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常用實驗動物的特性、應用及飼養管理(二)(3 / 3)

第五節 兔的生物學特性、應用及飼養管理

兔(Oryctolagus cuniculus)在生物學分類上屬哺乳綱(Mammalia),兔形目(Lagomorpha),兔科(Leparidae),真兔屬(Oryctolagus)。在分類學上曾列為齧齒目,而後又被稱為兔型目(Lagomorpha)。因為一般齧齒目有四顆切齒(門齒),而兔有6顆切齒,包括一對較小的切齒(第二對門齒,亦稱痕跡切齒),緊貼於上顆大切齒的後方,呈圓形而不尖銳。生物醫學研究應用的家兔是由野生穴兔經過馴化而育成,多為歐洲兔的後代。染色體22n=44.

一、生物學特性

(一)外形特征

兔眼睛大而圓,體形中等,腰臀豐滿,四肢粗壯有力,兔耳郭大,血管清晰。毛色主要有白、黑、紅、灰藍、灰等色。

(二)一般特性

1.草食性性情溫馴,群居性差,如果群養,常發生鬥毆咬傷,因此實驗兔適於籠養。

2.聽覺、嗅覺靈敏膽小怕驚,能憑嗅覺辨別非親生仔兔,並拒絕給其哺乳。

3.食糞性兔有從肛門口直接食糞的癖好,以吃夜間排出的軟糞為主,但不吃已經落地或其他兔排泄的糞便。食糞可使其中所含的蛋白質、粗纖維素和維生素B族等營養物質被重吸收。

4.兔喜幹怕熱由於汗腺不發達,當氣溫超過30℃以上或濕度過高時,易引起雌兔減食、流產、拒乳。

5.夜行性,嗜眠性白天家兔表現安靜,常閉目睡眠,夜間活躍,晚間采食量占全天的75%。若使其仰臥,全身肌肉鬆弛,順毛撫摸其胸腹部並按摩太陽穴時,可使其進入睡眠狀態。在不行麻醉的情況下可進行短時間的實驗操作。

6.具有齧齒類行為喜歡磨牙且具有啃木習慣。木製籠具和巢箱常被啃咬損壞。因此在設計兔舍和飼養籠具時,要充分考慮到這個問題,在飼料中應加入一定比例的粗纖維。

(三)解剖學特點

1.齒式齒式為2(I2/1,C0/0,P3/2,M3/3)=28.兔口腔小,上唇分開,形成豁嘴,門齒外露。和齧齒動物不同的是它有6顆切齒,多了一對小切齒。

2.骨骼係統全身骨骼共275塊,肌肉300多條。肌肉總重占體重35%。兔的前半身肌肉不發達,而後半身肌肉很發達。

3.消化係統兔唾液腺有4對,即腮腺、頜下腺、舌下腺和眶下腺。家兔為單胃,小腸和大腸的總長度為體長的10倍。盲腸非常大,占腹腔的1/3.在回盲處有特有的圓小囊,囊壁富有淋巴濾泡,其黏膜不斷分泌堿性液體,可以中和盲腸中微生物分解纖維素所產生的各種有機酸,有利於消化吸收。

4.生殖係統雄兔睾丸可以自由地下降到陰囊或縮回腹腔。雌兔為雙子宮,有乳頭3~6對。雌兔有2個完全分離的子宮,為雙子宮類型。左右子宮不分子宮體和子宮角,2個子宮頸分別開口於單一的陰道。

5.循環係統胸腔構造與其他動物不同,胸腔中央有縱隔將胸腔分為左右兩部,互不相通。心髒外有心包。開胸後打開心包暴露心髒進行實驗操作時,隻要不弄破縱隔,動物不需做人工呼吸。

6.淋巴係統後肢膝關節屈麵膕窩處有1個比較大的呈卵圓形的膕淋巴結,長約5mm,極易觸摸固定,適於做淋巴結內注射。

7.神經係統頸部有減壓神經獨立分支。人和貓、犬等此神經並不單獨行走,而行走於迷走、交感或迷走神經之中。頸神經血管束中有3根粗細不同的神經,最粗,白色者為迷走神經;較細,呈灰白色者為交感神經;最細者為減壓神經,位於迷走神經和交感神經之間,屬於傳入性神經,其神經末梢分布在主動脈弓血管壁內。眼球甚大,幾乎呈圓形。耳郭非常發達,其長度甚至超過頭長,耳肌發達可自由活動。

