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動物外科實驗操作方法(2 / 3)

1.穩即平穩,包括動物麻醉的穩定和操作上的穩。通過麻醉使動物處於平穩安靜狀態,便於手術操作。而手術人員操作時應做到心中有數,整個手術過程有條不紊。

2.準動物的大體解剖必須掌握,對所要找組織、器官必須準確。外科手術時,每一個操作步驟都要準確無誤,尤其是解剖血管、神經時不能有半點差錯。

3.輕做外科手術時要輕巧,手術過程中用力猛操作粗暴特別容易引起嚴重的組織損傷。特別是在顯微外科操作中,操作的對象往往是微小的組織如小血管、淋巴管和神經組織,所使用的器械和縫線也都非常精細。鏡下操作需要嚴格的眼手配合,粗暴的動作可能損傷這些組織或折斷縫針或縫線。

4.快即頭腦反應靈敏和手術進程快。術中出現某些意外情況時,要當機立斷,迅速做出決定,處理問題。在穩、準、輕的前提下,盡快縮短手術時間,尤其在器官移植實驗中,為了保證供體器官的質量,必須以最快的速度獲取供體器官,以縮短取供體器官的缺血時間。

二、外科實驗基本操作技術

動物外科手術基本操作技術包括切開、分離、止血、打結、縫合和換藥等。這些基本技術幾乎在所有動物外科手術中都要用到。開展動物外科手術,必須要掌握這些基本技術。

(一)組織切開、分離、暴露與止血

1.組織切開一般應依據實驗目的的要求確定手術切口的部位和大小,並根據切口部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執刀方式,常用的執刀方法有三種。切開前應先將切口部位的皮膚拉緊。手術時,刀刃與切開的組織垂直,組織要逐層切開,切口應整齊而不偏斜。尤以沿皮膚紋理或各組織的纖維方向切開為佳。避免損傷深層重要組織及器官。

2.組織分離分離的目的在於充分暴露深層的組織或血管,便於手術操作。常用分離方法有2種:①用手術刀或剪做銳性分離,用直接切割的方式將組織分離。適用於皮膚黏膜各種組織的精細解剖和緊密粘連的分離。②用止血鉗、手指或刀柄等將組織推開或牽拉開的鈍性分離。該方法多用於皮下組織肌肉筋膜間隙等疏鬆組織的分離。一般情況下,肌肉的分離應順肌纖維方向做鈍性分離。若需要橫行切斷分離,應在切斷處上下端先夾2把血管鉗,切斷後結紮兩斷端以防止肌肉中血管出血。神經、血管的分離應順其平行方向分離。要求動作輕柔,細心操作,不可粗暴,切忌橫向過分拉扯,以防斷裂。

3.暴露暴露是指將手術部位采取一定的手段進行充分有效的暴露,是手術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成功的手術,手術部位必須得到充分地暴露;一旦暴露欠佳,不僅增加手術的難度,還是造成實驗失敗的重要原因。

4.止血止血是手術操作中的重要環節。完善的止血不僅可以防止繼續失血,還可以使術野清楚地顯露,有利於手術的順利進行。手術過程中止血成功與否,直接關係到術後動物的安全切口愈合的好壞等,所以對組織切開、分離過程中所造成的出血必須及時止血。常用的止血方法有壓迫止血法、鉗夾止血法、結紮止血法、藥物止血法、燒烙止血法等。

(1)壓迫止血法用滅菌紗布或棉球壓迫出血部位,多適用於毛細血管滲血。止血時,將紗布或棉球用溫熱生理鹽水打濕擰幹後,按壓在出血部位片刻即可,對於較大血管出血時可先用壓迫止血法後再以其他方法止血。

(2)鉗夾止血法用血管鉗的尖端垂直夾住出血血管端。小的血管出血經鉗夾,放鬆止血鉗可不再出血。大的血管出血,應鉗夾後再用結紮法止血。

(3)結紮止血法結紮止血法為常用的可靠的止血方法。結紮止血法又可分單純結紮止血法和貫穿結紮2種。

1)單純結紮止血法:用絲線繞過止血鉗所夾住的血管及組織而結紮,適用於一般部位經壓迫止血無效或較大血管出血的止血。出血點用紗布壓迫蘸吸後,迅速用止血鉗尖端逐個夾住血管斷端,要夾準、夾牢。結紮時,先將血管鉗尾豎起,將結紮線繞過鉗夾點之下,再將鉗放平後鉗尖端稍翹起,打第一個結時,邊紮緊邊輕輕鬆開止血鉗,完全紮緊後,再打第二個結。

