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持久戰》
《論持久戰》是毛澤東在1938年5月26日~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的講演。同年7月在延安《解放》周刊上發表。後有中文和英文單行本在國內外廣泛發行。1952年4月收入到《毛澤東選集》第2卷。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前,中國國民黨黨內的一些人就認為中國武器不如人,“戰必敗”。抗戰開始後,他們又散布“再戰必亡”的亡國論調。在中國共產黨內,也有人存在著輕視遊擊戰爭,幻想依靠國民黨的“正規戰”速決取勝的錯誤思想。為了批判亡國論和速勝論,闡明中國共產黨指導抗日戰爭的正確主張,動員全國人民堅持抗戰,為爭取最後勝利而奮鬥,毛澤東根據抗戰10個月來的經驗撰寫了此書。
《戰爭論》
德國資產階級軍事理論經典著作。克勞塞維茨,資產階級軍事理論家和軍事曆史學家,生於馬格德堡的小貴族家庭。此書是克勞塞維茨的主要著作,他在總結以往戰爭經驗特別是拿破侖戰爭經驗的基礎上,用12年的時間寫成的。全書60餘萬字,分3卷8篇,分別論述戰爭性質、戰爭理論、戰略、戰鬥、軍隊、進攻與防禦和戰爭計劃等。
《軍事戰略》
索科洛夫斯基,前蘇聯元帥。1918年加入紅軍。畢業於軍事學院。1931年加入蘇聯共產黨。內戰時期,曆任團長、旅長、師長,集群司令。內戰後,曆任軍參謀長、軍區參謀長、副總參謀長。蘇德戰爭時期,曆任方麵軍參謀長、方向參謀長、方麵軍副司令、司令。曾參與指揮莫斯科、斯摩梭斯克、維斯瓦河一奧得河和柏林等戰役。戰後,任駐德集群副總司令、總司令、國防部第一副部長,並曾兼任總參謀長。1960年起任國防部總監察組總監。1962年主編《軍事戰略》。該書係統論述了蘇聯的軍事戰略觀點,特別是現代條件下核戰爭的準備與實施等問題,對於蘇聯軍隊建設和軍事學術的發展有一定影響。蘇聯英雄,獲列寧勳章8枚。
《製空權》
朱利奧·杜黑,意大利軍事理論家,製空權理論的倡導者。先後畢業於都靈炮兵工程學校和陸軍大學。1912~1915年任意大利陸軍第一個航空營營長。1915年5月意大利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任步兵師參謀長。他極力主張建立專門的轟炸機部隊。因激烈抨擊意軍統帥部作戰指導錯誤,1916年被判監禁1年。1917年11月,意軍在卡波雷托戰役慘敗。事後意大利政府調查戰敗原因,認為杜黑當年對統帥部的批評是正確的,1918年為其恢複名譽,任命為國防部航空處主任。1921年晉升少將,不久退役。法西斯黨上台後,他於1922年出任航空部部長。1923年辭職,專事著述。杜黑很早就注意到飛機在軍事上的應用。1909年他在一篇文章中寫道,“今天我們充分意識到掌握製海權的重要,但不久製空權將變得同等重要。”他的主要著作有《製空權》(1921年)、《未采戰爭的可能麵貌》、《扼要的重述》、《19XX年的戰爭》(1931年)。其中《製空權》流傳較廣,主要論述空中戰爭、空軍的組織、製空權、獨立航空與輔助航空、軍用航空與民用航空等。杜黑根據飛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運用,第一個比較係統地提出空軍建設和作戰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