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高速公路是一種高速的計算機通信網絡,具備多媒體網絡傳輸功能。它通過光纖和電纜把政府機構、科研單位、圖書館、大學、企業以及家家戶戶的計算機連接起來,使所有的計算機用戶可在辦公室或家中利用其終端設備如傳真機、電視、電腦終端等,像使用電話那樣方便迅速地傳遞和處理信息,從而最大限度地實現信息資源共享。
信息高速公路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和模式,但它有兩個共同的重要組成部分:光纖通信和計算機的普及。光纖通信技術基本成熟,需要一些商業調整和實驗就可以應用,但要將光纖鋪設到每個家庭,則需要巨額經費投資,對幾乎任何國家都是一個大的負擔。計算機應用在一些發達國家普及程度較高,而在一些非發達國家則仍有一定的差距。所以信息高速公路的真正建成還需要漫長的時間。
從通信的角度來看,信息高速公路最基本的一個通信平台,是一個高速(寬帶)的數字通信網。高速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信息高速公路上“大量信息”的傳輸要求,這裏的“大量信息”,除了指信息的業務量大之外,還包含有業務種類眾多的意思。因此,這個作為信息高速公路的基本信息平台的高速數字網,是一個寬帶綜合業務數字網(簡稱B-ISDN)。
信息高速公路在世界引起的反響
美國的“信息高速公路”一出台,便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人們認為,這一計劃雖然是針對美國的問題提出的,但卻具有深遠的戰略眼光。因而許多國家也都紛紛製訂自己的“信息高速公路”計劃,並為此開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全球掀起了建設“信息高速公路”的熱潮。事實上,許多國家早已看到了社會信息化的趨勢,並進行了一定的建設和研究,而美國“信息高速公路”的提出,更促使他們進一步加快了建設的步伐。
(1)英國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設
英國投資380億英鎊建設“信息高速公路”。例如,1994年2月23日,英國電信局宣布,它計劃投資100億英磅),在英國建立一個光纖通信網絡,向人們提供新聞、教育、商業、金融和娛樂等方麵的服務。同一天,英國貿易和工業大臣邁克爾·赫塞爾廷也表示,英國政府將建立20個新的數字式電視站,為今後發展全新的服務係統開辟道路。
除英國政府外,民間公司也積極參與“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英國第二大電信公司墨丘利公司也有自己的全國通信網絡計劃,同英國電信局展開競爭。與此同時,英國有線電視公司也積極向商業界和銀行籌集資金。英國光纖公司利用英國現有的2000多英裏(3200多千米)長的運河鋪設光纖網絡。英國獨立廣播局所屬的NTL公司1994年4月開始開辟一條全國性的通信幹線網絡。
(2)日本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設
1993年春,日本政府決定從1993年財政年度開始的3年內投入500億日元,建立連接日本各個研究機構的超高速信息網,這個信息網被命名為“信息研究流通新幹線網”。這個信息網對利用大容量光纜,以築波科學城和關西文化學術研究城為核心,將全國各地30多個國立、公立研究機構現有的多台超級計算機聯網,各研究機構可根據需要相互利用。而且,日本政府的各個省廳之間也可利用超級計算機和學術數據庫進行統一管理,共同利用,以提高研究開發效率。
為了開發超高速信息技術,日本電氣公司、日立製作所、富士通公司和日本通產省、郵政省共同管轄的基礎技術研究促進中心聯合成立一家新公司,以推動日本“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新公司的最終目標是建立高速傳送圖像、聲音、文字的多媒體信息網。
(3)韓國的信息高速公路計劃
根據韓國政府製定的計劃,韓國“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建設連接公共機關、科研機構、大學和企業等與加強競爭力有直接關係的“信息高速公路”,二是鋪設與全國每個家庭連接的光纜,使全體國民都能利用提供信息服務的“信息高速公路”。
到2015年“信息高速公路”建成後,韓國將全麵進入信息社會,人們的生產和工作方式將大大改變。
信息高速公路的深遠意義
從美國提出信息高速公路建設,到各國、又到全球信息高速公路設想的提出與實施,隻經曆了短短的一年多時間。由於各國政府、有關國際組織的大力推進,各大企業的積極響應,以及新聞媒介的大量宣傳,我們已看到,建設信息高速公路這一被稱之為“第二次信息革命”的浪潮正以不可抵擋之勢席卷全球。這使我們不禁要問,這一新的全球變革趨勢背後的動因究竟是什麼?它又將會給人們的社會生活帶來怎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