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常用實驗動物的特性、應用及飼養管理(二)(2 / 3)

4.斷奶通常使用的幼仔斷奶標準有2個,一是幼仔體重達180g為限度,二是出生後21天為限。如做種鼠可推遲斷奶到35天。

(六)豚鼠的臨床檢查

豚鼠最易進行臨床檢查。正常豚鼠外觀有光澤平滑的被毛和明亮機警的眼睛。手握豚鼠背可對全身進行觸診和聽診檢查。體表所有外孔易於檢查,口太小需使用鎮靜劑(氯胺酮50mg/kg肌內注射)才能進行口腔的徹底檢查。

第四節 地鼠的生物學特性、應用及飼養管理

地鼠(Hamster)又名倉鼠,屬哺乳綱(Mammalia),齧齒目(Rodentia),鼠科(Family Muridae),倉鼠亞科(Cricetidae),倉鼠屬(Cricetulus)的小型動物。地鼠有5屬、12種、52亞科。地鼠在實驗動物的使用量上次於小鼠、大鼠,占第三位,其中大部分為金黃地鼠(Golden hamster),染色體2n=44;少部分為中國地鼠(Chinese hamster),又名黑線倉鼠,染色體2n=22.

一、生物學特性

(一)外貌特征

地鼠全身被毛,四肢較短,金黃地鼠脊背為鮮明的淡金紅色,腹部與頭側部為白色。體長約16cm左右,尾粗短,耳色深,眼小而亮,被毛柔軟。由於突變毛色呈多樣,可有野生色、褐色、乳酪色、白色等。中國地鼠體形小,眼大黑色,背部背毛呈灰褐色,背部從頭頂直至尾基部有一黑色條紋。腹部呈白色。金黃地鼠尾長1.7~2.2cm;中國地鼠尾長1.3cm,頸部短,體軀大,四肢也短,前足4趾,後足5趾。雌鼠乳房數:中國地鼠4對,金黃地鼠7~8對。中國地鼠的尾根突出,與地麵接觸,睾丸也比較大,成熟的中國地鼠的睾丸下降到陰囊內,陰囊長約1.3cm,從陰囊到陰莖之間為2.5~3cm。

(二)一般特性

1.采食特性地鼠為雜食性動物,食性廣泛,有儲存食物的習性,可將食物存儲於頰囊內。

2.活動規律晝伏夜出,一般晚8~11點最為活躍,有嗜睡的習慣,熟睡時全身鬆弛,如死亡狀,不易醒。運動時腹部著地,不敏捷,易捕捉,但受驚或被激怒時會咬人。

3.生長發育新生金黃地鼠體重約2g,全身無毛,眼、耳緊閉,約5天後耳張開,15天睜眼。生長發育很快,2個多月的成年金黃地鼠,體重可達80~100g,以後,雌、雄就產生差異。4周後雌鼠體重超過雄性,雌鼠最大可達180g(平均140g),雄鼠最大可達160g(平均130g),而成年中國地鼠雄鼠大。金黃地鼠8周齡成熟,體重雄性為90~125g,雌性95~140g,12周齡的中國地鼠與8周齡小鼠大小大體相同。壽命一般2~3年。地鼠的尾巴短。中國地鼠無膽囊,總膽管直接開口於十二指腸,大腸相對較短。金黃地鼠的大腸長度與體長比值比中國地鼠大1倍。睾丸更大。室溫以(20±2)℃,相對濕度40%~60%為宜。室溫低於13℃時可出現冬眠。

4.好鬥習性地鼠好鬥,雌性比雄性大而且凶猛,因此雄性常被雌性咬傷。牙齒尖硬,能把木頭、稻草、紙和布等物品咬碎做成巢穴,也可咬斷鐵絲。受驚時會咬人。興奮時可發出金屬性音響。

5.繁殖特性全年發情動物,有產後發情特點。生育期從6~8周起可延續到15個月齡,每年可產7~8胎。地鼠雄性比雌性腺體發育完全。臀髖部有一種腺體,當地鼠處於性興奮狀態時,分泌物會使局部皮膚濕潤。

(三)解剖學特點

1.骨骼頭骨較長,門齒孔小,臼齒呈三棱形,齒式為2(I1/1,C0/0,P0/0,M3/3)=16,門齒能終生生長,脊椎為43~44節,其中頸椎7節,胸椎13節,腰椎6節,薦椎4節,尾椎13~14節。