8.皮毛係統表皮很薄,真皮較厚,堅韌而有彈性。全身被毛,1年更換2次。被毛的顏色和長度常可作為識別品種的主要特征。汗腺很不發達,僅在唇邊及腹股溝部有少量汗腺;而皮脂腺遍布全身,能分泌皮脂、潤滑被毛。

9.耳兔耳大,血管清晰,便於注射和采血。

10.眼兔眼球巨大,虹膜內有色素細胞,眼睛的顏色就是由該色素細胞所決定的。白兔眼睛的虹膜完全缺乏色素,眼內由於血管內血色的透露,所以看起來是紅色的。

(四)生理學特點

1.兔屬恒溫動物正常體溫在38.5~39.5℃之間,對致熱物質反應敏感,適於用作熱原實驗。汗腺不發達,在高溫環境下主要通過淺而快的喘式呼吸和耳部血管擴張來散熱。適宜的環境溫度因年齡而異,初生仔兔窩內溫度30~32℃,成年兔(20±2)℃。如果外界溫度由20℃上升到35℃時,呼吸次數可增加5.7倍(正常頻率36~56次/min)。可見,高溫對家兔是有害的,如果外界溫度在32.2℃以上,生長發育和繁殖效果都顯著下降。

2.兔屬草食性動物其消化道中的淋巴球囊有助於對粗纖維的消化、對粗纖維和粗飼料中蛋白質的消化率都很高。

3.兔有食糞特性這種特性是兔正常的生理現象。家兔排泄2種糞便,一種是硬的顆粒糞球,在白天排出;一種是軟的團狀糞便,在夜間排出。軟便排出後即被兔自己吃掉,經分析軟便比硬便含有很高的蛋白質和維生素,但無菌兔和摘除盲腸兔無食糞行為。

4.兔有特殊的血型和唾液型兔的血清型有α′、β′,α′β′和O型4種。α′和α'′β′型易產生人A型抗體,β′型和O型易產生人B型抗體。唾液型分為排出型和非排出型2種。排出型易獲得人血細胞A型物質,非排出型不易獲得人血細胞A型物質。這種A型物質與A型抗體產生有關。兔血紅蛋白120(80~150)g/L。血細胞比容0.415(0.33~0.50)。紅細胞數5.7(4.5~7.0)×1012/L。白細胞數9(6~13)×109/L。血小板數(280±20)×109/L。

5.兔屬刺激性排卵動物交配後10~12h 排卵,性周期一般為8~15天,無發情期,但雌兔可表現出性欲活躍期,表現為活躍、不安、跑跳踏足、抑製、少食及外陰稍有腫脹、潮紅、有分泌物,持續3~4天,此時交配,極易受孕。但無效交配後,由於排卵後黃體形成,可出現假孕現象,產生乳腺、子宮增大等表現,經16~17天而終止。

6.生長發育特點兔生長發育迅速。仔兔出生時全身裸露,眼睛緊閉、耳閉塞無孔,趾趾相連,不能自由活動,出生後3~4日即開始長毛;4~8日齡腳趾開始分開;6~8日耳朵根內出現小孔與外界相通;10~12日眼睛睜開,出巢活動並隨母兔試吃飼料,21日左右即能正常吃料;30日左右被毛形成。

仔兔出生時體重約50克,1個月時體重相當初生時的10倍,初生至3個月體重增加幾乎呈直線上升,3個月以後體重增加相對緩慢。不同品種與不同性別的幼兔,其生長速度並不完全相同。大多數品種的雌兔比雄兔的生長速度快,8周後表現尤為明顯。

兔的性成熟較早,小型品種3~4個月齡,中型品種4~5個月齡,大型品種5~6個月齡,體成熟年齡約比性成熟推遲1個月。性周期3~5天。妊娠期30~33天。哺乳期42(25~45)天。體溫39.2(38.5~39.5)℃。心率250(250~300)次/min。血壓15(13~17)kPa〔112(97~127mmHg)〕。呼吸頻率53(38~60)次/min。壽命為8~10年。

