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理論
藏醫有一套完整的理論體係,有效地指導著臨床的醫療實踐。藏醫的基本理論包括三因學說、人體類型學說、人體解剖及生理、病因學說、疾病分類等內容。
一、三因學說
三因指隆、赤巴、培根(音譯)。藏醫認為這三者是構成人體的基本要素,各有其生理機能。在正常情況下,它們保持著協調和相對的平衡狀態,維持著人體的健康,而當其中某一成分因故偏盛或偏衰時,人體則陷於病態。三者各司其職。
1.隆
意為風,主呼吸。分成五種:①維命隆。位於頭頂部,運行於胸、咽、喉部,司飲食吞咽、呼吸、分泌唾液,使記憶力增強,五官清明。②上行隆。位於胸部,運行於鼻、舌、喉等處。其作用是潤澤膚色,使發音清晰,精神振奮。③遍行隆。位於心髒,遍行全身各個部位,使四肢能舉動,行走屈伸自如,口鼻開合靈活,並司理語言和思維。④等火隆。位於胃脘部,運行於內髒器官。作用是消化食物,把食物分解為精華和糟粕,使血液生成。⑤下泄隆。位於肛門,運行於大腸、膀胱、陰部及大腿內側。它管理男性精液、女性月經及大小便的排泄、產婦的分娩等。
2.赤巴
意為火,主身體之熱能。分成五種:①能消赤巴。存在於胃腸。能把食物分解成精華和糟粕,增加身體的熱力,並協助其他四種赤巴保持正常的機能。②變色赤巴。存在於肝髒。其功能主要是使血液、膽汁、肌肉和骨骼等保持自己的顏色。③能作赤巴。存在於心髒。它支配意識,使人有膽識謀略,使人驕傲並產生欲望。④能視赤巴。位於眼部。使人眼能視物,主司人的視覺,並使人能辨別客觀世界的各種顏色。⑤明色赤巴。存在於皮膚。使人的皮膚色澤鮮明而潤澤。
3.培根
意為水和土,主體液。分成五種:①能依培根。存在於胸中,是最重要的一種。能協調使其他四種培根保持正常,調節全身水分,使其保持適量。②能化培根。存在胃之上部,食物未經消化的部位。主司食物磨碎和腐熟。③能味培根。存在於舌部。主司人的味覺。④能足培根。存在於頭部。主司眼睛等器官的發育,也使人的欲望滿足和知足。⑤能合培根。存在於所有關節處。其作用為主司骨與骨之間相互聯接,使之能屈伸自如。
隆、赤巴、培根三者的關係是互相依存、互相製約、互相協調以維持人體的正常機能,使其成為整體。例如,對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分清糟粕和精華,需要有能化培根、能消赤巴和等火隆三者共同完成,如果三者不協調,消化吸收就會受阻,以致引發疾病。
二、人體類型學說
藏醫把人體按隆、赤巴、培根分成三種類型。隆有粗、輕、寒、微、硬、動六種特性,隆型人體型幹瘦、背曲、麵色偏青灰、多話、不耐寒、睡眠不踏實、體格矮小、喜唱歌與嬉笑、喜爭論、嗜甜酸苦辣味和具有老鷹、烏鴉、狐狸般的性格。赤巴有膩、銳、熱、輕、臭、瀉、濕七種特性。赤巴型的人體型高、身有臭味、易渴不耐饑、頭發及膚色偏黃,聰明而驕傲;嗜甜苦澀涼味和具有猴子、老虎般的性格。培根有膩、涼、重、鈍、穩、柔、黏等七種特性。培根型的人較肥胖、肌肉豐滿、膚色偏白、體型端直、耐饑渴和煩惱、嗜睡眠、嗜酸澀辣等,其性情善良,具有獅子般的性格。
有些人屬混合型,有兩種類型的混合性格。如隆、赤巴混合型者身體較小,培根、隆混合型者身體中等,培根、赤巴混合型者身體高大,其性格、行為、嗜好等則兼有兩者之特點。判定人的類型,與用藥治病的關係極為密切。
三、人體解剖及生理
由於民族習慣及民俗關係,藏醫對於人體解剖及生理有比較深入的了解。在內髒構造方麵,也認為有五髒:肝、心、脾、肺、腎;六腑:膽、小腸、大腸、膀胱、胃和“三木休”(類似中醫的“三焦”)。而且對骨骼關節、腦髓神經等,都有一定的認識。對於胚胎學的認識,在世界醫學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例如,藏醫典籍中已認識到,人胚是由父精與母血所結合,逐漸發育而成的。胎兒從母體吸收營養,猶如水庫通過水渠(臍帶)向莊稼(胎兒)灌溉一樣。在發育過程中,胎兒不斷發生變化,並且要順序經曆與魚、龜、豬相似的幾個時期。這些認識基本與現代研究結果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