重要課題之一。
4.尋求動物的替代物和替代方法人類利用動物,由來已久,也是多方麵的,因此,保護動物與利用動物成為一對矛盾。那麼,如何解決這一對矛盾呢?人類對於動物的利用和動物福利是對立統一的2個方麵。動物福利過高,會給生產者或者動物的主人帶來過分的負擔,造成浪費。動物福利不是片麵地一味保護動物,而是在兼顧對動物利用的同時,考慮動物的福利狀況,並反對使用那些針對動物的極端手段和方式。首先是尋求動物的替代物或替代方法(技術)。事實上,人類已經在這方麵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但是,總體上看,仍處於起步階段,與人們的期待值還相差甚遠。然而,人們有理由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這一願望是最終會實現的。其次,就是科學、合理地使用動物,包括合理開發動物資源和善待動物。在現階段,人類利用動物是不可避免的。在這種情況下,也不要把動物保護和動物利用人為地對立起來,而是在科學、合理利用動物的前提下,把它們協調起來。這也是動物保護科學研究中的重要課題之一。
5.動物疾病的防治與控製動物疾病的防治與控製是動物保護的一項重要內容,它不僅事關動物的健康,也關係到人類的健康。因為很多疾病是人和動物共患的,而且是互相傳染的。
6.法製化管理法製化管理是動物保護的重要手段。所謂法製化管理,就是通過立法和執法規範人的行為,有效地製約人們對動物資源的過度開發和利用,保護動物免遭人類的傷害。目前,世界上不但有100多個國家製定了動物保護法,而且還有幾十個動物保護方麵的國際公約。
總之,動物保護是人類通過實踐對所在環境及自身命運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後提出的命題。保護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二、動物保健
動物保健是動物保護的重要內容之一。所謂的動物保健,就是保護動物的健康,是指人類為確保動物健康所從事的各種活動,包括機構設施、法律法規、行政管理、科學研究及與動物有關的日常事務。動物保健的重點是防病治病,以預防為主。其最終目的是保護人類自身的健康及維護人類的利益。
三、動物權利與動物解放
世界上一些動物保護組織和個人在動物保護問題上提出一些極端的觀點,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一切物種均為平等。他們提出“物種歧視”的概念,並把“物種歧視”與“種族歧視”、“性別歧視”相提並論。他們提出“動物解放”,並把“動物解放”與“奴隸解放”和“婦女解放”相提並論。為了保護動物,人們不可以吃魚吃肉,不可以吃蛋和奶製品,不可以穿戴動物皮毛製品,更反對進行動物實驗。他們認為,動物實驗是非人道的做法,主張取消動物實驗,這樣才能達到保護動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