年齡性換毛:仔兔30天乳毛長齊,到100天左右第一次脫換乳毛,130~190天開始第二次換毛,此次換毛後就意味著發育到成年。

季節性換毛是指每年春和秋季均有一次換毛現象,換毛期間兔抵抗力差,易發疾病。

(五)主要品種和品係

由於生物學和醫學領域不同科學研究目的的需要,經長期的選擇培育已形成了不同用途的品種和品係。不論在體形大小、被毛結構、毛色特征、生產性能、生長發育和生理生化、免疫功能等方麵都有很大的差異。

目前世界各國供實驗用的主要家兔品種中用於采血的大型兔有新西蘭白兔和弗萊密希兔等;供做腫瘤動物模型和其他特殊實驗的小型兔有波蘭兔和荷蘭兔等。在美國供研究用的有12個品種,其中以新西蘭白兔應用最廣;在日本主要使用日本白兔和新西蘭白兔,前者因地區不同而有很大差異,已確立Jw-Nibs和Jw-Csk兩個品係。

用兄妹交配20代以上培育家兔近交品係相當困難,盡管如此,還是確立了不少近交係,據美國實驗動物資源研究所(ILAR)的目錄上記載有30個以上,但不都是兄妹交配形成的。在1986年已知英國維持16個近交係;美國維持13個近交係。據記載日本也保持20個以上的品係,但不都是近交係。其中m/J起源於新西蘭白兔,ACEP/J起源於荷蘭兔,Y/J起源於荷蘭兔,都是從美國Jackson研究所引進的近交品係。

實驗用兔多達數十種,我國常用的為如下幾種。

1.日本大耳白兔原產於日本,是用中國白兔與日本兔雜交培育而成,屬皮肉兼用型。被毛全白,眼睛紅色,頭方形,四肢粗壯,耳大高舉,耳根細,耳端尖,形同柳葉。母兔頜下有肉鬃。體形中等偏大,成兔體重4~5kg。繁殖力強,每胎產仔7~9隻,初生重60g 左右。

該兔適應性好,我國從南到北均有飼養,是我國飼養數量較多的一個品種,由於耳大血管明顯,是較理想的實驗用兔。

2.新西蘭白兔原產於美國,是世界上著名肉用兔品種。該兔於本世紀初在美國育成,顏色有棕紅色、黑色和白色3種。

世界上飼育較多的是新西蘭白兔,也是美國用於實驗研究最多的品種,已培育成近交品係。

外貌特征,被毛全白,頭寬圓而粗短,耳較寬厚而直立,臀圓,腰肋部肌肉豐滿,四肢粗壯有力,性情溫馴,易於管理。體形中等,成兔體重4~5kg,繁殖力強,平均每胎產仔7~8隻。該兔最大特點是產肉率高,以早期生長快而著稱。

3.青紫藍兔原產於法國,是20世紀初育成的著名皮用品種,1913年首先在法國展出,分標準型、中型(美國型)和大型3種。因毛色很像產於南美的珍貴毛皮獸“青紫蘭”而得名。每根毛可分為三段顏色:毛根灰色,中段白色,毛尖黑色。耳尖、尾、麵部呈黑色,眼圈、尾底部及腹部為白色。耳一垂一豎,母兔額下有肉揖。大型體重可達4~6kg,體健壯,耐寒,適應性強,生長快。

我國飼養的多為中型、體質結實、腰臀豐滿,成兔體重4.1~5.4kg,繁殖性能較好,平均每胎產仔6~8隻;40天離乳仔兔個個體重達0.9~1.0kg,90日齡平均體重2.2~2.5kg。

該兔因適應性強,容易飼養,在我國分布很廣,早就用於實驗研究和藥品檢驗,近幾年由於白兔用量較多,隻少數單位用於生物製品的檢驗。

4.中國白兔是世界上較為古老的品種之一,我國各地均有分布,以四川等地飼養較多。該兔主要特點為:頭形清秀、嘴較突,體形較小,但全身結構緊湊而勻稱,被毛全白,毛短而密,皮板較厚,眼睛紅色,成兔體重2~2.5kg,性成熟較早,繁殖力高,年產仔5~6胎,每胎6~8隻,最高達15隻以上。適應性好,抗病力強、耐粗飼。很早就用於實驗研究和生物製品生產,多在民間飼養,各實驗動物機構飼養較少。應注意對其進行選育和保種工作,以便培育成我國特有的實驗用家兔小型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