2)貫穿結紮止血法:將結紮線用縫針穿過所鉗夾組織(勿穿透血管)後結紮。常適用大血管出血防止結紮線滑脫。其常用方法有“8”字縫合結紮法和單純貫穿結紮法2種。

A。“8”字縫合結紮法B。單純貫穿結紮法

(二)縫合、打結、拆線與換藥

1.縫合縫合是將已切開的組織或器官進行對合或重建其通道,恢複其功能。不同部位的組織器官,需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進行縫合。常用的縫合材料有絲線、腸線和尼龍線。常用縫合方法有以下幾種。

(1)間斷縫合(結節縫合)將縫線穿過切口內側邊緣即行打結。各縫線間距離0.2~2.0cm。該法的優點是當組織有感染或縫線脫落斷裂時,不影響鄰近縫線,尤其適用於有感染的創口縫合。常用於皮膚、皮下組織、黏膜或筋膜的縫合。

(2)連續縫合於切口的一端開始,先做一間斷縫合後不剪斷線,用同一縫線做連續縫合至切口的另一端再行打結。在最後打結時,縫針穿出後線頭應留在最後一個結節的另一邊,作為打結依靠用。優點是操作省事,縫合迅速,打結少,止血效果好。缺點是一旦縫線一針不緊,則造成全創口鬆動,甚至裂開。常用於腹膜及胃腸道吻合口內層縫合。

(3)毯邊縫合(交鎖縫合)縫合方法和連續縫合基本相似。但在縫合過程中每次將縫線交鎖。操作省時,止血效果好。多用於胃腸手術吻合口後壁內層縫合。

(4)漿肌層單縫合縫線分別穿過切口兩側的漿膜及肌層即行打結。這樣可使部分漿膜內翻對合。用於胃腸道的外層縫合,縫合時要根據解剖層次分層進行縫合,不要遺留殘腔;縫針的入孔和出口要對稱,距創緣0.5~1.0cm;縫線的鬆緊要適宜;對較長的切口,可在切口中點先縫合1針,將切口分成相等的兩段,順次進行,這樣可使切口緣對合整齊,減少吻合口的皺褶。

2.打結正確而牢固的打結是結紮止血和縫合的重要環節,熟練地進行打結可以縮短手術時間。

正確的扣結種類包括方結、外科結、三重結;不正確的扣結有假結、滑結,假結、滑結,是打結中最忌的,必須避免。

(1)方結用於一般結紮止血和各種縫合的結紮。結紮時兩端均必須用力均勻,避免形成滑結。

(2)外科結結紮第一道時,兩線重複交叉兩圈,第二道線亦如方結。此種結因第一道結線繞兩圈,摩擦麵增大,不易鬆開。常用於結紮大血管。

(3)三重結用於重要組織和大血管的結紮。在方結基礎上再增加一道結紮。

3.剪線及拆線

(1)正確的剪線方法用張開的剪刀尖沿著拉緊的結紮線滑至扣結處,再將剪刀稍向上傾斜一些,然後剪斷。

(2)拆線是指拆除皮膚上的縫線。拆線時,先將線結及周圍皮膚消毒,然後用有齒鑷夾住線結向上向對側提拉使埋在組織內的縫合線外露,再用剪刀刀尖伸向結內並剪斷,拉出線結。再用消毒劑塗縫線孔或用敷料保護。

4.換藥動物做較長時間實驗時,術後切口需要定期清洗和更換敷料,以免感染。換藥前應準備好器械和材料。換藥時應嚴格進行無菌操作,先消毒切口周圍皮膚,然後小心清除切口周圍積存物,最後消毒後蓋好敷料。

三、外科實驗基本手術方法

在動物實驗過程中,常需要暴露氣管、頸總動脈、頸外靜脈、股動脈、股靜脈,並做相應的插管,以及分離迷走神經、股神經等。

(一)兔、犬頸部手術

現以兔為例,其基本步驟如下。

1.兔背位固定於手術台上,頸部剪毛、消毒。

2.麻醉可選用1%的普魯卡因局部浸潤麻醉,亦可用20%的烏拉坦做全身麻醉。

3.頸部分離

(1)氣管暴露從甲狀軟骨處沿著頸部正中線向下至胸骨上緣做一切口(兔4~6cm、犬8~12cm),再用止血鉗鈍性分離正中的肌群和筋膜即可暴露氣管,分離食管與氣管,在氣管下穿一條粗線備用。

(2)頸總動脈分離正中切開頸部皮膚及皮下筋膜,暴露肌肉。此時可見頸中部位有兩層肌肉。一層與氣管平行,複於氣管上,為胸骨舌骨肌;其上還有一層肌肉呈“V”形走向左右兩側分開,為胸鎖乳突肌。用鑷子輕輕夾住一側的胸鎖乳突肌,用止血鉗壓在兩層肌肉的交接處(“V”形溝內)將其分開,在溝底部即可見到有搏動的頸總動脈鞘。用眼科鑷子輕輕剝開鞘膜,避開鞘膜內神經,分離出頸總動脈,在其下穿2根線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