2.頰囊口腔內兩側各有一個頰囊,深為3.5~4.5cm,直徑2~3cm,一直延伸到耳後頸部,由一層薄而透明的肌膜構成,容量可達10cm3.頰囊缺少腺體和完整的淋巴通路,因此對外來組織不產生免疫排斥反應,是進行組織培養、人類腫瘤移植和觀察微循環改變的良好區域。

3.內髒肺有5葉,右肺4葉,左肺1葉;肝分7葉,左右各3葉,中間葉很小;胃分前胃、腺胃兩部分,胃小彎極小;十二指腸和空腸較長,回腸較短,盲腸較大,結腸長。

4.生殖器官睾丸特別大,為體重的1/6~1/7,重約2g。雌鼠有乳頭6~7對。中國地鼠的睾丸重量與體重比例明顯高於金黃地鼠。

(四)生理學特點

金黃地鼠性周期開始出現年齡為30~32日齡,9月齡後受孕率下降。妊娠期14~17天,哺乳期21天,每年可產7~8胎,每胎產仔5~10隻。平均壽命2~3年。

金黃地鼠妊娠期短(14~17天),胚胎發育快,受精後48~60h即可達桑葚胚期,3~5日形成胚胎腔和羊膜腔,可見到中胚葉的細胞,10~14日各係統都已分化成功,第15日可形成完整的胎仔。出生仔鼠體重2~3.3g,幼鼠生長發育很快,出生後3~4天耳殼開始突出體外,以後張開,4天長毛,12天可自行覓食,14天睜眼。離乳時體重可達25~28g,成年體重約為150g,雌鼠體重比雄鼠稍大。成年中國地鼠體重約為35g,雄鼠則比雌鼠大。

金黃地鼠體溫的高低與季節有關,夏天一般為(38.7±0.3)℃,一天內也有變化,晚上9~10點體溫最高,從中午到傍晚較低,上午3~5時和10時,其體溫上升。頰囊內的溫度為(37±1)℃,雄鼠直腸溫度和頰囊溫度大體一致,雌鼠直腸溫度比頰囊低1~2℃。

地鼠心率為400次/min,呼吸頻率73.6(33~127)次/min,呼吸量60(33.3~82.8)ml/min。頸動脈血壓,8~12周齡時為10.46~13.47kPa(78~101mmHg),12~17月齡為8.55~11.74kPa(64~88mmHg),17~24月齡為8.71~12.30kPa(65~92mmHg),24個月齡以上為8.25~12.21kPa(62~92mmHg)。紅細胞總數(5.9~8.3)×1012/L,血紅蛋白148.5~162.0g/L,白細胞總數(7.2~8.5)×109/L。成年地鼠壽命2.5~3年。

地鼠對皮膚移植的免疫反應特別強,封閉群內個體間皮膚移植常可存活,並能長期生存下來,但不同群體間移植則100%被排斥。這一現象正吸引著許多免疫工作者進行深入的研究。

(五)主要品種、品係

地鼠共4屬66個變種或亞屬,培育的近交品係38個。

1.金黃地鼠又稱敘利亞地鼠,全部品係的來源都是1930年從敘利亞地區捕獲的同窩3隻地鼠。我國飼養的金黃地鼠最早由蘭春霖教授於1947年從美國引入上海。金黃地鼠2月齡體重80~100g,體長約16cm,尾粗短,耳色深,眼小而亮,被毛柔軟。常見地鼠脊背為鮮明的淡金紅色,腹部與頭側部為白色。由於突變毛色呈多樣,可有野生色、褐色、乳酪色、白色等。我國有發現白化個體並育成近交係的報道。目前,世界上育成的金黃地鼠近交係有38種,突變係17種,封閉群38種。金黃地鼠實驗動物化的曆史較短,現有近交係38種,突變係17種,遠交群38種。染色體22對。我國使用最多的是遠交群的金黃地鼠。

2.中國地鼠又稱黑線地鼠或背紋地鼠。我國學者謝恩增1919年最早引入實驗室,用於肺炎鏈球菌的檢定。張昌穎等1938年最早進行人工繁殖,用激素調整其發情周期,在2年內繁殖了5代。1948年,美國Schwentker從中國帶走10對野生原種,采用籠養、人工晝夜逆轉等辦法繁殖成功。數年後,其後裔便遍及歐、美、日等國的主要實驗室。目前,我國已育成的有山西醫科大學的山醫群體近交係中國地鼠,軍事醫學科學院的A:CHA白化黑線倉鼠突變群。中國地鼠體形小,體重約40g,體長約10cm,背部從頭頂直至尾基部有一黑色條紋。近交係中國地鼠易發生自發性遺傳性糖尿病,用於1型糖尿病研究很有價值。現已育有群、係20個。染色體2n=22.

