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是信息社會,誰掌握了信息誰就具有競爭優勢。信息革命給各國帶來了巨大的優勢和機遇。據統計,1996年全世界信息產業的銷售額已達到1萬億美元,從而超過汽車和鋼鐵業,成為西方國家最大的產業。
從人類發展的曆史來看,信息交流手段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地改進和提高。在工業社會,蒸汽機的出現帶來了交通工具的進步,火車、汽車和飛機的問世使“周遊世界八十天”的奇聞變成了永久的曆史。借助於現代化的交通工具,郵件的發送者在數天或數周內把郵件傳遞到指定的郵箱。電的發現進一步改變了信息的傳遞方式、存儲方式和表現形式。海底電纜可以把報文發送到對方;全球電話網可以跨越地域界限傳送話音;傳真可以再現傳送的文本和圖像;無線電波和衛星把千裏之外發生的事情通過電視畫麵傳遍千家萬戶;錄像帶、錄音帶和光盤上的信息在社會上傳播……。隨著這些信息交流手段的不斷變革和發展,人類的活動範圍擴大了,生活節奏加快了,同時對信息交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能夠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利用方便的人機交互設備、通過公用的信息傳輸設施同步實現包括話音、文本、圖像和視頻等多媒體信息的同步傳遞。
Internet的出現滿足了這一要求。人們利用Internet這種新型的信息交通工具,能夠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並且能夠實現話音、文本、圖像和視頻等多媒體信息的同步傳輸。
Internet的優勢
Internet是信息社會的基礎,它與其他信息交流手段相比,有以下幾個方麵的優勢。
Internet上擁有大量的信息
Internet是信息資源的海洋,幾乎無所不包:有科學技術領域的各種專業信息,也有與大眾日常工作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信息;有嚴肅主題的信息,也有體育、娛樂、旅遊、消遣與奇聞逸事一類的信息;有曆史檔案信息,也有現實信息世界的信息;有知識性和教育性的信息,也有消息和新聞的傳媒信息;有學術、教育、產業和文化等方麵的信息,也有經濟、金融和商業信息等等。信息的形式多種多樣,有文字、表格、圖形、影像、聲音等。
如果將Internet上的信息資源做一個分類的話,幾乎涵蓋了人類主要的知識領域,其範圍之廣,內容之豐富,足以讓柏拉圖這樣的大學者感到驚心動魄。請看以下列表,它勾勒出了Internet上信息資源的大致框架:
自然科學:包括天文、生物、化學、地學、數學、物理、生命科學、空間科學等;
技術科學:自動化、航空、航天、化工、計算機、軟件、電子;
工業、交通、郵電、能源、環境;
建築、工程、設計;
醫學、藥學、衛生、保健、心理學;
農業、林業、漁業、海洋、食品;
教育、文化、圖書、雜誌、圖書館、新聞、出版;
文學、藝術、影視;
國家、政府、政治、軍事、法律、宗教、人口;
曆史、考古、人文、語言、哲學;
財政、經濟、金融;
商業、市場、求職、服務、組織機構;
體育、娛樂、旅遊、氣象、遊戲;
其他:幽默、業餘愛好、寵物、怪異現象、自然災害。
Internet上的另一種資源是計算機係統資源,包括互聯網上的各種計算機的處理能力、存儲空間和軟件資源。一般地說,要求使用計算機係統的:Internet用戶,如科學家、工程師、設計師、教師或學生,都可以通過遠程登錄到達某台目標計算機,並使用這台機器。
Internet還有一種最寶貴的卻容易被忽視的資源:人的資源。在Internet上可以找到各種各樣的人:教育家、科學家、工程技術專家、醫生、營養學家、律師……以及具備各種專長和愛好的人們。所需要解決的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都能從網上得到別人的幫助。不僅如此,隻要願意,每個用戶都可以成為信息提供者。
Internet提供新的信息傳播
Internet改變了以往傳統搜集、獲取、交流和發布信息的方式。過去的信息傳播方式主要通過廣播、電視、報紙、書刊音像製品、電話、電報和傳真等等。然而,這些信息傳播方式都有個共同的缺陷,那就是人們都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且,由於時間和空間的限製,人們往往得不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或者不能及時地得到。例如,書籍作為人們獲取知識的來源固然重要,然而我們很難購進天下書,去圖書館由於各種原因,也不盡如人意。另外,書籍的實效性也不能適應當今飛速發展的科技世界了,尤其是科技書籍表現更加明顯,我們國內的許多科技譯著,多是國外兩三年前的東西。
Internet的出現則彌補了傳統信息傳播方式的不足。Intemet能突破時空的界限,而且能變被動地接受信息為主動地獲取信息,因此,Internet被人們稱為繼廣播、電視和報刊之後的“第四類媒體”,它使人們對信息的搜集、獲取、交流和發布變得如此簡單。“信息就在你的指尖”,這是人們對今天獲取知識的非常形象的比喻。當你聯入Internet,隻要移動鼠標,就可以得到你所需要的信息了。Internet這種新的信息傳播方式具有以下特點。