3.歐洲地鼠歐洲地鼠體形大,性凶猛,體重約200g,染色體22對。

二、在生物醫學中的應用

在常用的實驗動物中,地鼠的用量和使用範圍占第三位。

1.腫瘤學研究地鼠的頰囊可移植正常組織或腫瘤的組織細胞,能成功地移植某些正常或腫瘤組織及細胞,甚至非近交品係也能移植成功,而且對可誘發腫瘤的病毒也較敏感,適用於腫瘤增殖、移植,致癌、抗癌藥物篩選及放射線治療研究。金黃地鼠無原發性肺腫瘤,最適合誘發支氣管肺癌和肺腫瘤。

2.生理學研究地鼠成熟早,動情周期準確,可確切得知其懷孕日期,妊娠期短,僅16天、繁殖快,適用於生殖生理和計劃生育的研究,人的精子能穿透金黃地鼠卵子的透明帶,完成受精過程便於計劃生育研究。頰囊黏膜適合用來觀察淋巴細胞、血小板和血管反應變化,進行血管生理學和微循環研究。低溫環境能誘導冬眠,可進行自然與人工誘導,低體溫及其生理代謝的研究。還可用於內分泌如腎上腺、腦垂體和甲狀腺的研究。

3.遺傳學研究中國地鼠染色體大,數量少,易於識別,是研究染色體畸形和複製機製的好材料。還可選用進行細胞遺傳、輻射遺傳與進化遺傳學研究。

4.糖尿病研究中國地鼠可自發產生糖尿病,常用做糖尿病研究,是真性糖尿病的良好動物模型。

5.營養學研究地鼠對維生素缺乏敏感,可應用於維生素A、維生素E缺乏症,維生素B2的研究。

6.牙科研究地鼠蛀牙的產生與飼料的成分以及口腔內微生物種類、數量密切相關,可用於牙科的研究。

7.傳染病研究地鼠自發感染疾病種類很少,但對實驗誘導發病很敏感,可用來研究小兒麻疹病毒、溶組織阿米巴、利氏曼原蟲和旋毛蟲等。地鼠的睾丸很大,是傳染病研究的良好接種器官。

8.冬眠和冬眠機製的研究如誘發地鼠冬眠,可研究冬眠時的代謝特點。

另外,金黃地鼠常用於狂犬疫苗、乙型腦炎疫苗的製備及檢定。

三、飼養管理

良好的飼料和科學管理是保證金黃地鼠正常生長發育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也是提高金黃地鼠生產能力和改進品種質量的物質基礎。

地鼠的飼養管理基本同小鼠,飼養時應注意飼料中蛋白質的質量,並適當補充青飼料,在哺乳期所需要的蛋白質和礦物質比小鼠高13%~30%,這主要是地鼠在哺乳期體重增長較快。小鼠21日齡體重為出生時的7.7倍,而金黃地鼠為18倍。幼鼠7~10日齡開始補喂固體飼料,飲水應符合標準,保持充足。

地鼠有啃咬硬物的習性,所以飼養籠具必須用金屬製成,籠蓋和門一定要嚴密,以免被地鼠咬壞或頂開,防止地鼠外逃。懷孕後期應加入巢材。仔鼠離乳後,雌雄應及時分開飼養。種鼠最好從春夏季出生的2~3胎仔鼠中挑選。交配時宜將雌鼠放入雄鼠籠中,交配完畢後取出單養。

地鼠為夜行性動物,繁殖時要注意夜間配種,以提高其受孕率。配種後將雄鼠移開。每周換墊料2次,勿用手直接觸及仔鼠,否則仔鼠會被哺乳母鼠吃掉。飼養室內應空氣流通,相對濕度保持在5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